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多水降到地面,怎么处理?”水利部这样回答
发布时间:2019-08-30 16:46:53 来源:中国水利网 作者:本站编辑 浏览次数:


水利部于2019年8月27日下午2时举行水旱灾害防御工作阶段成果新闻发布会,


国家防总秘书长、水利部副部长兼应急管理部副部长叶建春介绍了有关情况,


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司司长田以堂、水文水资源监测预报中心副主任刘志雨回答记者提问。水利部办公厅主任耿六成主持新闻发布会。

问题1:对水旱灾害防御

怎么落实“强监管”?




人民日报记者:

从去年年底以来,水利部就提出了“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请问在此次水旱灾害防御方面是怎么落实强监管要求的? 

叶建春:

第一,对小型水库的安全运行进行暗访。2018年共暗访了4702座小型水库,今年计划继续暗访6000座小型水库,现在已经查了4500多座。从今年检查的情况来看,“三个责任人”的落实比例已经提升到99%,“三个重点环节”的落实比例也达到了90%以上。


第二,对水毁修复项目进行暗访。今年汛前,派出32个暗访督查组,对设施规模比较大、风险比较高的243个水毁修复项目进行了暗访。对其中8个修复进度比较慢的省份,专门进行了约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通报。


第三,对山洪灾害防御预警体系进行暗访。对29个省份山洪灾害易发多发区域的乡镇和村开展暗访,涉及59个县、124个乡镇、240个村。


第四,对水库超汛限水位运行情况进行暗访。对4037座影响重大的大中型水库的调度运行进行了密切监视,采取“一省一单”、线上线下的方式,紧盯这些水库的水位情况,有没有超汛限水位运行。


第五,针对防汛工作开展突击暗访。

问题2:“清四乱”在防汛中

发挥什么作用?




中国日报记者:

据我了解,目前水利部正在做河湖“清四乱”工作,不知道这个工作在防汛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叶建春:

去年7月份以来,水利部组织各地开展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指导各地全面排查河湖“四乱”问题,积极推进清理整治,提高河湖行蓄洪能力。


水利部在各地排查基础上,对流域面积100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水面面积1平方公里以上湖泊“四乱”问题建立了台账,台账内问题5.6万个。


根据各地上报数据统计,截至2019年7月底,台账内问题已完成整改销号5.4万个,整改完成率达到96%以上。

例1 黑龙江省:

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以松嫩两江违法围堤清除为突破口,全力推进解决违法围堤影响河湖行蓄洪能力问题,松嫩两江全部清除或部分清除围堤545条,清除围堤总长度1421公里,清围总方量3400万立方米,提高了行蓄洪能力。


呼兰河支流努敏河,今年8月中旬发生了10年一遇洪水,在河道流量500立方米每秒的情况下,今年河道水位比去年降低0.27米。

例2 山东省寿光:

今年受“利奇马”影响期间,弥河上游谭家坊水文站8月11日最大流量3100立方米每秒时最高水位43.08米,而2018年8月20日“温比亚”台风期间最大流量2250立方米每秒时水位高达44.25米。


寿光市在遭受比去年严重的雨洪之后,由于水系、渠系泄洪排水通道畅通,避免了蔬菜大棚大面积过水受淹。流量比去年大了,但是水位还降低了1米多。


以上案例充分说明,通过开展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有效恢复了河湖行蓄洪空间,显著提高了河湖行蓄洪能力,防洪减灾效益明显,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发挥了积极作用。

问题3:“利奇马”带这么多水

降到地面,请问怎么处理?




央广记者:

据了解,今年台风“利奇马”带来的降水超过了1500亿立方米,这么多水降到地面,请问水利部是怎么处理的? 

叶建春:

水利部对此非常重视,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鄂竟平同志先后多次会商,3次视频连线山东、河南、辽宁等省份和相关流域管理机构,对这些降雨比较多的地方做进一步研判,针对不同的情况做一些针对性安排,要求这些地区做好水工程的科学调度,充分发挥水库的作用,合理地安排洪水的出路。


浙江省调度了水工程900余次,包括很多泵闸,特别是160多座大中型水库提前预泄水量6.75亿立方米,拦蓄洪水22.7亿立方米,有效减轻了下游压力。


山东调度水库在汛限水位下再预泄水量0.88亿方,腾出防洪库容;洪水过程中,拦洪12.76亿立方米,保护了2.6万人的生命安全。


台风过程中,水利部松辽水利委员会科学调度丰满水库拦水7亿方,水库入库洪峰5637立方米每秒,出库流量仅170立方米每秒,削峰率达97%,避免下游河道滩地0.76万人转移和40万亩农田被淹。


根据统计,入汛以来各流域机构、各地共调度了2100多座大中型水库参与了拦洪,通过洪水峰前预泄迎洪、峰中削峰错峰、峰后再慢慢把这些水放掉,让水库回到汛限水位以下,一共拦蓄了804亿立方米洪量,有效减轻下游的压力。

问题4:水利部在防治山洪灾害方面

做了哪些工作?




光明日报记者:

我们知道今年以来,一些地区山洪灾害频发,想问一下在这方面水利部门做了哪些重点工作,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叶建春:

山洪灾害是我们最担心的问题,因为不太好防,随机性、突发性比较强。山洪灾害也是这些年来洪涝灾害中造成人员伤亡最多的一个灾种,所以我们一直很担心,各级水利部门密切关注、高度重视。充分利用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和群测群防体系,通过广播、短信、铜锣等多种手段将预警信息及时通知责任人,到户、到人,落实“最后一公里”预警措施。


告诉群众按照“方向对、跑得快”的防御要领,提前“跑”出来,跑出威胁区,就能大幅减少伤亡。水利部、财政部从2010年在全国有山洪灾害防治任务的2076个县开展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10年来这个项目建设取得了很明显的成效,各地也创造性地建设了适合当地实际的山洪灾害防治体系。


在调查评价方面,基本查清了全国53万个小流域基本情况和暴雨洪水特征,调查了山丘区2076个县157万个自然村,基本摸清了全国山洪灾害的区域分布、危险程度和防治现状。


在自动监测体系方面,建设了自动雨量站5.6万处、水位站2.2万处、图像(视频)站3万余处,基本解决了山洪灾害防治区监测手段缺乏的问题。


在预警平台方面,建设了2076个县级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能及时发出相应的预警,基层的防汛指挥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在群测群防体系方面,落实了县、乡、村、组、户五级山洪灾害防御责任体系,包括警示牌、宣传栏、明白卡等,告诉村民你要往哪跑,跑到什么地方。


据统计,全国山洪灾害项目建设启动10年以来,死亡人数由启动前10年的年均1100人降至近年来的年均350人左右,减少幅度达68%。但年均死亡人数还是偏多,要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减少人员伤亡。


今年,水利部坚持以防为主,加强监测预报,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专门安排部署。


二是监督暗访,抓落实。


三是强化预警服务。根据统计,入汛以来,全国层面已经发布了山洪灾害预警104期,在中央电视台发布了22期,县级层面发送转移预警信息有1500多万条,启动预警广播40多万次。

四是支持落实运维资金。水利部会同财政部落实了2076个山洪灾害重点县中的744个国家级贫困县山洪灾害防治项目运行维护经费,对保障贫困地区的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起到了积极作用。

问题5:接下来秋汛要怎么防?




经济日报记者:

刚刚听介绍说接下来还有可能会发生秋汛,能不能介绍一下具体的防御应对措施? 

田以堂:

如何做好秋汛防御工作,重点强调三点:


一是要加强预测预报预警。


二是易发山洪灾害地区要做好防御工作,责任制要到位、预警要到位,切实做到每一个村、每一户、每一个人都真正通知到位,转移要到位,及时把人员转移到安全地带。


三是做好水库的安全运用。小型水库,要按照水利部提出的“三个责任人”、“三个重点环节”做好防御工作。大中型水库要做好防洪调度,要按照预测预报,该预泄的提前预泄,真正来了洪水要拦洪削峰错峰,充分发挥水库的功能。

问题6:旱情露头,如何应对?




中国水利报记者:

当前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已经有旱情露头,请介绍一下相关情况以及打算如何应对。

田以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一直到现在,党和政府对水旱灾害的防御工作高度重视,到目前国家建成9万多座水库,灌区是9.4亿多亩,建了10万多个泵站,10万多座涵闸。这些工程的供水量达到了9000亿立方米,现在的抗旱能力大大提高,能够保障国家国民经济正常运行,能够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人民群众饮水安全。


今年的旱情,总体偏轻,局部比较重。当前全国作物受旱面积3030多万亩,旱情主要集中在湖北、湖南、重庆等省市,和常年同期相比,这个比例比较小,是常年同期的40%。


水利部全力以赴,积极配合,支持旱区做好抗旱工作,做好水库调度,重点是把老百姓的吃水问题解决好,尽力缓解农业生产损失。

问题7:今年防汛减灾

有什么“神器”?




封面新闻记者:

今年入汛以来,水利部应用新技术、新手段,提高洪水预报的精准度,延长预见期,可不可以简单介绍一下有哪些新技术措施,在今年的防汛减灾工作发挥了哪些作用?

刘志雨:

今年以来,水利部非常重视洪水预测预报工作,采用了新技术手段和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应用新模型和方法修编海河流域洪水预报方案。为什么将海河流域作为研究重点进行洪水方案修订?一是海河流域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二是其洪水预报工作问题最多,难度最大。


第二,充分利用气象水文预报耦合技术,延长洪水预报预见期。


第三,应用“以测补报”手段和实时洪水校正技术,着力提高北方流域洪水预报精度。


第四,强化预测预报联合会商,提高关键期洪水预报精度,为及早安排部署洪水防御工作提供决策支撑。


第五,升级完善洪水预报预警业务系统,推进洪水预报调度一体化,提高洪水预报的效率。通过“全国水情综合业务系统”“中国洪水预报系统”“长江洪水预报调度系统”等业务系统平台,全国站点信息收集仅需要10—15分钟,制作全国2300多个站点预报仅需要2小时。


通过以上五个方面的措施,水文监测预报预警在支撑水旱灾害防御方面成效明显。


7月中旬,在应对长江中下游区域性洪水的过程中,水利部信息中心提前3天预报江西九江及鄱阳湖湖口洪峰分别超警0.98米、0.79米,实际分别超警0.95米、0.79米,预报误差仅几厘米。


滚动预测黄河上游来水过程中,提前7天滚动预测为水旱灾害防御部门及时开展龙羊峡、刘家峡等骨干水库联合防洪调度,确保黄河上游兰州段流量不超过3700立方米每秒(安全泄量)提供了有力支撑。


据统计,今年以来,水利部制作发布主要江河洪水预测预报信息近1万站次,组织发布洪水预警达1560次,这些数据说明,水利部开展水文监测预报预警有力地支撑了防灾减灾等工作。

问题8:未来还会有哪些汛情影响?




央视记者:

根据最新预测,未来秋汛和台风会对我国造成哪些影响?谢谢!

刘志雨:

近日,水利部组织水利系统内水文部门对今年全国秋季雨水情趋势进行了预测分析,并与中国气象局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会商。


第一,预计秋季全国降水总体较常年略偏多,华西秋雨特征明显。


第二,预计秋季台风生成和登陆个数接近常年,可能有强台风登陆影响我国。


第三,预计华西地区可能发生秋汛,部分河流可能发生较大洪水。


建议关注两点:


第一是华西秋汛和西南局地强降雨。


第二是秋季强台风登陆影响我国。




分享到:
登录 之后才能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