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水管网渗漏预警技术
发布时间:2024-12-16 16:48:28 来源: 智慧水务与传感器 作者:本站编辑 浏览次数: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与供水规模不断扩大,供水管网的管理与维护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如何及时发现与控制管网的漏损,是供水企业提高运营效率、降低成本、保障用户用水安全的重要课题。在这一背景下,"域的复合型前沿技术,为了充分发挥渗技术在漏损控制中的效用,减少真实漏失水量、保障供水管网安全稳定运行的渗漏预警管理体系"开始受到广泛关注。

通过国内多家供水企业的长期实践与研究,将渗漏预警的关键要素与国际先进的漏损控制理念、技术相结合,逐渐形成了一套相对成熟的应用模式。其中,以DMA(District Metered Area,分区计量管理)为基础的分区渗漏预警模式正日益成为行业主流选择。

一、DMA分区渗漏预警模式的提出与实践

DMA分区管理是目前国际上较为成熟的供水管网精细化管理手段之一。在该模式下,供水企业通过将整个管网划分为若干相对独立、可计量的区域(DMA区块),并在这些区域内实时监测流量、压力、水质等运行参数。通过对夜间最小流量及流量变化趋势的持续观测,供水企业可快速判断区域内是否存在异常漏损。当DMA区域较小且边界清晰时,此种方法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均较高,可有效缩短漏损问题定位与处理的时间。

然而,在一些管网结构复杂、DMA区域较大的城市中,仅依靠DMA分区管理可能存在灵敏度不足、定位精度不高等问题。
为克服这些难点,将DMA与检漏技术相结合成为必然选择。通过在已确定存在漏损异常的DMA区域内开展进一步的精确检漏,可大幅提升渗漏点定位的准确度。但传统的检漏手段在实践中面临诸多现实挑战,如检漏人员数量有限、专业素质参差不齐、天气与时间条件限制,以及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后仍可能无法快速发现漏点。这些因素使得传统检漏模式无法全面满足现代化供水管网精细管理的需求。

二、构建渗漏预警管理体系的思路与路径

为了解决传统检漏模式的瓶颈问题,供水企业可通过构建完善的渗漏预警管理体系,将智能预警设备与人工经验有机结合。在发现异常DMA区域后,于该区域内布设渗漏预警设备(如声学传感器、智能数据采集终端等),并对设备发出的报警信号进行持续监控与分析。借助这些设备的音频和频谱数据,技术人员可对漏水点位置进行预定位和精确定位。

"人机结合"的预警应用模式具有以下优势:

  1. 实时性与高效性:预警设备可连续在线监测,一旦发现异常信号,即可迅速发出报警信息,大大缩短人工巡视与检漏的响应时间。
  2. 精确定位能力增强:通过对报警设备收集的音频、频谱等数据进行分析,可在相对较小的范围内精确定位漏水点,有效减少盲目挖掘和重复巡检的浪费。

经验与技术的有效融合:预警设备为技术人员提供了更直观、定量化的数据支持,使得经验与数字化信息相互补充。专业技术人员可根据预警设备的初步分析结果,有针对性地开展现场检漏工作,避免大范围无差别式排查。


分享到:
登录 之后才能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