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才是产销差控制的根源
发布时间:2024-01-31 15:26:42 来源:熵澜水务研究 作者:本站编辑 浏览次数:

图片

      基础是产销差控制的根本,贯穿于产销差控制的始终,决定着产销差控制的成败。何为基础昵?基础是阀门、是表号、是管材、是图纸,是流程和规章制度等等诸如此类的。当眼睛盯着物联网、大数据、智慧水务、移动互联网等时,千万别忘了基础管理才是根本,否则,产销差控制犹如空中楼阁。由此可见,只有夯实基础,才能为产销差控制提供强力的保障,才能为产销差策略实施提供便利条件

图片



1、阀门设施


阀门是管网的重要设施,其良好状态、科学设计、合理布局以及阀门日常管理和巡检维护对产销差控制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无论是科学调度,还是关闸停水、抢修维护,分区计量等都离不开阀门管理。阀门是关、是开,是好,是坏,是有,是没,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到安全供水,科学调度。然而,实际上,从阀门设计、选型到维护巡检等环节上存在着诸多问题,阀门管理相当薄弱。

①.阀井少,缺门少阀

阀门设计、布局不合理。一些水务公司、开发商新建小区、包括移交、托管的老旧小区。由于,开发商为了偷工减料、节省项目投资,在设计、施工时不按规范和要求设计装阀,该装的腰阀不装,该有的楼阀、单元阀不装,导致小区缺门少阀。这给检漏、抢修造成了很大的困难。正常关闭单元阀或腰阀就能停水,现在就得关总阀,于是造成了大量的水放空浪费。既损害了供水企业的社会形象,又造成了大量的水资源浪费,影响了产销差控制的效果。

②.维护、巡检不到位

说实话,日常阀门巡检、维护、管理相当薄弱、混乱,很不尽人意。堆、淹、埋、压、站现象十分严重,阀门日常巡检、维护、检修跟不上,阀门老化严重,阀门根本不敢动,一动就坏。正常关1~2闸门就可以关停,结果关了十几个闸门才停了水。究其原因就是日常维护、巡检不到位,对阀门管理不重视,忽视了阀门对科学调度、关闸停水、快速抢修的重要作用。最让人不可思议的是有些单位还未设闸门班或岗位,阀门巡检维护几乎停滞。埋了无人管,淹了无人清、坏了、漏了无人修,阀门找不到现象比比皆是,少则几百个,多则上万个阀门。这绝不是危言耸听,某单位2万多个阀,竟然有上万个阀门找不到。阀门设施是管网管理的基础,是保障供水的命门,必须加强巡检维护和管理。

③.责任心

由于,管理不善、节水意识薄弱,抢修人员责任心差在抢维修时,为了图省事、图便利,懒得查图纸、懒得清阀井,通过关总阀或停泵维修作业,这就造成了整个小区停水,把满管水全部排空掉。严重浪费水资源不说,还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像这种现象,在东三省情况相对问题普遍,在南方相对很少。究其原因,还在责任心。责任心说到底是对岗位的认同感、成就感,一个人的职业操守问题。责任心不能光绩效,还得靠思想上入手,才能培养其责任心和使命感。

由此可见,阀门设施对保障供水、科学调度、DMA分区计量,停水作业以及产销差控制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只有通过设立阀门岗位,建立阀门日常巡检维护机制,定期检查阀门状态,加强对巡检人员的管控、绩效和激励,才能把阀门设施管控好。同时,要补齐短板,对缺门少阀的加装阀门。



2、管网图纸和资料

管网图纸和资料是管网管理的基础,更是产销差控制与管理的关键要素。无论是管网检漏,还是关闸停水、抢修作业都离不开图纸。倘若管线不清,位置不准、图纸残缺,检漏、抢修作业工作实难推进。由于,长期以来,对管网管理工作过于松懈、疏于管理,导致管网图纸、资料缺失、遗漏的现象十分严重、加上近年来城市改造、扩建、拆迁项目增多,原有参照物、地上标识都被清除,补测、绘制又跟不上,原有管网图纸和资料已经不满足当前管网管理的需求,管网图纸的可信度很差。
只有尽快通过管网探测、绘制管网图纸、理顺管网资料,建立和完善GIS地理信息系统,才为管网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为产销差控制提供和创造有利的条件。除此以外,对管网资料不明的,可通过漏点开挖修复过程获取准确的信息,进一步修正、完善管网图纸。这样才把管网图纸和资料管理好,才能为产销差控制的打下基础。

3、测压点


管网压力监测数据是科学调度、安全保供、实时监测管网压力状态的最基础数据,也是压力优化,科学调度的最重要数据。

.测压点少:

测压点数量多少对实时掌握管网压力情况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倘若测压点数量少、布设密度小,只能局部反映局部或区域管网压力的情况,很难真实、全面体现整个管网压力变化、异常等运行情况,这对生产调度、管网管理十分的不利。测压点少不怕,最多不能全面反映管网压力情况,倘若最不利点无测压点,问题就有点严重了,可能会因水压不足遭用户投诉。

.布局、安装不合理:

由于,受管网条件影响或安装人员图省事,嫌麻烦、不安要求安装测压点,把测压点安装在支管上,导致测压点数据波动很大。由此导致测压点数据难以真实反映管网运行情况,使得测压点数据失去了可利用、挖掘的价值。

.测压点数据丢失、残缺

测压点数据采集通常是两种方式,一种是靠GPRS远传通讯系统实时传输压力数据;一种是靠人工每小时到现场采集压力数据。远传压力数据通常压力数据比较连续、可靠和准确,但仍有通讯中断、流量堵塞、传感器老化、故障等原因导致的数据遗失、残缺的现象。

.测压点不远传

现在都信息化时代了,很多水公司测压仍采用老式压力表,靠人工每小时到现场采集压力数据。人工记录、采集的压力监测数据书写潦草、涂改偏多,数据的可信度很差、残缺、遗漏、丢失现象严重。即使人工记录的压力台账数据完整,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也不敢恭维。加上,全部是人工台账数据,无电子文档,要全部录入到计算机工作量太大,不利于大数据分析、挖掘和压力优化。

管网压力监测数据是科学调度、安全保供、实时监测管网压力状态的最基础数据,也是压力优化,科学调度的最重要数据。



4、表号


表号是表具管理的基础。表号就像人的身份证号一样,记载着水表口径、类型、等级、安装年限以及编号,伴随着水表从入库、出库、在途、在册、更换、报废全寿命周期,并与户名、户号建立了一一对应的捆绑关系,从而为表具资产管理、全寿命周期跟踪在途、在册、报废提供了依据,为用户水表普查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表身号看似很小的细微一点环节,但其对表具资产管理,用户普查及黑户产生影响很大,对产销差影响可想而知。

从掌握和了解的实际情况看,在表身号环节很不重视,仍是通过双铅封来对表具管理。双铅封管理是为了防止在册表用户私动水表,但和表身号相比却不能跟踪在途表。

.黑户的产生

从黑户产生根源来看,就是在领表、安装、换表、报废环节出现了管理漏洞,导致表具遗失和丢表,导致了黑户的产生。黑户对产销差影响是不言而喻,通常只能靠地毯式的用户普查才能发现。如果有表身号,在用户普查时就可通过表号查询表号与户名、户号的对应关系,排查、鉴别是不是黑户。可见,表号对查处黑户,降低产销差是十分关键的。

.用户信息错误

表号设立是为了与户号、户名建立一一的对应关系,保障户、表信息一致,

避免出现户、表弄错,不对应的现象,引起客户的投诉。即使有户号还容易出现户、表关系弄错的情况,更别多说无表身号。这主要是因为施工单位不按照项目领表,不按项目退库,多领不退,盘库不及时,很容易导致了这些问题的发生。

.用户普查

表号是用户普查基础。只有表号、地址址、户号三者之间的关系对应起来,

才能为用户普查奠定基础。如果表盘上没有表身号,就很难识别户、表之间的对应关系。还得靠抄表员或关闸停水试验来识别水表与用户的对应关系。既影响普查效率,又不利用及时发现问题,特别是外委普查或组织集中普查时,耗费人力、物力很大。

.表号设计简单

表号设计上过于简单,很容易被冒仿。简单的数字表号、不能完整的反映表

具的信息,不利于普查人员或抄表人员在现场普查及时掌握和了解表具所有信息,仍需通过系统调阅、查询、核实信息。可见,表身号不再是简单表号,还被赋予了很多实用的信息。诸如:等级、类型、口径、安装年限、厂家等,这些对分析表具质量、服役年限以及类型、口径、追溯厂商有着很强实用的价值。



5、泵机和变频


机泵是供水的心脏,更是产销差控制的基础。机泵扬长、功率、大小、数量、配对以及老化程度决定着供水能力,运行效率。机泵老化、运行效率下降,超负荷运行,造成电量增加,供水能力下降。即使知道水厂、泵站的出厂压力偏高,仍不敢调压,生怕运行效率导致供水管网压力下降、流量不够。所以,机泵是保障供水的关键和基础。机泵的运行效率越高,越省电,供水能力越强,反之,耗电,还妨碍机组切换、调节。其实,很多二压小区泵站都超电量,除了管网泄漏、压力设置不压力外,几乎都是机泵老化所致。因此,要定期检查机泵的叶轮,转数的情况,更新机泵,以保障供水。

变频是一种常见节能产品和技术,既可恒压供水,又可节能降耗。关键是可用于调节优化压力服务于产销差控制。由于,受机泵条件的限制,调压受到很大制约。众所周知,工频泵不能提速,只能通过切换工频泵机组大小来调压。机组太大压力偏高,机组太小压力偏低、水量不够,所以很难做到合理的调压。这就要通过工频 变频的搭配来合理的调压。问题是仍有部分水厂、泵站、二压泵房未装变频,导致压力调控难以落实。由此可见,变频的问题不解决掉,想通过压力优化来降产销差还是蛮困难的



6、管材和施工


从泄漏的原因来看,根源在管材和施工管理。从管材看,由于管材的原料配比、生产工艺、耐压强度、耐腐蚀性不同,管材的质量相差很大。不同的厂家,管材质量相差很多。诸如:PE管,北欧的化工原料生产的PE管质量就好,而国内厂家的原料渠道复杂,途径众多,废料掺假多,生产的PE管质量就差,爆管、泄漏的问题相当普遍。从施工质量上看,回填、夯实、热熔、电熔、焊接等施工质量造成泄漏问题很多。可见,管材和施工质量是泄漏产生的根源。

鉴于、管材和施工质量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在管材和施工质量上要加强过程管控、质量跟踪、验收严格的管理体系,从源头上来控制和杜绝管材和施工质量。施工质量管控上,除了监理意外,可通过引入第三方来全程跟踪施工过程,监督回填、夯实、热熔、电熔、焊接施工质量。同时,对施工材料的领料环节进行管控、从入库、出库、退库到实际用料之间建立资产平衡体系,把实地清点施工材料数量、品牌、规格作为重点、减少偷工减料、材料丢失的情况。管材上要从原料采购源头、生产工艺到运输、验收要建立全程跟踪体系,确保管材质量不出问题。例如:PE管,就要得从原料采购、配比、生产工艺,耐压强度、破坏性试验,取样分析各个关口严格把关,才能保障管材质量。



7、计量管理


计量是产销差控制的基础。倘若计量管理跟不上,产销差控制就无从谈起。,众所周知,计量问题是产销差控制中老大难问题。一是难计量,像绿化、消防,施工冲洗、排污、放空等;二是不计量,不装表,按定额、按照施工面积估量;三是表具超年限服役,老化严重。即便是水表发黄、发黑、发绿、呆滞、停表都不上报、不处理,更换力度不够;四是选型不合理,安装不规范,直管段不满足要求,倾斜;五是校验跟不上,投诉才校验,不投诉不校验。这些都是计量存在的问题。实际上,计量误差对产销差影响,绝不是通常认为的±2%~±5%误差,实际误差远比±2%~±5%要大的多。

对于,计量问题先把有没有的问题解决掉,然后再解决表具选型是否合理,安装是否规范,周期换表、检验的问题。总之,计量是产销差控制的基础。



8、营业系统维护
   
营业系统是产销差控制的最基本的系统,相对健全和完善的。系统是有了,可系统维护管理跟不上,特别是系统产生的大数据缺少监督和跟踪,以为有了系统就万事大吉了。系统只是个平台,还得靠人管理。倘若,管理跟不上,系统的问题漏洞就会很多,像地址、权限、户名、日期等等。说实话,营业管的好不好,关键看系统管理和维护的怎么样。只要系统维护管理跟上了,监督到到位了,类似估抄、漏抄、超发、少发情况完全可以杜绝。可见,系统管理是商业漏损控制的重中之重。
①.水量数据
任何的疏忽都会导致系统数据失真。原因就是缺乏对数据监督和审核才导致
了漏洞。让抄表员钻了空子造成了数据篡改、修正、缺失。数据是核心,系统是关键,维护才是根本。系统再好,再先进,倘若无人管理和维护,系统获取、存储的数据可信度、准确性也很差。比如;读数不随着水量变化而变化即表底数不变,水量则每月都在发行;表底数之差与水量不匹配;底数为0,水量在发行;一户多表不建子目录,录入却是水量和与表底数和;用户地址是底数为0,水量在发行;一户多表不建子目录,录入却是水量和与表底数和。
②.用户地址
用户地址这种事情,在营业系统建设中看似微乎其微的事情,实际上影响巨大。户名、户号、地址,表号正常应该捆绑在一起,严格对应关系,可实际上问题很多,经常出现牛头对不上马嘴的情形。特别是用户地址这一项,问题十分突出。诸如:地址错误、地址不明,登记不清、地址门牌、编号残缺、实际地址与路名不匹配。另外,路名地址、门牌发生变更后,系统用户地址更新不及时,导致新老地址不匹配。用户地址信息不准确,一旦抄表员更换或区域对调,就会影响抄表工作,还使用户普查工作难以推进。例如:小区的地名办的正式地址春四路几号,而系统录入的用户地址为富春街几号。倘若是新人按照新地址去查找、普查根本无法找到该地址。
③.日期
营收系统中日期是指实际抄表日期,而非系统设定的固定日期。这一点一直不为人所重视。实际上,日期对抄表水量的分析、管理有着很大的影响。一是抄表日期不足月的问题即本次和上次抄表时间不满足公历月份的时间;二是对水量分析、研究造成了错觉,以为用户水量下降或上涨,实际上抄表时间周期不够;三是人为导致售水量下降或上涨;四是造成了产销差波动。对于小的用户还好说,一旦大用户出现了抄表周期错位,影响就很大。比如:规定抄表日期为每月1~10日,中间错位为10日。是1日抄,还是10日抄,并不硬性规定,这可能造成在时间抄表上错位,不能做到点对点。倘若,每个用户都存在时间错位就会导致销售水量下降或上涨,导致人为产销差波动。可见,日期对产销差是有影响的,甚至影响可能还不小。

9、制度、流程、体系

制度、流程、体系是企业管理的基础,企业良性运转的工具。有了制度、流程和体系,工作就有了标准和依据。如果制度、流程、体系不健全、不完善、甚至漏洞百出、不合时宜,就会让人转空子,利用政策漏洞懒政、消极怠工。事实正是如此,工作脱节,运转失灵,皆因制度、流程、体系上出了问题。可见,这才是产销差控制最薄弱、最欠缺的。这个基础不扎牢,产销差工作实难见效。
制度是基础,流程是核心,体系是保障,三者相辅相成,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才能保障降差工作科学、有序的推进。无论是制度、流程和体系,千万不可照搬,拿来就用。可见,只有紧紧围绕实际现状、工况条件、人员素养、经济状况,才能因地制宜、对症下药的制定出适合自身的产销差控制体系。

10、结论
基础才是产销差控制的根源。基础不扎实,处处掣肘,处处受限,产销差工作很难推进。每个基础看似简单一个细节,一个环节,却会影响到整个全局。只有从基础抓起,从基础做起,才能为产销差控制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保障产销差策略顺利实施。



(免责声明:整理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分享到:
登录 之后才能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