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中小企业的活法值得借鉴
发布时间:2019-06-03 16:07:59 来源:印象贵州 作者:本站编辑 浏览次数:


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年仅2.5岁,大企业的平均寿命也只有八年。美国和日本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分别为8.2年和12.5年,欧美大企业平均寿命40年,日本大企业平均寿命58年。全球超过两百年历史的企业,德国837家、荷兰222家、法国196家,中国现存超过150年历史的老店只有5家,日本超过两百年的企业3146家,七家企业超过千年。日本企业何以长寿,其中的奥妙是什么?

日本中小企业的活法值得借鉴

一、灿若繁星的星辰

日本的中小企业虽小,却从不妄自菲薄,总是一副任你气势如虹,我自安之若素的样子。

日本经济产业省调查,日本雇佣人数300以下的中型企业和雇员在20人以下的小型企业数量占日本企业数量的99%以上;从雇佣员工数量来说,中小企业雇佣员工的数量是大企业的2.5倍左右。2017年的数据显示,日本中小企业虽然只有55万家,却雇佣了2200多万员工,接收了近50%的就业人口,换言之,养活近一半的日本人。

即使是失落二十年,中国人也要到日本买马桶盖。日本的科技之美和匠人精神背后,是这些中小企业的顽强与进取。

现在,中国所遭遇的转型升级困境,恰似30年前日本中小企业所面临的。上世纪80年代初,因为巨头企业到海外建厂,日本中小企业逐渐失去订单。为谋求生路,本土中小企业只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其中,一个重要方向是:从大批量低加工生产转型为承接高精尖的小批量加工业务。

譬如,诞生于1968年的滨野制作所,在80年代面临转型升级困境时,在失去大企业订单情况下,转而做试作品(即产品未定型时所制作的原型样板、样机),将短交期做到极致,客户奇迹般地从原来的4家扩大到1500家。

再如,某自动化设备厂在70年前只生产简单的瓶盖、方便面包装设备,后来成功转型到对技术和精度要求更高的药品包装设备,近年来更是涉足半导体设备制造业,现在竟成了特斯拉电池的设备供应商。

苹果的音乐播放器iPod风靡全球,却甚少有人知道它光滑如镜的机身,全球只有几家日本新潟县的小企业能做,其中最小的企业是一个仅5个工人的家庭作坊。

相较于大企业患上官僚主义、积重难返等毛病,小企业的灵活性、创新性、针对性反而更强。日本中小企业用生命和实力阐释了不是小如炮灰,而是灿如星辰。

日本中小企业的活法值得借鉴

二、大企业很强,小企业也不差

美国的中小企业多怀揣一两项技术和创意,寻找创投基金;欧洲中小企业则多为奢侈品的设计制造,意大利时装、瑞士手表等都是协作结晶;但在日本,中小企业凭着精湛的加工技艺和强大的配套能力,在与大企业合作中,占据不可或缺的地位。

譬如,日本下包制产业链,保证了大小企业之间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丰田、松下、索尼、佳能这样的大企业在塔尖,从它们自上而下,一层层的供应商将零部件和工序下包,越往下走,中小企业数量越庞大,领域越狭小,分工越明细。比如在汽车生产领域,可以清晰地分辨出哪家是丰田系,哪家是日产系,因为各自的风格、技术都特点鲜明。

日本丰田仅需要依靠300名采购人员向300家一级供应商采购,便可实现360万辆的产量。这些一级供应商背后,正是位于塔基的中小配套企业群。

下包制产业链,不仅让配套的中小企业订单稳定,更让它们便于专注于专属领域的技术研发。它们几十年如一日,只服务一个客户,只生产一种产品,企投有专攻使其成为垂直领域中的佼佼者。此外,大企业在海外建厂时常常带着中小供应商集体出海。这种帮带的方式,使得小企业的海外经营也能较好地走上正轨。一种大企业很强,中小企业也不差的平等合作关系,维护了日本制造的金字招牌。

日本中小企业的活法值得借鉴

三、多是安全驾驶的老司机

在经济周期上行、货币环境宽松时,中国企业往往选择举债、跨界、收购措施扩大生产规模,现今许多企业遇到的资金困境,一方面是市场环境变化造成,另一方面则是以往过度迷恋速度与规模的后遗症。

求大求快的经营理念,碰上经济下行周期时,裸泳者就会现出原形,困窘难当了。不同于中国企业家喜欢速度与激情,日本企业多是不求高速,不求超越,只求平稳发展。日本企业的这种经营模式有一个专用的名词,叫安全驾驶,日本的中小企业家都是追求安全驾驶的老司机。

日本企业一般会保证自己有半年以上的流动资金,即企业在半年内接不到一份订单也能扛过去,这叫半年准则。正因为有这一原则,日本企业才会做到信步而走,不急不火。企业很少盲目扩大规模和从事跨行业投资,现金流十分健康。其中,70%的中小企业没有银行贷款。

从快经营转变为慢经营,纵使市场风云变幻,企业家也能手有余粮心不慌。

日本中小企业的活法值得借鉴

四、慢经营是中小企业的经营法则

龟兔赛跑的最终赢家是乌龟,慢经营其实和龟兔赛跑有异曲同工之妙。在日本中小企业家的观念里,做企业似乎不应该追求像烟花一样,只是一刹那的辉煌,而是细水长流,一步一个脚印,只有这样才能活得长久!

我们非常崇拜日本的工匠精神,认为这种精益求精,执着向前的精神和专注度是最值得我们学习的。但从企业经营层面来说,工匠精神其实意味着不追求过度的扩张,而是采用慢工出细活的态度和理念经营企业,只有这样的态度在,经营思路才有可能成就所谓的工匠精神。

另外,从企业的存活时间上也能看到中日两国在经营思路上的差别。为什么中国企业存活时间短,尤其是经济周期下行时总会有大量中小企业面临经营上的困境,而日本这种情况就好很多呢?

说到底还是在经营思路上,如果过于追求规模和速度,那么往往会在经济周期上行和货币环境宽松时过度举债,过度发展,各种跨界,各种收购;这种快经营的理念很容易导致对风险把握不足,失去对企业的控制,大而不强,量变没有引发质变。如此当经济处于下行周期的时候,当货币环境转向的时候,裸泳者,便立刻现形!

日本中小企业的活法值得借鉴

五、启示和借鉴

从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经济由高速发展阶段而进入经济结构调整阶段,处于三去一降一补的经济新常态,从追求高速度转变为追求高质量发展,这一点恰如日本,从快经营逐渐换挡为慢经营。

经过失落的二十年,日本大量的中小企业如今活得很好、很健康,具备足够强得抵御风险能力。不求大发展、快发展,追求慢发展、长发展的日本百年、千年老店们,其实保证了日本经济在有条不紊地运转,更是日本经济真正的核心。




分享到:
登录 之后才能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