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漏损分析的六项应用,助你打造高效供水管网!
发布时间:2024-01-02 09:41:19 来源:智慧水利与智慧水务 作者:本站编辑 浏览次数:

供水管网漏损分析基于分区管理的理念和《城镇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的水量平衡表。


-确定出厂入网水量、区域水量、独立计量区和用户水量等进行水平衡分析和量化不同区域的漏损;

-计算各区域的漏损水量、产销差水量;

-从不同空间时间尺度分析管网,统计分析各个分区漏损与产销差的情况,识别漏损、产销差的主要影响因素;

-对比分析区域漏损和产销差异,识别重点漏损区域;

-配合DMA分区实现漏损监管、主动捡漏、压力控制等;


应用1:DMA分区管理

DMA是城市供水管网的分区管理方法,用于对供水系统进行细分和管理,实现对规模较大的供水管网分区管理、独立计量、量化漏损水量空间分布,针对性开展漏损控制,对各区漏损进行差异化管理。


DMA分区管理结合漏损分析,可以进行

漏损定位和管理,当某个DMA区域的流量异常增加或水压异常下降时,可以快速定位到漏损点,及时采取修复措施,减少漏损量。

漏损分析和统计,识别出漏损严重的区域,并优先进行维修和改善,提高整体的供水管网效率。

漏损预警和报警,提醒相关人员进行处理和修复,避免漏损进一步加剧。


图片


应用2:漏损管理

水量平衡表是漏失水量的构成要素,可以通过分析供水量、出口量、用户量等数据,计算出漏损水量。


夜间最小流量是指在夜间供水需求较小的时段,记录的最低流量值。与总分对比数据相比较,可以发现供水管网中的漏损点。当夜间最小流量与总分对比数据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时,可以推测该区域存在漏损。


通过分析水量平衡表、夜间最小流量和总分对比数据,可以掌握各区域漏损水量的时间和空间分布情况。


根据漏损点的时间和空间分布,可以建立各区域漏损量的排名和评估体系。


有效开展漏损控制工作,可以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并追究相关责任。


图片


应用3:产销差管理

城市供水管网漏损分析的产销差管理是指通过分析供水系统的供水量和用户实际用水量之间的差异,来评估和管理供水管网的漏损情况。产销差管理的核心在于降低注册免费用水的漏损水量。


产销差是指供水系统中供水量与用户实际用水量之间的差异。通过对供水系统中的流量计数据和用户用水数据进行比较,可以计算出产销差。产销差的增加可能表明供水管网存在漏损问题。


通过分析产销差的大小、趋势和分布情况,可以确定漏损的程度和位置。


产销差管理的目标是减少供水系统中的漏损量。通过分析漏损情况,可以制定相应的漏损控制措施和修复计划。这可能包括漏损修复、管网维护、设备更新等措施,以减少漏损和提高供水系统的效率。


产销差管理需要进行持续的监测和评估,以评估漏损控制措施的效果,并及时调整和改进管理策略。


图片


应用4:预警管理

漏损分析的预警管理是指通过监测和分析供水系统的漏损情况,及时发现漏损异常并提前预警,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和管理。

预警管理需要建立供水系统的监测体系,包括流量计、压力计、水质监测等;

通过对实时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识别供水系统中的漏损异常。例如,通过比较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检测供水量的突然变化或异常波动,以及压力的异常下降等情况,从而发现潜在的漏损点。

根据漏损分析和系统运行经验,可以制定预警指标和阈值。

预警管理需要建立相应的通知和报警系统。当漏损预警被触发时,系统可以通过短信、APP通知等方式,及时将预警信息传达给相关的人员。

预警管理的目的是及时发现和快速响应漏损异常,以便采取相应的处理和管理措施。一旦接收到预警通知,相关人员应该迅速调查漏损点的位置、原因和影响,并制定相应的修复和管理计划。

预警管理需要进行持续的监测和评估,以确保预警系统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图片


应用5:统计分析

漏损分析的统计分析是指通过对供水系统的漏损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以获取关于漏损情况的全面信息和洞察。

需要收集和整理供水系统的漏损数据,包括供水量、漏失水量、用户用水量等。

将漏失水量与供水量进行比较,可以计算出漏损率。

漏损率是描述漏损程度的指标,通常以百分比表示。漏损率的计算可以根据不同的时间段(例如每天、每月、每年)进行,以获取不同时间尺度下的漏损情况。

对漏损数据进行时间空间的分布分析,可以了解不同区域或管段的漏损情况。例如,分析漏损率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季节性波动等,有助于发现漏损问题的变化和演变趋势。

对漏损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可以探究漏损的根本原因。这可能涉及到供水管网的老化、管道破裂、接头松动、非法用水等因素。


应用6:决策分析

漏损分析的决策分析是指通过对供水系统的漏损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为漏损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漏损数据进行成本分析,可以评估漏损对供水系统和水务部门的经济影响。

基于漏损成本分析和修复成本,进行经济效益评估。比较漏损修复的成本与减少漏损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例如节省的水资源成本、降低的能源消耗和运行成本等。

根据漏损分析的结果,制定不同的漏损控制策略,如修复漏损点、管网维护和更新、加强监测和预警系统等。

漏损分析的决策分析还需要考虑与漏损管理相关的风险因素,包括漏损修复的风险、管网更新的投资风险、供水系统的可靠性风险等。



特别声明: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分享到:
登录 之后才能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