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绿水青山不断催生发展新灵感
发布时间:2024-08-15 11:12:43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李沙楠 张红卫 浏览次数:

李沙楠 张红卫

刘秀珍 见习记者王雯


日前,在浙江华熔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熔科技)研究院的试验室里,副院长鲍宪均正和同事们一起攻克氢燃料电池重要零部件电池双极板中的高分子树脂技术难题。

“双极板在高潮湿、高温度、强酸的环境下使用,所以胶水必须能够在这种条件下长时间工作。目前,我们研发的双极板使用寿命可以达到3万小时以上,相当于整整提升了30倍的使用效率,基本上可以与国外的一些产品并驾齐驱了。”鲍宪均说。

作为目前拥有国内最完整碳石墨复合材料体系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眼下,华熔科技正瞄准新能源应用领域的前端技术,谋划新产业布局,努力提升绿色制造水平。

以技术创新推动绿色变革,这是湖州打好“生态优势牌”、走稳“绿色发展路”,深入探索从环境治理、生态保护向可持续发展全面拓展的新模式的缩影。

今年4月,《湖州市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建设促进条例》发布,对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作出探索性规定,明确要创新绿色低碳社会发展模式。

漫步湖州安吉余村,竹林摇曳、溪水清澈,目光所及皆是浓浓绿意。眼下,这里正进行着一次乡村绿色发展的革命,全国首个全域零碳村项目各项基础工作已经全面铺开。

“针对余村民宿较多的情况,我们开展了乡村建筑绿色改造,主要集中在结构维护、空气空调设备更新等方面。根据测算,改造以后,每幢建筑的能耗至少能降低20%—30%。在乡村振兴的前提下,尽量减碳、低碳,乃至做到零碳,把三生空间统一起来,才是真正的可持续发展。”余村零碳村项目负责人、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城乡规划院院长周海珠介绍。

通过建筑改造,民宿的经营并没有受到影响,成本还有了明显下降。“与原来对比,差不多一天可以节省一半左右成本。”民宿业主黄银香说。

从原来卖石头到依托美丽生态发展美丽经济,现在,余村人又将发展目标瞄向未来,努力实现美丽乡村的迭代发展。余村全域零碳村项目是基于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全局,实现“绿水青山”向“碳汇富地”升级转型的一个创新型项目,通过在能源、交通、生产生活等领域引入绿色低碳技术,构建全域管理平台,从而形成系统化工程与过程性持续的零碳乡村发展模式。

“我们希望通过创建零碳乡村,让余村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齐头并进,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源源不断地变成产业发展的动力。”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党支部副书记俞小平说。

近日,湖州在全国率先启动“自然伙伴计划”,通过变革性思维,打造更具品牌化、时尚感、开放性的生态环境科普和公众参与项目。

吴兴区灵粮生态农场候鸟湿地的负责人朱贇就是首批成员之一。由于处于城市区域,如何让湿地的生态圈更加平稳成为她最关注的事情。

“我们将利用自己的平台,邀请自然伙伴一起参与公益活动和生态科普活动,散发出更多的光芒和热量。”朱贇说。

成为全国首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市区县全覆盖的地级市,发布全国首个生态警务地方标准,在全国创设首个地市级“生态鼎”机制,全国首单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交易在安吉落地……这一系列首个的背后,是近年来湖州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定力和韧劲。

“下一步,湖州将持续深化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应用,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以及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市场化运作方式,提升全民环境意识。通过这些努力,湖州不仅能够进一步巩固自身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的领先地位,也能为全国乃至全球的生态文明建设做出更多的湖州贡献。”浙江生态文明干部学院副院长杨振华说。


分享到:
登录 之后才能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