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发布时间:2019-07-30 10:20:58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本站编辑 浏览次数:


随着垃圾分类相关法规、制度的完善、生活垃圾分类及站点建设相关标准的形成、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各项要求的明确,我国的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将逐步构建完善。

目前国内城市垃圾分类多数都采取四分类。对部分国内城市垃圾分类方法进行分析,17座城市中有10座城市采用四分类、5座城市三分类、2座城市干湿分类。

国内部分城市垃圾分类方法表

1.jpg
2.jpg

两网融合推进分类垃圾资源化处理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健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回收与再生资源回收的衔接。


近几年来,废品回收价格普遍呈下行走势,大批中小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回收企业盈利情况趋于恶化。回收市场出现“利大抢收,利小不收“的状况。据2014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废金属等高值品种回收率达70%,其他品类平均约40%5,废塑料和废玻璃等低值品种回收率仅20%左右。


根据商务部等五部委发布的的再生资源回收规划相关文件,到2020年,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量达到3.5亿吨,比2015年的2.46亿吨增长42.28%,即2016-2020年年均复合增长7.61%。

环卫回收一体化、再生资源企业跨界转型、环卫企业向后端延伸、分布式处理、单品种全产业链等多种运营模式都可促进“两网融合“,加快推进生活垃圾网与废旧物资网“两网融合“,将废旧物资回收纳入垃圾分类体系,这样一来,前端可以实现对分类投放、分类收集的全口径管理;中端可以在一张固废物流网上实现分类转运,节约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末端,随着园区化处理模式的构建,无论是废旧物资还是生活垃圾,都将进入不同处理设施许行分娄处理。

“两网融合“在推进垃圾分类资源化的同时,盘活再生资源市场,“十三五“期间,再生资源市场较“十二五“会有极大起色。

3.jpg

“十三五”期间再生资源重点领域回收利用规模目标

垃圾分类市场化是必然进程

目前垃圾分类市场处在大规模试点阶段。从“源头分类”到“收集转运”再到“资源化利用”,从垃圾桶到处理设备等专用设施,垃圾分类的产业规模巨大。启迪桑德董事长文一波表示,根据估算,垃圾分类行业到2020年左右,市场规模可能达到200亿以上,未来可能会更大。

中国天楹从2017年年初就开始打造垃圾处理行业的全产业链平台,从垃圾末端处置向上游的分类、收运、中转和综合环卫一体化方向拓展,深入布局垃圾分类市场,收获了拉萨再生资源开发利用项目、江苏连云港垃圾分类试点项目、福州台江垃圾分类项目等业务。启迪桑德目前已经占领垃圾分类市场高地,未来企业将致力于打通垃圾分类、环卫、再生资源全产业链条。

随着政府进一步的开放垃圾分类服务市场、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对进入垃圾分类服务市场的社会资本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完善垃圾处理收费制度,提升群众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加速促使垃圾分类市场化进程。

探索创新模式,推动建设一批以企业为主导的生活垃圾资源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及技术研发基地,纳入区域发展规划。

在政府的引导下推动市场化运作垃圾分类,给企业带来了利润,也让居民得到有偿反馈,又减轻了环境压力,形成三方共嬴。

预计在未来的发展中,互联网和物联网将为垃圾分类提供支撑,垃圾分类的产业链将深度融合。国家政策的利好与环卫市场大火的形势都为垃圾分类市场的升温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在此背景下,垃圾分类的市场化或许将成为环卫领域的一匹黑马。




分享到:
登录 之后才能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