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新水务使命——来自PUB的实践案例
发布时间:2023-12-05 11:24:26 来源:未来新水务 作者:本站编辑 浏览次数:

近年来,我们越来越能直观感受到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长江流域在2022 年遭遇了 1961 年以来的最严重的气象干旱;上海市遭遇史上最严重咸潮入侵。在气候变化这只“灰犀牛”的影响下,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水资源格局。
在此前未来新水务关于海水淡化的讨论中,就有专家提出,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未来水务行业的重要任务。在日前召开的未来新水务专家组第三次会议中,亦有专家提及,为应对气候变化,新加坡PUB已开始着手开展相关工作,将“保护新加坡海岸线”纳入职能范围。会后,未来新水务工作组搜集到相关信息,整理成文,供关注该议题的读者交流讨论


新加坡公用事业局(Public Utility Board,PUB)是新加坡供水、集水和用水综合管理的国家水务机构,是新加坡环境和水资源部下属的机构。PUB成立于1963年,于2001年重新组建,并正式成为新加坡国家水务局,负责监管国家的整体水环境。经过50年的发展,新加坡已经建立起规模庞大技术先进的环境和水科技产业,并建立了多元化的可持续性供水系统(新生水NEWater、海水淡化水、地表集水区集水和进口水四大供水渠道),彻底摆脱极端缺水的局面。(详情请见→半个世纪打造的世界水科技创新品牌——新加坡NEWater的诞生故事

图片

在传统供水、污水及海水淡化事业已基本完成,气候变化逐渐加剧的情况下,PUB的职能范围也开始发生变化:2020年4月,PUB 被任命为国家海岸保护机构,以“应对海平面上升”为使命,负责领导、协调和探索整个政府保护新加坡海岸线的工作。PUB将与政府机构、专家、社区和各种利益相关者(包括企业和利益集团)密切合作,共同制定措施,保护新加坡免受海平面上升的威胁。

新加坡的海平面会上升多高?

随着越来越多的温室气体被释放并积累在大气中,导致全球变暖、冰川融化、海洋水量增加;海水变暖也会导致海水膨胀,进一步导致全球海平面上升。目前,全球平均海平面正以每年3-4毫米的速度上升。

对于像新加坡这样的岛国来说,确保海岸和人民安全成了全新的重要议题,提前计划并重新谋划海岸线显得尤为重要。

根据预测,到2100年,新加坡沿海平均海平面将上升1米。如果考虑平均海平面上升后的复合效应和与之而来的每日潮汐活动、风暴潮、地面沉降等活动,实际海平面可能会上升4-5米。

相比于土地广袤、深入内陆的国家,新加坡更容易受到海平面上升的影响:

图片

如果忽视气候变化的威胁,不做应对,东海岸公园和樟宜海滩公园等沿海地区的标志性地标可能会被洪水淹没,包括交通网络在内的基本服务也会受到影响。

PUB打算如何应对海平面上升?

因地理位置及国土情况的特殊性,新加坡的海岸线保护工作有其固有特征和独特需求,包括:

土地稀缺。有限的土地和高度变化的海岸线,需要创新的解决方案来优化海岸、保护土地。同时,这也是一次得以重新谋划新加坡沿海空间的机会。

环境冲击。应对措施需要将对景观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降到最低。

灵活性和适应性。新加坡的海岸线多种多样,难以形成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海岸保护措施。因此方法必须灵活,适应气候的不确定性,并融入最新气候科学和工程技术。 

在采取措施之前,PUB开展了广泛的前期研究工作,包括:于2021年开始开发沿海-内陆洪水模型,以全面评估洪水风险;研究基于自然的增强功能的工程解决方案,以阻止海平面上升;从城市东海岸、裕廊岛和新加坡西北海岸开始,对脆弱地区进行特定的研究。

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PUB制定了国家海岸保护总体规划,以如下三种手段为基础:

① 整体风险评估

基于正在开发的沿海内陆洪水模型,模拟海平面上升和强降雨共同影响下的洪水事件,研究内陆和沿海洪水的综合影响,并优化内陆和沿海适应措施。该模型适用于从适应规划到运营管理的各种场景。它还将使PUB能够全面了解洪水风险,并允许根据最新可用数据对洪水风险进行持续审查。

② 开发适应性和灵活性的解决方案

一方面,根据目前的气候科学,海平面上升的确切速度和幅度具有不确定性;另一方面,制定海岸保护措施又需要较长的准备时间和大量投资。这就要求海岸保护工作既要确保及时、充分,也要保留适应气候预测变化的能力。为此,PUB的海岸保护策略必须灵活,以便根据气候科学的新发展进行调整;还将建立政策框架和规划参数,以指导沿海保护措施的实施。

③ 综合规划

PUB将逐步为各海岸线开展海岸应对措施的概念设计。在此过程中,将考虑与土地使用和开发计划相结合,探索创造价值的机会,开发多功能的创新解决方案,并改善自然环境。自然团体和社区等利益攸关方的团体,也将参与进来,对拟议的海岸保护措施提出反馈意见。

(资料来源:PUB官网)


编辑 | 李艳茹

审核 | 许俊仪

统筹 | 未来新水务工作组



(免责声明:整理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分享到:
登录 之后才能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

相关搜索
颁布时间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