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河是关乎我国开发自然环境人口承载能力的划时代工程
发布时间:2019-10-12 00:00:00 来源:旭照荷塘 作者:本站编辑 浏览次数:

红旗河工程的可行性,完全能够交给国家顶级水利专家们去论证。我相信他们的慎重态度、严谨作风和科学精神不会让我们感到失望。

我想说的是这件事情再难也得干。一定要“下定决心,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在中国人口地理上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一直为国内外人口学者和地理学者所承认和引用,并且被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田心源教授称为“胡焕庸线”的“瑷珲-腾冲一线”(或作“爱辉-腾冲一线”),在地理学(特别是人口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以及人口学上,具有重大意义。

这条线从黑龙江省瑷珲(1956年改称爱珲,1983年改称黑河市)到云南省腾冲,大致为倾斜45度基本直线。线东南方36%国土居住着96%人口(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利用ArcGIS进行的精确计算表明,按胡焕庸线计算而得的东南半壁占全国国土面积43.8%、总人口94.1%),以平原、水网、丘陵、喀斯特和丹霞地貌为主要地理结构,自古以农耕为经济基础;线西北方人口密度极低,是草原、沙漠和雪域高原的世界,自古游牧民族的天下。因而划出两个迥然不同的自然和人文地域。

"胡焕庸线"在某种程度上也成为目前城镇化水平的分割线。这条线的东南各省区市,绝大多数城镇化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这条线的西北各省区,绝大多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2013年底,在中国大陆上居住着136072万人,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9%。中国每平方公里平均人口密度为143人,约是世界人口密度的3.3倍,且中国人口分布很不均衡: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密集,每平方公里超过400人;中部地区每平方公里为200多人;而西部高原地区人口稀少,每平方公里不足10人。

为什么会形成这样一个人口分布规律呢?因为我国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性气候的地区,降雨量高,水土资源承载人口的潜力大;而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山高原气候地区,年降雨量均在400毫米以下,水少地多,气候干旱,水土资源矛盾非常突出,造成人口承载能力有限。国家二胎政策出台以后,人口还有进一步的上升空间,国土人口承载能力能不能“跟得上趟”,取决于水资源供给是否充沛。

水从哪里来?红旗河工程。

红旗河是一项改天换地的划时代工程,肩负着中华民族未来发展空间实现内部优化、战略突围的历史重任,是关乎国家人口容量分布、关乎边疆巩固发展、关乎民族期盼兴旺的一件大事,不可或缺、不可替代、不可延误,是维护西部边疆社会稳定、改善西部边疆人口结构、实现西部边疆长治久安的需要,是推动西北和华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改善、人民生活提升的需要,是承载东南、西南、中原地区人口过载分流的需要,是恢复古丝绸之路昔日繁荣的需要,是突破新疆兵团向南发展水土资源瓶劲的需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现实需要。

红旗河工程势在必行、势在立行,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红旗河工程建成之时,就是西北华北缺水地区开启风生水起、沧海桑田之时,就是西北华北缺水地区渐变山青水秀、鸟语花香、戈壁变良田、沙海翻绿浪之时,就是西北华北缺水地区迎接梦寐以求的千年期盼变成灿烂现实之时。

这是继建立新中国之后的第二次改天换地,第一次主要是新中国针对旧社会的改天换地,第二次主要是新时代针对千古荒原的自然界的改天换地,在中华大地上再造一个相当我国季风型气候土地面积1/2的新绿洲,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繁衍奠定坚实的基础,开拓广阔的空间。


分享到:
登录 之后才能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