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河探索“以水开路、用水引路”模式
发布时间:2023-11-20 16:49:49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段茂庆 刘琦 薛静 张世禄 张俊 浏览次数:

今年是引黄工程向永定河规模化补水的第5个年头,也是有望实现865公里河道全年持续有水的第一年。永定河生态补水工程通过本地径流与引黄水联合调度,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其中引黄水成为补水的主力军。历经几年的不懈努力,曾经干涸了25年的永定河创造了连续4年全线贯通的奇迹。5年的规模化引水,让古老的永定河,从昔日的“溪水不知河去处,尘起飞扬土生烟”,逐步蜕变为“流动的河、绿色的河、清洁的河、安全的河”,也让海河流域这根大动脉重新迸发出活力。

永定河生态补水为京津冀区域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2016年,《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总体方案》印发,标志着永定河治理工作的正式启动。2017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成立了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协调领导小组,统筹研究协调解决重大问题,为解决永定河流域面临的重大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同年4月,治理与修复项目全面铺开,将“流动的河、绿色的河、清洁的河、安全的河”作为治理目标,不断探索和创新,首次尝试将黄河水引入永定河,旨在增强沿线河流的生态流量,促进河道生态修复。2018年6月,永定河流域投资有限公司应运而生,这是我国流域治理模式的一次大胆创新,预示着永定河全流域治理和生态修复工作迈向全面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永定河不仅是京津冀区域的重要水源涵养地、生态屏障,更是生态廊道的重要组成部分。2019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五周年,经过前期精心规划、周密部署,3月,永定河首次实现了大规模引黄河水入京的壮举。1.94亿立方米黄河水从山西万家寨大坝出发,经引黄1号隧洞激荡入桑干河,一路东流,经官厅水库调蓄后向下游延绵,北京市境内永定河山峡段实现了近40年来首次全线通水。

这一年的大规模引水,为永定河带来历史性的改变,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新的里程碑,为区域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永定河流域上游沿岸分布大面积农业用水区,农灌用水需求大,仅靠本地径流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通过跨区域引水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这是实现永定河生态复苏的先决条件。但由于常年干涸,部分河段已丧失河道形态与过水能力,首次大规模引水是尝试以脉冲形式寻找河流断点,重新建立起河流通道,实现上下游水系连通。

2020年,引黄补水规模继续扩大,实施了春、秋、冬三季生态补水计划,全年引水天数累计达276天。其中,春季由万家寨引黄北干线1号隧洞以及册田、友谊、洋河水库等工程共同为下游永定河补水1.69亿立方米,引黄水约1.2亿立方米;秋季,永定河再次迎来约1.1亿立方米的补水。值得一提的是,永定河山峡段于12月1日首次在冬季进行了生态补水,累计补水约0.32亿立方米,形成了约1800公顷的水面。3个季度的生态补水,打破了永定河常年的干涸状态,山峡段不再出现断流,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而冬季补水的重要性在于,不仅能为水生生物提供越冬场所,营造生物栖息地,有助于恢复生物多样性,更是为了维持已恢复河流形态河段的基本特征,有效遏制河道形态继续萎缩。

实现全线通水的同时,水生态环境质量和稳定性持续提升

为加快推动全线通水,2021年1月,水利部首次印发了《2021年度永定河生态水量调度计划》。同年9月,永定河迎来了历史性时刻,865公里河道实现了全线通水,通水时间长达65天,这一壮举标志着永定河生态补水取得了显著成就。这一年,官厅水库及其上游各水源共向永定河生态补水2.94亿立方米,其中引黄生态补水达到了2.02亿立方米。两年的规模化引水促成了全线通水的壮举,这对于已沉睡了25年的永定河来说,并非易事。由于常年干涸、过度开发利用,河道形态损毁严重,基本丧失过水能力,部分河道内甚至可见房屋道路,想要实现全线通水必须量力而行。若补水量小,则无法满足沿岸区域取用水需求及蒸发下渗的损失量,更不用说实现全线通水目标;但若是补水量大,则会超出部分狭长河段过水能力,淹没岸滩,且对河道整治修复工程是极大的考验。通过65天的试通水,确定了最优补水方案,为实现“连山通海”的全面通水目标奠定了实践基础。

继2021年首次实现全线通水目标,2022年永定河再次实现全线全年通水123天,超额完成全线通水3个月的年度调度目标,累计向永定河调引黄河水约2.39亿立方米,这意味着实现全年全线有水目标又迈出了坚实一步。同时,永定河水环境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监测数据显示,沿线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由2020年、2021年的44.8%、60.6%上升到75.9%,流域内水生态环境质量和稳定性持续提升,由轻度污染状态首次转为良好状态,水质的改善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永定河从“有水”状态向“流水”状态的转变。引黄补水水源为Ⅱ类水质,永定河水质多为Ⅳ—Ⅴ类,除沿线面源污染及支流汇入的影响外,干涸河段复流回稳和断点河段瘀滞的老水也是影响通水初期水质的主要因素。经过两年的全线试贯通,通水河段河床达到适流稳态,干涸河段底质基本形成,断点河段老水完成替换,永定河主河道全线形成了稳定过流的基础条件,为常态化通水稳定水质提供了保障。

2023年,随着秋季生态补水的有序推进,截至11月,河流全线有水时间已累计达303天,流动时间163天,865公里河道有望全年全线持续性有水,实现永定河融冰开河有序衔接。此外,今年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期间,永定河防洪工程体系也经受住全面检验。这意味着“以水开路、用水引路”的模式在永定河得到了有效验证。

自2019年起,通过规模化引黄补水工程,山西省万家寨引黄工程累计为永定河输水超过12亿立方米。以大流量脉冲试验为先导,结合河道整治、疏浚、修复等一系列措施,成功恢复了永定河河流基本形态与自然风貌,为全面建成永定河绿色生态河流廊道奠定了坚实基础。5年的规模化引水如同给这条河注入了新的生命,永定河重拾往日活力, 展现出勃勃生机,为人民群众打造出一条美丽宜居、景色和谐的生态长廊。

作者单位:生态环境部海河流域北海海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


(免责声明:整理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分享到:
登录 之后才能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