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蓝环境:智慧化赋能下的“厂网源河”一体化管理模式探索
发布时间:2024-10-12 10:05:20 来源:中国水网 作者:汪茵 浏览次数:

9月6日,在“2024(第十六届)上海水业热点论坛”上,瀚蓝环境股份有限公司排水事业部总经理张传贵以“智慧化赋能下的“厂网源河”一体化管理模式探索”为主题,分享了瀚蓝环境的治水探索与实践。

来源:中国水网       作者:汪茵‍‍‍‍‍‍‍‍‍‍

9月6日,在“2024(第十六届)上海水业热点论坛”上,瀚蓝环境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瀚蓝环境”)排水事业部总经理张传贵以“智慧化赋能下的“厂网源河”一体化管理模式探索”为主题,分享了瀚蓝环境的治水探索与实践。
 

Image

为了更好地推动治水,瀚蓝环境还通过多种途径与主管部门、政府沟通交流,促使各方在理念上达成了一些共识。瀚蓝环境不仅输出了系统治水理念,还提出排水单元达标创建及污水零直排建设的必要性。此外,还基于村居管网占的比重比较大、对水环境的治理影响也比较大的现状,针对珠三角的特点,探索村居管网统一运维的必要性。

地下暗涵作为城市中重要的行洪排水设施,但随着广东省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河涌水质污染比较严重。过去通过对河涌直接加盖,下游建造堤坝,将所有的河水和污水抽到污水厂的方式处理这类问题。但这种方式使污水厂进水浓度降低,雨天对河涌水质的影响也比较大。基于此,瀚蓝环境也提出了探讨暗涵的影响和整治的必要性,并开始参与暗涵的整治工作。

在“厂网源河”一体化实践方面,瀚蓝环境也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如排水户/单元摸查、污水零直排摸查、排水户管理协助办证、河涌排口溯源摸查等。
04
智慧引领治水之路

<img preview="1" class="rich_pages wxw-img js_img_placeholder wx_img_placeholder" data-backh="320" data-backw="578" data-galleryid="" data-imgfileid="503007756" data-ratio="0.5527777777777778" data-s="300,640" video.shuiwujia.com="" fkvfhwzf5f7d1wzep4kpbzykw24j"="" data-type="png" data-w="1080" data-original-style="width: 100%;height: auto;" data-index="4" src="http://video.shuiwujia.com/FkVFHwZf5f7D1Wzep4kPBZYKW24j" large="http://video.shuiwujia.com/FkVFHwZf5f7D1Wzep4kPBZYKW24j" _width="100%" crossorigin="anonymous" alt="Image" data-pswp-uid="3"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line-height: 1.5;vertical-align: baseline;table-layout: fixed;max-width: 100%;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width: 677px !important;height: auto">

张传贵表示,瀚蓝环境在治水之路上一直非常重视智慧引领。他分析,治水行业目前在智慧化实践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信息化程度低:线下运行模式,系统分散构建,缺乏统一标准;

2、 各要素关联性低:各个公司、各个运营主体、各个行政部门可能都各自建设了一些系统、平台,但是彼此之间缺乏联通,信息成为孤岛,数据壁垒比较大,集约化程度也比较低;

3、 决策手段单一:因为信息的利用不充分,未能跨部门应用,“四预”能力也存在不足,缺乏智慧化的内涵,导致决策手段单一;

4、 资金投入大:建立信息系统的资金投入是比较大的,特别是感知系统的投入比平台更大。甚至当前智慧平台建设存在一些乱象,如大量的信息化平台建成之后,都成为了摆设,也导致业主、政府部门对于智慧化能真正产生的效益提出了质疑,所以不愿意投入。

不过张传贵表示,这几年国家也看到了智慧化治水的重要性,出台了大量的文件来支撑智慧化的转型。如2014年出台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发展智能水务;2017年发布的《全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提出发展智慧水务,构建覆盖供排水全过程,涵盖水量、水质、水压、水设施的信息采集、处理与控制体系;2021年发布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提出通过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推进市政公用设施、建筑等物联网应用和智能化改造构建智慧水利体系。

为实现智慧化引领,瀚蓝环境提出了 “1+N” 大框架“1”是指水务超级大脑,瀚蓝环境目前的智慧平台3.0已经建成了“厂、站、网、源、人、车”全要素的标杆平台,实现了排水设施“一张图”、排水监测“一张网”、排水调度“一中心”,并形成了关于管网缺陷、易涝点的“一张图”,方便管理。

在超级大脑之外,瀚蓝环境建设了若干子系统,如智慧污水厂管理、工程管理、排涝应急管理、排水户管理等。另外,瀚蓝环境还积极推动建设有利于全民治水的入口,方便群众对于涉水事件的发现、上报以及监督。

张传贵表示,在“1+N” 大框架下,还需要投入大量的硬件设施,并开发一些算法对智慧化系统进行支持。

硬件设施方面,需要注重源头管理、管网运维与水体监测方面,尤其是源头管理非常重要,要强化对排水户常态化管控与排污户排污监控。张传贵表示,当前这些领域还有很大的空间需要提升。

算法方面,需要开发算法对以下领域提供支持:1、助力排水设施的可视化规划与智慧管网建设,强化结果导向;2、提升智慧管网系统、智慧污水厂的运营水平,加强防洪排涝仿真预测能力,推动降本增效、提质增效;3、强化监管,建设排水/排污户智能监管平台、数字孪生流域水生态与智能识别体系。


本期编辑:汪茵


分享到:
登录 之后才能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