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废处理轻资产之路
发布时间:2021-11-29 15:32:17 来源: 危废行业分享 作者:本站编辑 浏览次数:

危废处理行业红海未到,群雄并起、开疆扩土的局面已成。如何在这场饕鬄盛宴分一杯羹,各路英雄自有盘算。

但凡一提到轻资产,必联想重资产。认为投入大、硬件设施投入比例高就是重资产,投入少产出多就是轻资产。

例如通常判断一个人是胖是瘦,首先想到的是其体重多少,会忽视这个人的身高、体格及体质指标。


何谓“轻资产
资本使用效率高就是轻资产,即便市值万亿,例如苹果公司,依然是个轻盈的灵魂;
资本使用效率低就是重资产,即便企业规模可能还不大,但依然不影响其拖着沉重的身躯。
危废行业毛利润高、投资收益率高,属于环保行业中的轻资产宠儿,资本市场追逐的热点。

危废利用处置轻资产发展符合行业发展基本规律
既要提高危废利用处置设施投资效率,科学规划实施,避免同质化、低水平竞争。

也要提高建设效率,提高项目的起点、标准和投入,保证深化优化设计落实到项目设计的各项工作和各个环节细节,规避设施装置设备投入不足、质量缩水和偷工减料,合理统筹建设程序和流程,确保建设施工和运营筹备扎实高效开展,打造精品工程和标杆项目,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还要提高处理效率,将市场收集、运输转移、仓储、预处理、检验检测、利用及处置等工作形成有机的整体,统一谋划,科学运营,规范经营。危废利用处置没有单纯的市场问题,也没有单纯的生产问题,更没有单纯的技术问题,危废利用处置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是一门综合性、交叉性、跨专业、跨领域的运营管理科学。

唯有如此,方能提升危废工厂实际能力、处理效率和技术实力,降低处理成本,实现健康持续发展,回归轻资产发展之路。
怪现象
目前,危废项目布局遍地开花,某些省份已投产和即将投产的焚烧和填埋设施能力已满足市场需求,同时,规划、审批、筹建和在建项目众多,已投产项目运营收集吃紧已初现端倪。
已投产资源化利用产能大,供过于求,设施实际运行负荷低,连续稳定可靠运行时间短,开工率低 ,大量资质有效利用率30%左右,但废物利用实际缺口大。
目前通俗来讲,行业内的“轻资产公司”较多,在行业初始阶段,以相对较少的资金投入,获取了较多的政策和市场红利,取得了较大的利润回报。
真重假轻
众所周知,危废行业壁垒高,存在人才(团队)、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的门槛。
尤其危废焚烧填埋项目邻避效应大,选址难,能拿到此类项目实属不易。
有些项目在规划上不完善,不科学,建设内容和规模存在缺陷和漏洞,项目硬件投入不足;在技术和设备选型上,存在设计标准低、技术缺陷和错误、工艺落后、设备质量和性能差等情况,存在主体设施、装置和设备缩水和偷工减料的情况;在施工安装过程中,工程管理流于形式,施工标准执行不到位,安装质量差;人才团队组建不够重视,投入不足,培训教育工作落实不到位。更有甚者,在项目安装完成时,才匆忙招人,这样的“团队”难以胜任危废处理重任。
在行业跑马圈地阶段,全国各地危废项目纷纷上马,规划产能落地后,很快会出现供过于求的市场局面,危废行业第一阶段淘汰即将应运而生。
那些大量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粗糙项目,必然会被自己葬送,被同业竞争者和行业规则所淘汰。
这样会造成大量的资金、人才和社会公共资源的浪费。
结尾

设施和资质数量多,核准能力供过于求,设施和资质的质量和效率普遍偏低,与处理需求存在结构和质量的不平衡、不匹配。
各地区监管执法力度不同,政策体系和技术规范不健全,不在同一起跑线的竞赛即将开始。
双重叠加,危废行业最大的市场空间和机遇已来。
打江山难,坐江山更难;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如何实现危废处理工厂“轻资产发展”,成了一个重中之重的问题。群雄逐鹿,你方唱罢我登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分享到:
登录 之后才能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