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自来水消毒处理的注意事项
发布时间:2024-02-02 10:21:04 来源:云南城镇供水 作者:本站编辑 浏览次数:









浅谈饮用水中的氯化消毒副产物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饮用水安全一直是世界关注的公众健康问题。饮用水污染,如大肠杆菌含量超标可引起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还可引起上消化道的疾病,甚至发烧,严重的还可能会有恶心、呕吐,甚至是电解质紊乱的情况。为了预防通过饮用水途径传播的传染病,饮用水在生产过程中必须经过消毒处理。

生活饮用水的消毒方法主要分物理消毒和化学消毒

01

图片

物理消毒

水的物理消毒可用加热、过滤、紫外线、辐射消毒等方法。煮沸最常用,简便易行,效果可靠,适于少量水处理。过滤的方法简单有效,但只是除菌而不是杀菌,常用的有砂滤、石棉滤板、纤维酯滤膜等。紫外线240~280纳米波段杀菌力最强,适于小量水处理。常用直流式与套管式紫外线消毒器。

02

图片

化学消毒

指用化学消毒剂进行水的消毒。国内、外常用的饮用水消毒剂仍以卤素为主,尤其是氯消毒剂。

①氯化消毒:是指用氯或氯制剂进行饮用水消毒的一种方法,其中氯制剂主要有液氯、漂白粉、漂白粉精、有机氯制剂等。

②臭氧消毒:利用臭氧氧化作用杀灭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具有广谱高效杀菌作用。

由于氯的高氧化、低成本以及容易操作等优点,为了去除水中病毒、细菌等一些有毒物质,往饮用水中添加氯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饮用水氯化消毒是20世纪人类健康的一个伟大成就,在饮用水氯化消毒还没被推广之前,全世界有成千万的人死于饮水传染性疾病,如伤寒、霍乱等。

氯化消毒是把双刃剑,消毒过程中有效杀灭微生物的同时,也会产生消毒副产物。它是饮用水生产消毒过程中消毒剂与水中有机物作用后产生的物质。氯化消毒副产物主要分成两大类,分别是挥发性和非挥发性有机物,其中挥发性的有机物主要有三氯甲烷、卤乙氰、卤化酮、氯酚类、氯氰类、有机氯化胺、氯化醛等,非挥发性氯化消毒副产物也很多,比如卤乙酸、三氯硝基甲烷、有机锡、高氯酸盐、藻毒素等。通常来说,这些消毒副产物中含量最大的是三卤甲烷(包含三氯甲烷、一氯二溴甲烷、二氯一溴甲烷、三溴甲烷),其次为卤乙酸(如二氯乙酸、三氯乙酸)。

为避免长期、持续地饮用含有高浓度消毒副产物的水可能带来的健康危害,《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049-2006)对常见消毒副产物如三氯甲烷、亚氯酸盐等都规定了最大容许浓度,因此只要饮用水水质符合标准的要求,都不用过于担心消毒副产物的问题。在新颁布的《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049-2022)中,又进一步提出对消毒副产物的控制要求,2006版中仅有三氯甲烷、亚氯酸盐、氯酸盐和溴酸盐等几项指标放在了常规指标中,其他的消毒副产物都是非常规指标,而2022版把一氯二溴甲烷、二氯一溴甲烷、三溴甲烷、二氯乙酸、三氯乙酸等也列入在常规指标中,这表明我国在饮用水安全的监督管理上从最初的以确保生物安全为主的阶段进入到当前的控制生物风险和化学风险并重的阶段,既要确保公众喝水无微生物污染还要确保不能因消毒副产物带来其他的不可接受的健康危害。

氯化消毒副产物怎么去除呢?

最简单的方法是煮沸,可除去三氯甲烷等具有挥发性的消毒副产物。自来水煮沸过程中,三卤甲烷先随着温度增加而增加,并于煮沸到100℃时达到最高点,此后应打开盖子继续煮沸3到5分钟,则水中三卤甲烷含量会大幅减少。也可以通过改进混凝沉淀工艺、消毒剂种类、去除三卤甲烷前体有机物等方法降低饮用水中的消毒副产物。

活性炭是去除卤乙酸的有效方法,在水处理工艺过程中,不同运行时期的碳床对其进水中卤乙酸的去除率至少为50%。

图片

来源:贵州疾控



(免责声明:整理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分享到:
登录 之后才能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