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2 10:09:56 | 来源:水世界订阅 | 作者:本站编辑 | 浏览次数: |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健全城市规划体系、提升城市安全韧性,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发展节水产业推动水资源利用效率提升,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本次“2024(第十八届)中国城镇水务发展国际研讨会与新技术设备博览会”和“2024(第十八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两场盛会于11月20日在无锡国际会议中心顺利召开。两场盛会分别以“提升城镇水务韧性,统筹减污降碳效能”和“规划引导,智能迭代,共创宜居韧性(低碳)城乡”为主题。
在相关部委和国际组织的大力支持下,本次大会由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国际水协(IWA)中国委员会、全联城市基础设施商会、中国生态城市研究院及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水环境与水生态分会共同主办。
本次大会开幕式上,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书记费少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一级巡视员邢海峰代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秦海翔为大会开幕式致辞,中国科学院院士、德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中国生态城市研究院院长杨焕明先生和国际水协 (IWA) 副主席、马来西亚水协会会长Mohmad Asari Bin Daud先生、威立雅中国区董事总经理黄晓军为大会致辞,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国际水协(IWA)中国委员会主席、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仇保兴、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任南琪先生、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学教授、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郭仁忠先生、首创环保集团副总经理王征戍先生、南方中金环境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南方泵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沈海军先生、中国工程院院士、2010年上海世博会总规划师、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吴志强先生、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环境学院教授马军院士作主旨报告,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陈浩东、辽宁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祁向国出席大会。来自全国部分省、区(市)住建厅、自然资源厅等水务与规划领域的有关负责人、全国行业专家学者、先进企业代表等参加大会。
费少云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书记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书记费少云先生为大会开幕式致辞。费少云书记对大会的成功召开表示祝贺,对全体与会嘉宾代表来到江苏表示热烈欢迎。江苏滨江临海,经济繁荣,人文荟萃,多年来江苏省始终坚持高标准推进城市的规划工作,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此次借助大会机遇,国内外各领域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齐聚一堂,衷心期待各位领导,各位专家,继续给予关心指导,更好的促进江苏经济和社会高质量发展。同时诚挚欢迎各位院士、各位专家学者,来江苏指导交流、观光旅行、投资兴业,共享江苏发展的机遇和美好的未来。
杨焕明
中国科学院院士、德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中国生态城市研究院院长
杨焕明在致辞中表示,中国城镇水务发展国际研讨会与新技术设备博览会和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是交流思想、碰撞智慧的学术平台,更是一个携手并进、共创未来的宝贵契机。他强调在全球公共健康安全危机持续演变、国际环境错综复杂的背景下,城市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特别是在后疫情时代,健康城市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成为推动城镇化健康转型和质量型城市发展的战略性目标。探索健康城市科学,需要我们城市工作者深入挖掘城市发展的内在规律,将健康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全过程。
任南琪
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任南琪以“城市水系统污染治理绿色发展思考”为题深入探讨了城市水系统污染治理与绿色发展的核心理念与实践路径。指出在当前城市化进程中,海绵城市作为一种创新性的城市发展理念,其核心在于构建从供水源头至用户排放,再经污水厂处理回归自然水体的完整循环体系,这一体系既强调自然净化的基础作用,也注重人工强化的必要补充,旨在实现水资源的有效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他强调,污染治理不应仅局限于传统的高标准处理模式,而应探索蓝绿融合、灰绿结合的多元化发展道路,以更好地适应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同时,面对污染治理行业日益凸显的碳排放问题,呼吁应重视碳足迹核算,以实现更加环保、可持续的污染治理方式。
郭仁忠
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学教授、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
郭仁忠院士在报告中表示,与过去自给自足的信息化模式相比,智慧城市强调共建共享、互联互通,通过统一感知、统一公共网络、统一数据平台,实现数据的交换共享和个性化应用。其中,数据平台的建设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难点和关键,因为城市数据具有复杂性和多模态性。为解决此问题,他提出应建立城市数字化三维模型,将所有数据融合进去,以实现数据的回归和分析。城市建模数字孪生的意义和作用在于,它可以将复杂的数据可视化、直观化,为城市规划、项目选址、智慧文旅、不动产骨架等多个应用场景提供有力支持。通过深圳大学校园的数字建模案例,他在报告中向与会代表展示了数字孪生城市、智慧城市建设的实际效果和潜在价值,强调了这一技术在未来城市发展中的重要性。
王征戍
首创环保集团副总经理
王征戍在致辞中表示,水务大会作为水务行业的年度盛会,为行业同仁提供了交流与分享的平台。在当前复杂多变的时代背景下,环保企业面临着诸多挑战与机遇。首创环保集团作为行业的佼佼者,坚持以系统升维为长期发展的路径,致力于为城市提供更有价值的服务,推进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回顾“十四五”期间,首创环保集团在系统升维方面取得了量的积累,但尚未实现维度跃升的瓶颈突破。这一瓶颈主要源于企业如何驾驭与适应环境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为了应对这些挑战,首创环保集团提出了构建适应复杂性与不确定性的新商业框架的思路。借鉴韧性城市的理念,企业需要将系统思维和韧性理念结合在一起,形成适应力更强、更有韧性、更为敏捷的组织形态。
吴志强
中国工程院院士、2010年上海世博会总规划师、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
吴志强在报告中介绍,城市作为文明的标志,其存续与发展离不开水的支撑。历史上诸多文明的兴衰与水资源的获取和管理密切相关。水资源的丰富与否直接影响城市的繁荣与衰落,因此,在城市规划中必须高度重视水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在城市规划与建设过程中,应优先考虑水系的布局与治理,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城市的防洪排涝安全。通过构建完善的水系网络,提高城市的抗灾能力,同时利用水资源为城市增添生态与景观价值。他强调,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可以实现城市治理的智能化和精细化,提高城市管理和服务的水平。同时,人工智能还可以为城市规划和治水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城市向更加智慧、绿色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张土乔 浙江大学原副校长、求是特聘教授 大会主论坛由浙江大学原副校长、求是特聘教授主持。 张兵 自然资源部总规划师 张兵作报告《深化“多规合一”改革 健全城市规划体系》,他强调国土空间规划在国家宏观经济治理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特别是在健全主体功能区制度体系、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以及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等方面,国土空间规划发挥着关键作用。水作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重要要素,在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性、战略性、协调性中占据核心地位。他指出要加强对水资源承载能力的研究,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衡的问题,并通过战略性安排提升河湖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他表示城市规划应更多聚焦于城乡融合发展,并建立健全用途管制和规划许可制度,加强韧性建设,为未来国土空间规划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王凯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王凯作《理水营城——基于精准适配理论的城镇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的演讲,从规划师的角度,探讨城市面临的水灾害和压力。历史角度来看,农耕时代水与城市关系平和,古人强调“天人合一”,如《管子篇》中提及城市建设与水的关系。南京、杭州等城市的发展都体现了与水的和谐共生。然而,工业文明和城镇化快速发展带来了城水矛盾,如水安全、环境、生态和资源问题。太湖流域城市扩张导致水系萎缩,京津冀地区围海造地,鄱阳湖旱季干涸,武汉湖泊数量和面积锐减,无锡河流被填,这些都反映了城市与水关系的紧张。气候变化加剧了城水冲突,城市可持续发展需重视城水和谐,借鉴古代智慧,创新理论和技术方法,全面解决城水问题。 张悦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原巡视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理事长 张悦先生分享题为“污泥高端资源化展望——生命物质与生物产品”的报告,探讨了污泥资源化利用的新视角,强调活性污泥的生命属性及其在污水处理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微观研究,发现污泥中富含蛋白、氨基酸等生命物质,具有潜在的农业应用价值。通过一系列处理,污泥中的有害物质得以去除,同时保留了促进植物生长的有益成分。这些成分在种植实验中表现出显著的生长效应,包括减少化肥使用、提高作物品质等。此外,他还提出了一个物质循环的假想模型,强调污水处理应转向生物工厂的概念,以实现更高效的资源利用。 邵益生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党委书记、副院长 邵益生先生做了题为“城市水务现代化回顾与展望”的报告,从过去与未来两个方面对中国水务现代化进行说明,回顾过去,中国现代化进程经历的多个阶段,城市水务也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不断发展壮大,取得了显著成就。从最初的照搬苏联模式,到现在的中国式现代化,水务行业经历了艰难探索,设施能力、安全监管、应急救援、科技支撑等能力不断提升。展望未来,水务现代化面临新挑战,需以问题、目标、需求为导向,推进规划系统化、建设绿色化、管理数智化、应急体系化。同时,要持续技术创新,开发新产品、探索新模式、发展新业态,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做出水务新贡献。 沈磊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总工程师、中国生态城市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浙江大学城乡发展与规划创新研究中心主任 沈磊做了题为“城乡规划转型思考与探索”的汇报,提出城乡规划行业正面临转型,需从方式、模式和要素三方面进行调整。当前,规划、建设、治理需融合发展,城市总规划师模式得到积极响应。该模式向管理型、贯穿型、精专型、伴随型转变,以满足政府干事需求。规划需注重格局、动能、韧性、活力、品质五大要素,以应对市场变化。通过持续研究、开放合作、整体发展等平台,结合行政力量和技术支持,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在实践中,总师模式展现出规划构架、技术把关、多元平衡等功能,推动城市空间优化和产业升级。 会议同期还将举办“中国城镇水务新技术设备博览会”,重点展览展示智慧水务、海绵城市相关技术与设备、水处理技术设备、给排水管网系统技术设备、膜与膜分离技术设备及污泥处理新技术和新设备和应用实例等,旨在提供高质量交流平台,进一步加速水务与规划领域“政产学研用”联动,支持技术创新和市场应用推广,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群英荟萃无锡,共话水务规划!11月21至22日,大会还将召开26场精彩纷呈的分论坛,同时大会组织大会技术考察活动,探索净水之源,揭秘无锡中桥水厂与南泉水厂的技术奥秘。 □通讯员:江南大学 张洋、黄娜娜、李大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