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环保企业“止于上市”的现象越来越多?
发布时间:2019-06-04 10:10:09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本站编辑 浏览次数:


环保向来是一个广受欢迎的概念,因其代表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象征着社会生产方式进步的方向,再加上长期以来漠视环保给社会带来的危害,其意义自是非凡;因此,与环保相关的一切发明创造、产业企业也都具有非凡的意义。近年来,环保行业逐渐成了掘金者的梦想地、资本眼中的宠儿、股民眼中潜力股。

然而,在环保概念不断升温的的同时,环保行业利益链中间也正在滋生巧取豪夺、掺水造假、剽窃抄袭、蝇营狗苟的把戏;而在此情况下,前述的所有促进因素也同时成了为投机分子推波助澜的推手。在其中,国有资产流失、投资者蒙受损失是在所难免的。

“止于上市”的现象在环保行业越来越多,企业上市前尚能保持正常做事的状态,一旦上市就“状况百出”。这一怪象源自环保行业的一个普遍逻辑——“以上市为终极目标,以捞钱为根本原则”,而环保行业顺风顺水、资源为王的特性很容易就能包装出一家公司上市要具备的全部数据,然后企业拿着数据上市搞钱、过把瘾就死,最终实现了资源变现的远大抱负。当然,这中间总有那么一些不太光明、不很善良的环节。

上市公司金蝉脱壳、转移重要资产的手段在行业内已是尽人皆知。给关联方输血,高买低卖关联公司股权,实控人任性从公司借款,诸如此类,手法多样。公司上市的时候尚有真材实料,过几年就状况百出,剩下一个空壳子。一实一虚之间,资产侵吞、利益输送便悄然上演,在这些把戏中间,股民往往是最惨的受害者。

比如当前正债台高筑的某企业,公司欠着一屁股债却仍然担保借款给关联企业,老板早就已经高位减持,并将核心资产转移给了“其他”公司,而公司长期现金流为负、债务逐年攀升。

再比如另一家上市企业,靠旗下一大堆子公司拿国家的补偿度日,与其关联公司之间占用非经营性资金交易的小动作可谓是稀疏平常的事,尽管如此也不耽误其违规使用募集资金,而其众多关联公司之间左手倒右手的独门秘技更是让人眼花缭乱。

这样的案例俯拾皆是,每一个异常动作、异常数据背后都是见不得光的一连串暗箱操作。细细研究下来,这些企业的管理者在忙活一堆违法违规事件之外基本上没有时间干其他事儿了。

相比以上各式耗费“功力”的操作,割韭菜最普遍的操作,操作过程简单、风险小、效果明显,往往在公司内部已出现崩塌迹象而外界还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公司高管高位撤退时使用。当然,其中也不乏恶意操纵者。从这一意义上来讲,股市本身就是赌场,零和博弈中上市企业来路正不正、运营对不对已经无关紧要了,赌徒们不是巴菲特,要得只是个“赌场”,至于这个“赌场”叫什么名号也是无关紧要的,这也是股市中出现“庄主”的底层逻辑。

在这一逻辑下的操纵者和韭菜们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而对于上市公司发生了什么、有哪些违规违法操作几乎是没人关心的,也是没有谁能随便关心得到的。这种病态的关系进一步助长了各式把戏的猖獗。

资本的裹挟、行业的混乱、时代的趋势、股市的贪欲,如此种种纠葛在一起,鲜有人能沉下心来一步一个脚印地做事。

要问乱象的根源,全在于行业的根基不牢靠,多数环保企业从一开始就没有定什么好的基调,已经有这么多大干快上的先例频频示范,后来者自然跟风照做,反正来钱快,谁还管什么声名几何。而如果监管不能到位,洪水猛兽岂能不泛滥?




分享到:
登录 之后才能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