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温宗国|循环经济如何进一步释放价值和潜能?
发布时间:2020-01-07 10:31:52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本站编辑 浏览次数:


1.jpg

温宗国|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循环经济产业研究中心主任,研究领域包括节能减排管理与政策、循环经济与产业生态学、环境物联网与大数据技术。


我国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循环经济是重要突破口,它对降低二氧化碳减排、减少能源消耗、发展战略新兴产业、保护资源环境等都发挥着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


自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提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之后,循环经济受到了全球的普遍关注,并成为减缓环境与发展之间尖锐冲突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得以广泛应用和实践。


自2009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施行至今,经过十余年的探索实践,我国循环经济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正在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引擎。


如今应对气候变化的压力日益加大,全球亟需加快可持续发展行动,而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应对可持续发展挑战的新经济模式,其作用不可低估,且大有可为。


那么,针对下一阶段我国循环经济如何总结经验、突破现状、激发潜力、发挥作用等问题,记者近日专访了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循环经济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温宗国。

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

China Sustainability Tribune


记者:您如何看待循环经济对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和价值?

温宗国:追溯起来,循环经济思想和可持续发展理念诞生背景相同,都是源于上个世纪60年代资源耗竭加速、环境污染加剧、环保运动兴起。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实现经济、环境、社会的协调发展,而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两者都要实现人造资本、自然资本、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的全面协调发展。自然资本是能提供基本物品和服务的环境资产存量,包括可再生的和不可再生的。人造资本,也就是传统经济系统中所涉及的产品财富。人力资本,是教育的产物,是一个国家的民众所具备的知识、经验和技能等的总存量。社会资本,是整个国家的社会秩序、制度体系、文化传统等体现的协同程度。这四种资本的总和可以被认为是表征可持续发展的国民财富。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之一是要解决资源和环境难题,而这正是循环经济发展的本质,即从源头减量、生产过程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以及末端循环利用废弃物的闭合式循环,以实现资源永续利用,从而同时增加人造资本和自然资本,促进可持续发展。应该说,从过去到未来,循环经济是推动我国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并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

记者:经过这些年的发展,目前我国循环经济处于什么水平?与发达国家差距多大?

温宗国:在我看来,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20世纪末到2005年理念倡导阶段,循环经济理念刚刚引入中国,开始普及概念;2005-2010年,随着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循环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开始尝试从理念走向实践,但是局限于小规模循环经济试点;2010年,试点经验得以推广,《循环经济促进法》施行,2013年国务院下发《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部署了一系列专项行动,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应用。目前,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正在进入第四个阶段,即循环经济理念开始深入人心,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

可以说,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我国循环经济在技术方面,不断追赶国际先进水平,从过去15年的差距缩短至10年,在清洁生产、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利用、再制造、垃圾资源化、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领域已开发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技术,为循环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近十年来,在循环经济政策的驱动下,我国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在降低原生资源消耗、提高资源产出率以及资源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对于缓解可持续发展面临的资源和环境难题发挥了重要作用。业内预计,“十二五”期间,我国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年均增速约为15%,远超过国民经济发展平均增速。截至2015年末,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产值约达到2万亿元。

可以说,我国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循环经济是重要突破口,它对降低二氧化碳减排、减少能源消耗、发展战略新兴产业、保护资源环境等都发挥着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

循环经济的潜力和价值有待发掘

China Sustainability Tribune


记者:如今循环经济理念已深入人心,如何在实践中扩大应用规模和影响?

温宗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依然面临着经济增长和资源环境的双重压力,发展循环经济是缓解严峻的资源环境挑战、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中国循环经济的价值还远远未充分发挥出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即“3R”原则,在开采、生产、消费、废物资源化的产品生命周期四个环节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如今,从国家、地方政府、产业园区、企业、科研机构到社会公众等各方,对循环经济理念高度认同,然而,要实现大规模应用,还面临着法律约束力不强、配套政策不完善、标准不规范、行业发展不均衡等瓶颈。为此,我认为还需要从几个方面打通关节。

第一,进一步完善循环经济相关的法律法规,增强法律体系的系统性和配套性。建议对《循环经济促进法》做出修改,对企业资源产出率、循环利用率方面提出更强制性的要求,推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在电器电子产品、汽车、铅蓄电池、饮料纸基复合包装等重点领域的试点基础上进一步拓宽范围。与此同时,针对循环经济主要领域出台配套条例,弥补法律操作性不强的不足,形成有法律依据和配套条例相结合的资源循环利用制度体系。

第二,加强财政税收政策调整。发展循环经济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政策手段,尤其是财政税收政策,调节和影响市场主体的行为,建立起自觉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机制。虽然国家对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和劳务实行了减免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优惠,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很多局限性,严重阻碍了税收政策的鼓励和引导作用。因此,应进一步优化和提升财政税收政策实施效果,促使市场经济主体积极开展能源和资源的循环利用。

第三,对再生料的使用出台相应的标准和政策。国际上把再生料作为环境友好产品,而我国消费者大多认为再生料等同于劣质产品。这一方面是由于过去的社会宣传误导,另一方面,社会上消费理念崇尚新产品,导致再生料的使用面很难拓宽,很少有企业愿意用再生料,这样一来,资源循环链条就连不起来,前端分类和资源化做得再好也难以实现规模化,这是目前一个重大瓶颈。过去我们鼓励开展资源循环利用,但是很少宣传和鼓励利用这些再生产品。所以建议政府可以优先采购再生产品,在全社会做出示范带头作用。

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六步法

China Sustainability Tribune


记者:企业也是循环经济发展的主体,它们表现如何?

温宗国:总体而言,目前我国有一定体量和规模的企业已经开始发展循环经济,但在科技创新和产品上有较大差距,水平参差不齐。另外,在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领域,90%以上都是中小企业,由于利用先进技术的投资太大,导致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门槛较高,应用推广率较低,因此我国企业在循环经济方面还具有很大的潜力和空间。

从目前看,要鼓励更多的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存在两个方面的挑战,一方面很多企业缺乏发展循环经济的意识,另一方面还不具备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和能力。

为此,首要的是让企业认识到发展循环经济不只是意味着成本增加,还会刺激创新、创造经济价值、提升竞争力。2015年9月,麦肯锡最新研究《内部增长:欧洲竞争环境下的循环经济愿景》认为:循环经济能让欧洲的生产率每年实现3%的增长,到2030年将为欧洲的经济体创造年均多达0.6万亿欧元的初级资源利益。

当然,过去十几年的发展,中国也有很多案例验证了发展循环经济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但是很多企业对此缺乏深入的认识。另外,企业即使有这样的意愿,也很难依靠自身的能力去掌握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和能力。

因此,针对这两个方面难题,需要借助外力去助推。第一,理念宣传,向企业推广宣传循环经济发展理念、模式及典型案例,引导企业深入了解循环经济的价值。第二,有关部门能够为企业提供可行的循环经济技术解决方案。第三,国家出台鼓励性财政、税收政策,对资源循环利用企业给予优惠和支持。从目前而言,这三个方面还做得不够,未来需要加大力度。

记者:对于现阶段的企业而言,如何在实践中用循环经济思维实现变革?

温宗国:循环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企业在实践中要把3R作为一个体系进行整体考虑,在理念上统筹“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三者相互之间的联动和耦合点,在实践上要有优先序,优先落实减量化原则, 从源头就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流程的物质量,末端产生的废弃物自然削减了。不过,目前无论是国家制度、政策还是企业实践在源头减量化方面还是比较薄弱。在掌握了循环经济发展原则以后,企业具体可以从六个方面推进。

2.jpg

生活垃圾通过输送皮带被运输至水泥窑系统完成无害化处置的工程现场


第一,对产品开展生命周期分析。在产品设计开发阶段系统考虑原材料选用、生产、销售、使用、回收、处理等各个环节对资源环境造成的影响,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第二,设计环境友好产品。企业从源头上将环境成本纳入产品设计中,在设计阶段采用易于回收和循环利用的生态材料,增强产品的可拆解性。有实践表明,生态设计可减少产品30%-50%的环境负荷。然而,目前我国企业在这方面还停留在理念层面,多数企业在产品设计中没有太多去考虑资源和环境问题,依然是依据使用需求、产品质量等传统商品属性进行设计。

第三,发挥绿色供应链的作用。这就需要行业领军企业发挥主体作用,通过供需双向选择,传递循环经济发展的理念和信息,推动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改进环境管理,进而减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

第四,探索循环经济商业模式创新。要从源头减量化的原则出发创新商业模式,如从卖产品到卖服务的转变,包括地毯公司从过去卖地毯到卖地毯服务、大型机械设备租赁、高端装备再制造等,减少整个社会的能源和资源消耗,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

第五,对生产工艺和技术进行改造,提高资源消耗效率。污染之所以产生,是因为有很多资源没有转化为产品,所以提升资源消耗效率,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也降低了环境污染物排放量。

第六,在企业内部开展小循环,充分利用废弃物、再生料等。比如电子电器产品生产可以添加再生料,潜力巨大。当然目前我们还缺乏完善的标准和规范,未来需要对再生料进一步健全产品标准和监督监管机制,确保再生产品的质量。

尽快建立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China Sustainability Tribune


记者:您对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前景有哪些期待?

温宗国:我期望尽快形成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这也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循环经济的潜力和作用,大幅提升我国可持续发展能力,最终实现理想目标——建立起无废社会。

当然,要实现这一目标,我认为离不开三个支撑。首先,科技支撑。循环经济发展离不开关键技术的突破。企业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是依靠科技创新,尽快从规模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持续探索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其次,市场支撑。不断完善并有效执行循环经济的政策机制,建立起规范的市场体系,让企业产生内生动力,对发展循环经济的效果可期待、可预测,积极主动参与进来。这也是我们循环经济产业研究中心团队这些年一直在努力攻克的难题,打通科技与市场的壁垒,实现有效对接与高效落地。

最后,理念支撑。在全国大力推广和宣传绿色消费理念,通过10年到15年的时间树立起全民绿色消费理念,倒逼市场主体转向循环经济发展之路。




分享到:
登录 之后才能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

相关搜索
颁布时间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