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水护水十年,绘就水美共富新画卷 ——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五水共治”工作纪实
发布时间:2024-08-29 11:47:15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周兆木 陈杰 汪鹏 何乙波 浏览次数:

富春江。朱啸尘摄
阳陂湖湿地。
王仁湘摄
河长单位工作人员在巡河。 章岳群摄

夏日的富春江畔,两岸绿树葱茏,影映水中,市民们在清澈的富春江戏水游乐,避暑纳凉,好不惬意;江面不时有飞鸟掠过、渔船往来,一幅“看得见水,望得见山,记得住乡愁”的现代版富春山居新画卷正徐徐展开。作为传世名画《富春山居图》的原创地、实景地,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十载治水护水,将“五水共治”融入城市建设肌理,一体化推进治水,智慧化深化治水,社会化共治共享,使水环境改善推动经济绿色发展,老百姓的幸福感油然而生,富阳区三获浙江治水最高荣誉——大禹鼎,入选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并连续四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区”。

铁腕整治造纸企业 全面推进绿色转型

富阳区造纸历史悠久,曾是中国白板纸基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富阳区造纸业生产规模迅速增长,鼎盛时期,有近500家造纸厂,造纸业直接从业人员近4.5万人,造纸工业生产总值占全区的1/3,税收占地方财政总收入的半壁江山。造纸产业给富阳区带来巨大经济收益的同时,也给生态环境带来危害,特别是给富春江水质带来威胁。

家住杭州富春湾新城的董小姐回忆,那时,大源溪边的造纸厂一家家开起来,溪水就慢慢变差、变黑了,尤其到了夏天,更是弥漫着一股臭味。

作为钱塘江的上游,富春江水质直接影响杭州市饮用水水源的质量,为实现“一江清送杭城”的承诺,富阳区于2005年开始推动造纸业转型升级,先后开启了6轮造纸行业整治提升工作。伴随着全省“五水共治”攻坚战的打响,富阳区以“治水”为突破口,倒逼企业转型升级,以此激活绿色发展新引擎。特别是2016年以来,富阳区大刀阔斧腾退造纸及关联企业1000余家,光烟囱就“拔”了542根;2021年1月31日,杭州富春湾新城内两根烟囱相继熄火,最后一缕白烟消散在冬日的上空,这意味着历时15年的造纸产业转型腾退画上句号,富阳区彻底告别这一曾经的支柱产业。

壮士断腕换来碧水蓝天。渔民许永富说:“早些年在江边淘米就会引来大批鱼虾,后因工业污染造成鱼虾大量消失,江里的鱼吃起来会有一股‘柴油味’,而现在的富春江时鲜,引得八方客来。”2012年之后,富春江水质一年一个台阶,至2015年富春江水质省级考核达到优秀后,一直保持优秀。富春江水质稳定在Ⅱ类水标准。蝶变的背后,是富阳区对造纸行业壮士断腕般的整治行动,削减废水和污染物排放,减轻了对富春江水质的压力。

在传统产业完成关停腾退后,富阳区全面开启产业转型发展新道路。一方面,依托造纸产业转型腾出的土地,创新合作开发模式,与杭州高新区(滨江)共同成立特别合作区。另一方面,在建成国家级富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基础上,全面放大银湖科技城和杭州富春湾新城“双城记”平台极核能量和示范效应,加快推进智能物联、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绿色能源等5条产业链建设,带动全区产业集群化发展。

有绿水青山才能有金山银山,蓝天碧水、优美的环境,已成为富阳百姓最普惠的幸福,也是富阳高质量发展的底气。

推进农村污水治理 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走进富阳区新登镇湘溪村的农污处理终端,只见小桥流水,亭台楼阁,绿荫覆地。据了解,这个污水处理终端“美貌智慧并存”,每天可处理80吨生活污水,采用自动化运行,数据实时上传,结合智慧云平台,可实现远程监控,减少管理维护人员。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农村环境整治的重要内容,也是“五水共治”的重要一环。富阳区以污水“零直排村”建设为契机,将曾经的“废水”转为“中水”,成为农田灌溉用水。悦家果蔬乐园目前100余公顷的生态观光园以种植蔬菜、水果为主,由于是大棚种植,人工灌溉必不可少。富阳区住建局分管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副局长盛金武介绍:“接入农污处理终端后,一打开开关,中水就自动给土壤灌溉,中水中的微量元素也更有利于水果生长,比使用自来水更划算。我们还在自然村集中的地方建设提升泵站,在厌氧段出水处设置取水龙头,用于附近农户小菜园浇灌。”

以“零直排村”创建为工作重点,富阳区立足村庄实际,以污水减量化、分类就地处理、循环利用为导向,实现了“污水点”到“风景点”的华丽转身,新登镇湘溪村、渌渚镇莲桥村、里山镇民强村被授予“杭州市农村污水零直排村”称号,富阳区获评《2023年度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绩效复核结果》考核优秀县(市、区)。

为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农污处理设施建设、运维工作,富阳区住建局坚持把好设计关、施工关、验收关,保障农污处理设施建设一个、达标一个。截至今年上半年,富阳区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覆盖率达97.83%,环境监测水质达标率为97.87%;2024年富阳区标准化运维任务总数为700个,实际完成770个。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三分建、七分管”,运维能力决定治理效果。自2021年以来,富阳区积极部署城乡一体化运维工作,一方面,邀请在污水处理设施运维方面有着丰富经验的富阳水务公司参与全区农污处理设施运维,进一步完善农污处理设施运管体系;另一方面,积极推进“农污红色指导员制”在全区落地开花,各级农污指导员的工作贯穿农污处理设施整个生命周期,覆盖农污治理工作的各领域,形成了“群抓群管”的工作局面,逐步实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维工作规范化、科学化、数字化。

同时,富阳区积极推动农田退水“零直排”建设,渌渚镇以董湾畈省级粮食功能区为先行区,探索农田退水“零直排”模式,从源头控制、过程拦截、末端治理等方面多管齐下,对农业排放口科学管理,对农田退水拦截降污,减轻农业面源污染。

开展河道综合治理 擦亮美丽河湖底色

漫步在富阳北支江畔,绿树成荫、鱼翔浅底,一步一景引得游人沉醉……这里是传世名画《富春山居图》的创作地与实景地,更是2023年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双首金”诞生地,通过比赛,世界关注到了这条碧波澄澈、风景如画的水上赛道。但在此前,它也曾面临严峻的考验。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北支江上兴建起两座堵坝,联通东洲岛与富阳城区,北支江也被圈成“内湖”,昔日的孤岛成为远近闻名的“鱼米之乡”,但由此对防洪和生态带来的副作用也日益明显。为实现“水清、岸绿、景美”目标,2017年,富阳区启动北支江综合治理工程,以求改善北支江水系综合环境,提升富阳城区防洪能力,同时满足亚运会水上运动赛事需求。

随着工程完工,区域防洪、水环境改善、水景观提升、水经济发展等多个目标实现,北支江两岸已蝶变为运动休闲长廊,生态公园、游步道、木栈道和亲水平台融为一体。

为确保全区每条河流碧水长清,近年来,富阳区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深入贯彻落实河(湖)长制,以美丽河湖、幸福河湖创建为抓手,在“水文化”上做文章,推动水、城、人、景合一,让沿岸水清景美,居民水生态获得感大幅度提升。

一方山水印章,千年农耕湿地。阳陂湖是浙江省重要湿地之一,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前,一直是重要的蓄水灌溉水源,但在快速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阳陂湖逐渐被填埋、围垦成农田。2019年,富阳区入选全省首批省级山水林田湖草保护修复试点地区,“杭州富阳阳陂湖生态修复治理工程”正式启动。

通过生态修复治理,阳陂湖水环境保护治理成效显著,水质已经从劣Ⅴ类提升至地表水Ⅱ类水标准,湖、塘、稻田等湿地元素交错分布,大量野生鸟类来此驻扎。2022年,阳陂湖入选浙江省重要湿地,是国家级生态修复、稻作文化展示的示范样板,一幅和谐、自然的富春山居生态画卷展现了无限生机。

十余年持续接力,富阳区的江河湖泊实现了由“脏”到“净”、由“清”到“美”的持续蝶变。全区累计建成省级美丽河湖7条(个)、水美乡镇15个、贯通滨水绿道1000余公里,串联滨水公园、文化节点100余处,一条条“高颜值”的美丽河湖,正不断为富阳百姓的幸福生活加码。

在建设美丽河湖的基础上,富阳区制定强有力的保障措施,持续推进河湖综合治理,让人们持续感受美丽河湖带来的幸福感。建立河湖水质管理责任制。“全面推行河长制,构建‘河长+河长单位+民间河长’治水格局,建立城区河道治理‘4+3+1’长效机制、‘河长+检察长’多元共治协作机制、公益诉讼‘数智护水’监督场景协作机制,富阳区加强河湖管理保护、保障水安全。”富阳区河长办主任杨雪明介绍说,按照杭州市河长办工作部署和要求,富阳区对各级河长、各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和任务进行再细化、再明确,各级河长、乡镇(街道)河长办以及各相关部门各司其职,相互协作,确保河长制工作开展顺利。

富阳区建立健全河(湖)长制体系,共设立24名区级河(湖)长、143名镇级河(湖)长、372名村级河(湖)长、500余名民间河(湖)长、62名河(湖)警长和6.1万余名护河员,实现了河湖生态管护责任全覆盖。

加强溪流水质管护 实现治水富民路径

近年来,富阳区倾力守护水生态资源,做活“水经济”,绘靓“水美图”,走出了一条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

发源于浦江的壶源溪,流经富阳区湖源乡、常安镇、场口镇,汇入富春江,经过多年治理,已成为富阳区的样板河,常年水质在Ⅱ类以上,部分时段Ⅰ类水出境,堪称“富阳水质最好的溪流”,也成为富阳一条避暑玩水游玩路线。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壶源溪沿线出现一批锌化工企业、养殖场,大量排放的重金属超标污染物,使溪水水质急剧下降,水质最差时为劣Ⅴ类,成了人人摇头的“臭水沟”。

为了让壶源溪恢复清澈,富阳区投入近10亿元治水,一方面,抓好工业污染、农业污染治理,加快元书纸作坊综合整治,关停了沿岸64家污染企业和9座截水发电的小水电站;另一方面,通过一大批农、林、水工程项目的实施,确保壶源溪及其支流在防洪、排涝、灌溉等方面有效发挥作用。如今,壶源溪的水清了,消失20多年的石斑鱼回来了,农家乐、民宿鳞次栉比,漂流、戏水络绎不绝,壶源溪成了夏日里的“宠儿”。

恢复生机的壶源溪再一次成为当地人的“生命线”,湖源乡老百姓靠着好山好水好风景,探索出了一条“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互促共进、双向转化的共富路径。

“经过这几年河道环境综合整治,大大提升了壶源溪水质,同时我们加快打造美丽河湖、滨水堰坝、沿河绿道等,新增安全设施、游客集散中心等,提升亲水互动性,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富阳区湖源乡乡长戴健军说,“民宿、餐饮、露营等业态蓬勃发展、多面开花,村集体经济有了增收,很多村民回乡发展,收入稳定,实现了‘三赢’。”据统计,近3年来,湖源乡旅游收入超过1亿元,旅游旺季部分商家日营业额总计可达8万—10万元。

位于胥口镇上练村的岩石岭水库,不断探索加强水生态价值转化,与洞桥镇联合组建以水库周边薄弱村社为股东的生态农业开发公司,围绕渔业、水环境等资源打造“岩岭湖”“岩石岭有机鱼”、鱼味馆等品牌。 同时,积极探索水域开放空间,在库区周边林间利用现有自然山水资源,以富春桃源旅游公司为载体,打造“山海星辰”露营亲水平台、“湖心岛”造浪乐园两个品牌,借助自媒体平台大力宣传,带来了较好的社会效益。截至目前,两个品牌引进客流量3万余人,总产值超过200万元。

“全民治水、护水富民”的双向奔赴在这里演绎,点绿成金的生动实践由这里开启,河湖生态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为乡村振兴、共同富裕提供了有力支持。

下一步,富阳区将进一步加大治水护水力度,健全区内“一江十溪”水质管护体系,从源头强化工业污染管控,加强溪流河道水质管护责任制,切实发挥河长制作用,推进治水更科学,护水更智慧,使富阳水更清、山更绿,富春大地更美丽。


分享到:
登录 之后才能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