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25 11:30:23 | 来源:中国环境报 | 作者:蒋彧淼 沈霞娟 蒋萏芳 见习记者王雯 | 浏览次数: |
![]() |
▲秀洲区呈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画卷。俞永华摄 |
2023年度浙江省“五水共治”工作“大禹鼎”优秀区(县、市)名单近日公布,嘉兴市秀洲区被授予“大禹鼎”银鼎。这是秀洲区捧回的第五尊“大禹鼎”,也是秀洲区获得的第二尊银鼎。
秀洲区近年来全力以赴打好以治水为突破口的系列“组合拳”,用稳中向好的水环境质量交出了“五水共治”的优异答卷,打造具有秀洲特色的水环境高效能治理新范式,探索出一条经济转型升级、资源高效利用、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城乡均衡发展的绿色发展之路。
◎依托“污水零直排区”赋能河湖源头治理
治水如何从源头治起?
秀洲区依托“污水零直排区”创建这一核心载体,连续多年将相关创建工作纳入年度民生实事工程。
“我们的居住环境大变样。以前小区雨污混流、污水直排,车辆都不好停放。现在不仅提高了污水收集和处理效率,地面也干净整洁了,车辆停放有序。”对于小区污水零直排建设项目的实施,家住高照街道嘉禾绿洲的居民周阿姨感受明显。
在“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工程中,嘉禾绿洲原先所有错接、漏接的管网已完成整治,原先功能性、结构性不完善的管道已进行了修复或更换,一些堵塞严重的地下管网也完成了清淤和疏通。
这只是秀洲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的一个缩影。为彻底解决这个治水“老大难”问题,去年年初,秀洲区还印发了2023年城镇“污水零直排区”建设竞秀争先行动方案。
“我们制定了‘1441’工作机制,即围绕一个目标、坚持四大原则、开展四大行动、做到一个统筹,扎实推进星级镇建设工作,为全区建成‘污水零直排区’打下扎实基础。”秀洲区生态创建办常务副主任周明明介绍道。
为巩固建设成效,秀洲区还全面开展“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歼灭战、巩固战和标杆战,坚持从细处着眼、从小处着手,通过管网巡查、池底清淤、管道修补、泵站改造等一系列举措,将老旧设施重新打造成为符合当下需求的现代化污水处理系统。
为加强水域生态修复,秀洲区还通过河湖清淤、河道综合整治、增殖放流、种植水生植物还原河湖水生态,提升水域自净能力。同时,秀洲区不断深化上下游补偿机制,自2021年起,秀洲区先后与嘉善县、桐乡市、海盐县、嘉兴经开区签订了红旗塘、京杭运河、莲花桥港、大横港和长水塘流域的横向生态补偿协议。2023年度,秀洲区实现了在上游水质恶化的不利条件下取得出境水质改善的不易成绩,预计可争取到上游生态补偿资金1600万元。
如今,在油车港镇的银杏天鹅湖边,可以看到水面上白鹭在飞翔、水鸟在歌唱,绿树、白鹭、碧水相互映衬,一幅江南特有的湿地画卷尽收眼底。
◎以建管护一体化智慧管理促进河湖科技治理
“有了这个小程序,业主就能看到我们的工作情况,也督促我们要更加认真仔细地做好这项工作。”近日,新塍镇温吞港专职养护人员王玉芳完成一次日常巡查养护后,打开“碧水绕塍”小程序,填写相关信息。
王玉芳口中的“碧水绕塍”小程序是新塍镇联合运营单位新开发的河道运维小程序。“发现问题后,简单拍照后取证上传,就可以实现交办和留档。待承办河长处理完毕后,再拍照上传小程序,上级部门即可实现对问题落实情况的督办和审核。”新塍镇农业农村与生态环境办公室主任沈娜介绍道。
在油车港镇振塘桥地表水质自动监测站,外形小巧美观的绿色小屋内,一台台仪器设备正“各司其职”,有序运行。目前,像这样的地表水质自动监测站,秀洲区共有32个。
配置自动水质监测站后,市控监测断面及主河道周边污染物浓度都实现了24小时连续自动采样分析。“无须人工值守,数据监测也更加精准。”嘉兴市生态环境局秀洲分局局长曹海华表示。
家底摸清了,“五水共治”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近年来,秀洲区坚持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原则,探索构筑建管护一体化智慧管理模式,对已建设完成的“碧水河道”进行常态化养护、精细化管理,实现管护工作全方位覆盖、无缝隙对接、一体化管理,为科技治水提供了大量有效数据。
此外,“五水共治”能取得丰硕成果,还得益于“河湖长制”这套高效管用的长效机制和责任体系。
在全市率先试点推出“互联网+”信息化河湖长制公示牌,创新开发使用河道“电子身份证”信息管理平台,实现信息化河湖长制公示牌全覆盖;与吴江建立“五位一体”水域联防联治协同机制,通过联合巡河、联合水质监测、联合执法等措施实行联合治水;镇、村级河湖长切实履行管、治、保“三位一体”职责,将治水提质工作写入村规民约,群众积极参与日常巡查……
因湖施策,让秀洲实现了“美丽河湖”向“幸福河湖”迭代升级。
◎以治水成效推动文旅、农业、科创发展
如今,站在王店镇建林村聚宝湾景区的采菱桥远眺,聚宝湾河道的美景尽收眼底,水景之美与景区化的村庄之美相得益彰,俨然一片世外桃源。
“这两年,我家门口这条河越来越清爽起来。政府花了很大力气把河道弄干净,我们也会珍惜这个成果。”家住王店镇建林村的钟馥桢阿姨一家,世世代代居住在聚宝湾河道边。她说,每天饭后在这样清澈见底的河道边散步,特别舒心。
作为省3A级景区村庄的聚宝湾,如今已经拥有10余家省级农家乐特色经营户。建林村21组的雷松月是当地农家乐的“带头人”,2007年就办起了“雅居阁”,“很多顾客喜欢坐在沿河一侧的桌位,一边品尝土菜,一边欣赏水景。他们来这里的时候,都会夸一句‘这里的水真好’。”
结合“碧水绕村”试点建设,秀洲区探索了“治水+文旅”的致富路径。
“我们同步挖掘水乡文化历史底蕴,融合绿道、美丽乡村等资源,打造‘湖荡—港汊—绿道—美丽乡村’复合的水乡生态旅游系统,形成以运河湾国家湿地公园、麟湖省级湿地生态公园和运河省级湿地旅游度假区为核心,各镇村水乡景区、水乡景观广辐射的生态旅游格局。”曹海华表示。
向水要宝,以水兴业。为探索“治水+特色农业”致富路,秀洲区大力推广水田特色农业,引导农户开展藕、菱等特色水生蔬菜种植,实施“套养增收”计划,王江泾镇、油车港镇分别获评“中国田藕之乡”“中国菱乡”。同时,秀洲区推广“跑道鱼”“稻渔综合种养”等生态种养,以产业发展带动湿地建设,全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此外,秀洲区还积极探索“治水+科创湖区”致富路。打造天鹅湖未来科学城科创湖区,培育科研型新平台,瞄准研发总部类、智能制造类、高端食品类等产业定位,强化科经融合,推动产业蝶变,拓宽富民就业新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