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斗门建成饮用水水源地高位智能监控系统 “智慧天眼”守护百姓的“水缸子”
发布时间:2023-08-16 17:31:36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郑秀亮 叶景辉 浏览次数:

image.png


高空安装的摄像头成为执法人员的“眼睛”,人工智能算法成为识别违法行为的“大脑”。广东省珠海市生态环境局斗门分局(以下简称斗门分局)日前在辖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附近的22个通信铁塔上,安装了高清摄像头,并配套安装了违法监控智能识别系统,实现全天候、全覆盖监控守护百姓的“水缸子”。

斗门区河流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范围广,所在水域也是交通繁忙的航道,怎么样才能守好“大水缸”?在人手有限的情况下,还有什么途径可以最大程度扩大监管范围,提升监管效能?在监管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时,斗门分局执法人员面对现实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思考解决办法。

结合实际工作,执法人员提出,单靠人工巡查难免存在监管死角,建议考虑在高空安装摄像头,像道路上抓拍超速车辆一样,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进行全面、及时地监管。

执法人员的这些想法,得到斗门分局领导的重视。经商议后,决定利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周边通信铁塔高度优势,投资77.6万,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在22个通信铁塔上安装高清摄像头,并配套人工智能识别软件,组成斗门区饮用水水源地高位智能监控系统,对河流型饮用水水源地进行高位视频监控。

“这一系统拥有敏锐的视野,可以实现远程发现问题。”斗门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系统前端的“千里眼”采用的是新一代800万像素网络高清智能摄像机,确保昼夜图像效果都足够清晰,且摄像头还可追踪拍摄,为记录环境违规行为提供了保障。

“系统还拥有一颗善于发现问题的‘超级大脑’”。斗门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平台已上线“违规施工监控”“偷倒渣土行为监控”“机动船只非法入侵预警监控”“水面漂浮物监控”“烟尘监控”等人工智能识别算法。各类算法可单独配置在各台摄像机或各监控画面指定区域内,当算法识别出疑似违法违规行为时,会立即生成告警信息并通知执法人员。根据前期试运营数据分析,图像识别精准度在90%以上,有效保障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精准管控。

当“千里眼”拍摄到的画面通过“超级大脑”识别后,再搭载到集合图像储存、数据分析的线上平台上,就可以实现全天24小时实时监控、自动识别、自动定位、自动告警、任务巡查等全过程高效闭环监管的功能。

“由过去的‘人防’升级为‘人防+技防’,将大幅提高水源地管控安全治理工作的效率和成效。”珠海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考虑将这一做法推广至全市,以全面提升饮用水水源监管水平,守护好珠澳人民的饮水安全。


分享到:
登录 之后才能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