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岭经济开发区打造全域海绵城市样本
发布时间:2023-09-11 16:30:32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 朱智翔 郑灵芝 浏览次数:

开阔平坦的大道、郁郁葱葱的草木、碧波荡漾的湖水,浙江省台州市温岭经济开发区就像一颗镶嵌在东海之滨的璀璨明珠。

盛夏时节,漫步于湖岸绿道,踏过婆娑树影,呼吸着海风的气息,一切都是那么生机盎然。

一群群白鹭在湿地公园里嬉水觅食,钓鱼爱好者悠闲地坐在碧水桥头抛竿垂钓。近年来,温岭经济开发区(以下简称经开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规划实施“六湖具美”治理工程,实现区内27条河湖互联互通,形成循环型水系网络,以水润城、以水点睛,构建出一座现代亲水新城,一幅人与自然和谐交融的生态画卷正在这里徐徐铺展开来。

全域海绵理念,打造绿色城市样本

经开区能有今天这样优越的生态环境,得益于从城市建设之初就开始实施的海绵城市建设。

自2016年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启动以来,台州市采取源头分散控制、应用各类生态化工程、创新产业准入审核体系等多种措施,在经开区全域开展海绵城市建设。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再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在高效循环利用水资源的同时,有效减轻面源污染,减轻河湖水体净化压力。

“在道路管护的工作中,我们一方面会选用易管护的苗木来进行绿化建设,另一方面会因地制宜,采用专门的雨水排污系统,来对新区的整体路面进行科学合理的有效规划。”经开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太龙一级公路经济开发区段起点为金塘南路,终点为龙门沙滩。这条全长3.9千米的公路两侧绿化带里,均设置有一条6米宽的植草沟,道路沿线每隔1000米还设置有一处“雨水花园”。下雨时,路面上的雨水经过绿化带过滤进入两边的植草沟里,通过植草沟渗透初步净化后再汇流到“雨水花园”中,经“雨水花园”二次净化后的雨水才允许排入河道。

此外,道路南侧绿化带内还设置了一条慢行系统,路面采用透水混凝土铺装,以达到径流量控制率要求。这条“海绵道路”的建设,只是经开区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一个缩影。

现阶段,千禧路、金塘北路、松鹤南路等市政道路均已部署完成生态化排水系统。在这些路面上,看不到一个窨井盖,所有的绿化隔离带都低于路面,每隔几米就会有一个溢流口。

目前,作为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开区已建成生态化排水系统的“海绵道路”30条,总里程达55千米,有效地控制了道路的面源污染。经开区已成为全市海绵城市建设的样板和典范,金塘北路及标准厂房等被列为第一批浙江省海绵城市建设典型案例。

厂区里的“雨水花园”,既治污又治水

在浙江金鸿食品机械有限公司的厂区,人们能够看到这样一幕宜人的自然画面:清澈的人工湖与游鱼、水草、细石,形成了一幅和谐的生态画卷。

早在2013年6月,经开区便率先在浙江金鸿食品机械有限公司和浙江联合齿轮有限公司两家企业,试点以“雨水花园”为标志的雨水生态化利用系统。

落在地上的雨水,经过绿化带、沙石层、透水砖过滤,汇入人工湖中;落在屋顶上的雨水,则由虹吸斗收集,净化后储存在500立方米的蓄水池中,经处理后用于高温天钢构屋顶喷淋降温,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这套雨水生态化利用系统也因此被形象地称为“雨水花园”。

据初步统计,这套系统雨水收集有效容积为3900立方米,年可利用雨水近1万吨,5年左右便可收回成本。如今,经开区内的每家入园企业都建有生态排水系统。每一个项目入区前,都要由专家集体评估论证,对项目的亩均产值、税收、设备、能耗、环保等12项指标进行现场量化评估,达到标准的方可获得入区资格,实现从源头控制污染,保护新区空气质量和河湖水质。

近年来,经开区要求每个厂区设置雨水塘,厂区内雨水均先汇集到雨水塘,仅允许雨水塘的溢流管与市政雨水管连接排水,在削减初雨污染的同时,解决了污水偷排的管理难题。如今,经开区内已建设了142个“海绵厂区”,共计7.5平方公里。

除此之外,标准厂房二期作为“海绵厂区”的典型,利用雨水立管,实现了屋面雨水的收集与过滤,有效解决路面径流污染。路面雨水经过滤、净化后进入雨水湿塘,整个海绵系统不仅提升了厂区环境的品质,而且保证了整个厂区的生态功能。

经开区在结合“雨水花园”和生态草沟等设施营造植物群落景观的同时,使得城市道路工程获得“近自然”的景观效果,很好地诠释了海绵城市建设的六大要素“渗、滞、蓄、净、用、排”。

修复湿地公园 ,绘就生态新画卷

乘车环龙门湖一周,就会被这里美丽的景色深深吸引,粼粼碧波之上,到处有白鹭、灰鹭、野鸭在嬉戏觅食;清风徐来,芦苇摇曳,隐约可见三五成群的钓者专注垂钓。

位于经开区的龙门湖生态湿地公园,是一个集都市农田、湿地净化、鸟类栖息、环湖绿道、科普教育、滨湖度假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湿地公园。如今,这里是经开区的一张崭新名片。

2014年,龙门湖湿地入选为浙江省首批重要湿地名录。湿地总体规划面积为784公顷,其中,绿化面积为260公顷,湖面水体面积为205.1公顷,道路广场为1.3公顷,是咸水与淡水环境过渡的区域,融合了多种多样的湿地元素。

在湿地保护管理的过程中,经开区利用滩涂围垦区这一独特的滨海生态优势,在编制规划时,注重水生态与湿地的保护,使之从单纯的生态水文景观转变为兼具海绵体质的生态蓄水区,既能充分吸收区内多余雨水,又能起到污水处理的作用,进一步提升城市的“呼吸”能力和“解毒”能力。

同时,经开区一方面尽可能保留了原有海沟,与新开挖的生态河道形成有机的生态网络,不断进行生态修复和保护;另一方面,先于企业投产前建好污水处理厂,配套部署尾水深度处理工程——人工湿地。尾水经过由水生植物、微生物、微型动物以及处于水饱和状态的填料层处理后再排入河道,不仅提高出水水质标准,具有较强的抗冲击能力,还能有效增加绿地面积,改善和美化生态环境,极大程度地满足水环境景观功能要求,让远期区内的河湖蓄水能够真正作为储备水源使用。

如今,龙门湖生态湿地全区水面率达到26.2%;湿地一期工程等3个项目均已完工,湿地内栖息生长着多达79种野生鸟类和30种水生植物;出水水质可以达到Ⅳ类和Ⅲ类的水环境目标,做到为完善水生态管理机制保驾护航。



(免责声明:整理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分享到:
登录 之后才能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