走出具有广西特色的“两山”理念实践创新之路 谱写美丽中国建设的广西篇章
发布时间:2024-06-05 09:52:25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梁玉桥 浏览次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广西,中国版图的南方,青山绿水,绝色天成,如同大自然的一幅佳作,同时也肩负着筑牢祖国南方重要生态屏障的责任。

“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保护好广西的山山水水,是我们应该承担的历史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对八桂大地这片山水念兹在兹。

广西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出台了《关于厚植生态环境优势推动绿色发展迈出新步伐的决定》《全面推进美丽广西建设实施方案》等一系列重大政策和举措,颁布实施《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大力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统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走出一条富有广西特色的“两山”理念实践创新之路,奋力谱写美丽中国建设的广西篇章。

无论是“两岸青山万重景,一江碧水画中游”的漓江,还是拥有“天下第一滩”银滩的北海,都只是“山清水秀生态美”壮美广西生态画卷的一角。柳州柳江鱼翔浅底美景现;南宁邕江如百里画卷;钦州三娘湾畔,中华白海豚追逐畅游;崇左森林连绵,白头叶猴嬉戏玩闹……行走在八桂大地,“绿色生态”目不暇接,这正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奋力谱写美丽中国建设广西篇章的生动体现。

践行“两山”理念,

走具有广西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走出具有广西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必须做好生态环境保护文章,推动生态治理实践向前发展,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坚持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

广西印发了《关于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的实施意见》,重点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以政府支出责任为主的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聚焦重点领域,激发市场活力,围绕构建“一屏两核一带六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格局,筑牢我国南方生态安全屏障。

为做好重大战略生态环境要素保障,2022年以来,广西出台实施加强生态环境保障助力经济稳中求进12条措施,全力打好“稳生态促转型攻坚战”;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调整方案》,积极推进向海经济发展战略;开展百镇千村生态特色文化旅游示范创建,完成自治区级共两批399个生态特色文化旅游示范村和49个示范镇命名授匾,有效促进生态与文化、旅游、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发展;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开展广西红树林、漓江流域生态价值核算,持续开展试点区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探索研究……一系列创新举措,有力助推了广西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区共推荐63个项目进入国家、自治区级生态环保金融支持项目储备库,总投资1097.16亿元,融资需求807.43亿元。其中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项目52个,总投资1047.21亿元,融资需求778.39亿元,9个项目获得银行授信70.25亿元,放款9.95亿元,为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发挥了重要作用。

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也是绿色发展的根基。广西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相关决策部署,统筹推进左右江与漓江流域生态保护和修复、珠江—西江千里绿色生态走廊建设和森林质量提升项目,提升植被水土保持功能,持续提高森林水源涵养功能,保持山水生态的原真性和完整性,积极创建西南岩溶国家公园(广西),打造典型岩溶生态系统示范区。

目前,全区共有国际重要湿地4处(同时为国家重要湿地)、自治区级重要湿地44处。其中,北海冯家江流域红树林和海岸带综合治理入选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典型案例,左右江与漓江流域生态保护和修复助力“中国山水工程”入选首批世界十大“生态恢复十年旗舰项目”。如今,在广西多处湿地持续发现国家重点保护鸟类中华秋沙鸭、勺嘴鹬、灰鹤越冬种群,而且数量不断增长。

打造美丽样板,

持续擦亮“山清水秀生态美”金字招牌

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就要以开展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为着力点,梯次推进打造美丽中国建设示范样板,聚焦区域重大战略打造绿色发展高地,因地制宜打造美丽城市、美丽乡村,继续抓好美丽河湖、美丽海湾建设,培育生态社区等美丽细胞。为此,广西以打造国内江河综合治理典范和世界级生态环境保护样板为重要抓手之一,加快建设美丽广西和生态文明强区,持续擦亮“山清水秀生态美”金字招牌。

漓江,是桂林山水之魂,是享誉世界的中国文化旅游名片。习近平总书记对保护漓江念兹在兹,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强调漓江是大自然赐予中华民族的一块宝地,一定要保护好,让这一人间美景永续保存下去。自治区党委、政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推动建立漓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每年定期发布《漓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报告》,首次发布的漓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LJEEQI),是全国首个用于评价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和保护工作的综合指标体系。并通过制定实施《漓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设立“漓江保护日”、实施漓江生态保护和修复提升工程等,统筹推进漓江全流域保护、全覆盖治理,高水平打造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实现漓江流域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如今的漓江山青水碧,流域森林覆盖率超过80%,干流水质常年保持Ⅱ类标准,入选中国首批美丽河湖治理案例,漓江流域生态文章越做越活,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注脚。

继桂林漓江之后,南宁市那考河于2023年入选中国第二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初夏时节的南宁市那考河湿地公园,只见河水清澈见底,与岸边绽放的美人蕉相映成趣,一幅清水绿岸的生态画卷徐徐展开。这个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的生态综合整治项目,时下已成为市民和外地游客打卡拍照留念的网红地,每年吸引100余万人(次)前来参观游玩,有效带动了片区经济发展, 实现了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

那考河是南宁市18条城市内河之一竹排江的支流,也是竹排江源头,全长6.35公里,担负排洪、景观等多重功能,具有重要的城市水系生态价值以及城市休闲作用。20世纪90年代,那考河上游养殖业兴起,上游城中村区域人口密集、养殖业发达,大量养殖废水及生活污水排入河流,使那考河不堪重负,水质明显恶化。近年来,南宁市在整治那考河过程中,以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为基本目标,以“生态+体育休闲”为发展思路,以“全流域治理”和“海绵城市”相结合的治水理念,统筹做好生态修复和控源截污“加减法”,使那考河从原来劣Ⅴ类黑臭水体变为美丽河湖。

那考河的成功治理,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可为南方多雨地区的水生态环境治理提供借鉴。在那考河流域治理模式和理念的带动下,南宁市先后在沙江河、心圩江、水塘江、朝阳溪等内河综合治理项目中复制了“那考河模式”,城市内河“化茧成蝶”,条条河道重焕生机,人民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显著提升。

推动“地球之癌”防治,

助力石漠化地区乡村振兴

石漠化即石质荒漠化,被称为“地球之癌”。2024年世界环境日主题活动将聚焦“土地恢复、荒漠化和干旱韧性”。

作为全国石漠化问题最严重的省区之一,广西因地制宜推动石漠化防治,采取强化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创建自然保护区和地质公园、探索生态立体产业等综合措施。治理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广西探索出石漠化科学系统治理的有效路径,持续筑牢我国南方生态安全屏障。2022年年底发布的全国第四次石漠化调查结果显示,与上个调查周期(2016年)相比,广西石漠化土地面积减少48万公顷,净减31.5%,占全国减少总面积的14.5%,其中重度、极重度石漠化土地面积减少居全国第一;植被生态质量和植被生态改善程度居全国第一。

剑麻耐旱耐贫瘠,十分适宜在石漠化山区生长,既能固土保水,又能带来经济效益。在广西平果市旧城镇,漫山遍野的剑麻蓬勃生长,附近山头几乎看不到裸露的地块。不少村民在收割剑麻叶,拉到不远处的剑麻制品厂。目前,全镇已种植2.5万亩剑麻。曾经怪石嶙峋的荒山,如今从石头缝里焕发盎然生机,长出助力村民增收的“摇钱树”。

与平果市类似,广西不少市县通过防治结合、系统治理,裸露的山地披上绿衣。在河池市大化瑶族自治县大化镇凤翔村,曾经光秃秃的石山变得绿意盎然,当地居民种植任豆、竹子等特色林木,加强监管监测,全面禁止乱砍滥伐,如今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猴子、鸟类等野生动物种类日益增多。

相关部门统计数据显示,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以来,广西通过封山育林育草、人工造林种草等措施,治理石漠化面积51.53万公顷,其中“十四五”以来治理面积10.86万公顷,石漠化土地植被覆盖度达45.8%。广西先后建设100多个石漠化综合治理示范点,探索出“任豆+竹子”、山葡萄等10多种治理模式,乡村旅游、康养旅游等产业持续发展。

石漠化综合防治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治理任务仍然繁重,需要持续强化实施生态产业发展攻坚,推进石漠化林业治理与生态产业融合。今后,广西还将大力发展“石漠化+珍贵树种”“石漠化+草”“石漠化+新能源”“石漠化+旅游”“石漠化+碳汇”产业发展,打造石漠化高效益产业示范基地。同时,进一步提升石漠化综合治理科研能力,挖掘生产要素潜力,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石漠化治理、石漠旅游等,促进农村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延长产业链,加快发展经济林与草食畜牧业,鼓励壮大文旅康养、新能源等产业,为实现石漠化地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发挥生态环境保护职能作用,

全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广西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重大方略要求上来,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发挥自身优势,解放思想、创新求变,向海图强、开放发展。

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制定印发了《关于生态环境服务壮大实体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共8个方面30条具体举措,主要聚焦生态环境要素保障,围绕稳增长促发展,以需求导向,瞄准微观主体和民生保障,针对“急难愁盼”问题加强扶持,以“准”和“实”的措施,着力发挥生态环境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政务服务持续保持6个100%(即政务一体化对接100%,全程网办100%,网办率100%,按时办结100%,主动好评率100%,否定报备100%),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评估综合排名自治区前列。

以利剑出鞘守护绿水青山,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重点领域污染防治成效明显。协调负责分片督导的自治区领导55次下沉各市推进重点难点问题整改;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指出的39个问题已完成整改27个,达到时序进度12个;3917件交办环境信访件全部办结或阶段性办结;5个典型案例、1个重点督办件整改取得阶段性成效,河池市凤山世界地质公园违规建设、桂林市自然保护区内违规建设小水电站等问题全面整改到位。完成第二轮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公布28个典型案例,交办2726件群众信访件,推动解决老百姓“家门口”的生态环境问题。

山川锦绣,碧海奔涌。广西正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坚决扛起保护好广西山山水水的政治责任,坚定不移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之路,奋力谱写美丽中国建设的广西篇章。


分享到:
登录 之后才能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