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水务建设现状与难点调研分析
发布时间:2024-11-20 10:39:01 来源:给水排水 作者:本站编辑 浏览次数:

为全方面掌握水务企业智慧水务建设与应用现状,探索智慧水务发展方向和趋势,《给水排水》编辑部针对24家水务企业及科技企业开展调研。受到内部和政策双重驱动下,水务企业积极推进智慧水务建设,但整体上仍处于信息化迈向数字化阶段,当前智慧水务还存在着需求与数字化应用匹配性仍需提升、系统集成与数据共享难度大、设施数据准确性欠佳、运营保障机制有待优化、人才队伍短缺等问题待解决。


本文观点根据抽样调研整理而成,在此对参与调研的企业一并致谢!如对结论持有不同观点,欢迎与编辑部一起讨论!(联系方式:gsps6@vip.163.com)


城市水务系统主要由供水系统、排水系统和水环境三部分组成,是城市高质量发展和提升城乡建设管理水平的重要环节。智慧水务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业内对智慧水务的认知并不统一,究其目的,是为了充分挖掘和利用数据价值,实现水务各业务场景下的数据智能化控制、智慧化决策与管理。


智慧水务建设是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时感知城镇水务系统的运行状态,通过数据分析对水务信息进行及时处理,提供辅助决策支持,形成融合智能感知、智能仿真、智能诊断、智能预警、智能调度、智能处置、智能控制和智能服务的全方位水务系统,从而实现水务系统全流程的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运行管理。智慧水务建设不仅可以帮助水务行业创造多种价值,还将对用户和运营环境带来深远影响。


01

建设智慧水务内在驱动力

对于水务行业本身发展来说,不断增长的用水需求和运营成本驱使行业使用数字化技术来提高生产效率。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城乡建设统计年鉴》(2022),截至2022年底,我国城市供水综合生产能力和供水管道长度分别为31510.40万m³/d和110.30万km,城市建成区供水管道密度为14.87km/km²,19个国家级城市群供水综合生产能力和供水管道长度分别为24366.34万m³/d和83.74万km,分别占全国总量的77.33%和75.92%。我国城市排水管道长度达到91.35万km,,建成区排水管道密度为12.34km/km2,城市污水处理厂数量和污水处理能力分别为2894座、21606.10万m³/d。19个国家级城市群污水处理厂数量、污水处理能力、排水管道长度分别为2064座、17679.2万m³/d、72.24万km,分别占全国总量的71.32%、81.83%、79.08%。


图片































图片

作者

李金龙

《给水排水》编辑部副主任


分享到:
登录 之后才能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