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亿大单频频被抢,未来环保企业杀出重围的三大“杀手锏”!
发布时间:2024-09-13 10:57:38 来源:环保水圈 作者:本站编辑 浏览次数:

随着近日多家环保企业公布上半年成绩,明显感觉到大家更慌了。站在中场聊起下半场,大家心绪难平,疑云顿生:做环保未来还有哪些机会?污染治理市场还有多大?政策是否有新动向?


《环保水圈》通过深度研究盘点「风往哪儿吹」、「钱去向哪儿」和「巨头们的新动作」后发现,这三大信号的改变,或许能给出“参考答案”。

 

本文内容篇幅较长,读者朋友们可根据大纲查看。


01 环保产业政策盘点:节能降碳、绿色转型等;
02 水处理亿级项目分析:市场出现六大变化;
03 国央企新布局:污水资源化、再生利用等;


 

Image


通过政策层面明显感到下半年风往哪吹,下一步就是去找业务在哪,看看哪些项目含金量比较高,看看哪些项目还值得入局。

 

 

Image

 

回过头看2023年水处理项目情况,《环保水圈》发现环保市场发生了四大变化:

 

1、随着国家对乡村振兴的政策加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问题愈发得到重视,整体打包模式增多,农村污水项目频现大单。

 

2、中标项目仍呈现明显的地域属性,国央企及水务龙头各自用自己金刚钻,揽住自己所在区域内项目。有的甚至在区域内设立子公司,通过“集团作战”的模式收割项目。同时在这些水务龙头的业绩报告中,普遍显示工程业务收入有所下降,运营业务收入保持稳定增长并维持较高的盈利水平。

 

3、随着水处理市场呈现并购重组加剧,优质水处理项目资源有所减少,中小体量项目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4、PPP模式已逐渐失去C位,取而代之的是EPC模式以及EOD模式。过去3年亿级水处理项目中,EPC项目占比42.58%,PPP项目和BOT项目合计占比 5.97%。不仅如此,由EPC模式演化而来的EPCO模式也采用较多。

 

在2024年二季度的亿级水处理市场中,大体量项目依然是央企和地方国资的天下,10亿级以上项目以“中字头”居多,水务龙头企业依旧占据一席之地。

 

从中标数量上看,2024年二季度亿级订单数量为72个,总投资额约406.28亿元。从细分领域上看,以市政污水类项目为主,其次是工业废水项目。

 

Image

国央企加速布局环保领域,瞄准这些“新”业务!


据《环保水圈》不完全统计,2023—2024年,44家国央企把视线和资金主要投入在收购成立水务公司,这些公司主要业务瞄准固废及污水资源化、新兴能源技术、资源再生利用技术等。
 

8月15日,襄阳市三峡两翼融合环保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1亿元,长江生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100%持股。经营范围包括固体废物治理、风力发电技术服务、污水处理及其再生利用等。

 

8月8号,河北水利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注册成立,注册资本105亿元。将拓展抽水蓄能、光伏发电等新能源开发业务。

 

7月16日,新疆环保循环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揭牌成立,注册资本5亿元。将聚焦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节能服务、碳减排碳资产管理、循环经济产业等四大业务板块。

 

6月6日,碧水源与温州水务集团投资成立温州市公用碧水源环境水务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经营范围包含污水处理及其再生利用、智能水务系统开发、环境保护监测等。

 

与此同时,随着环保赛道竞争加剧,环保企业也不得不拓展新的业务,去新的行业掘金。

 

东江环保正在围绕绿色转型相关政策文件研究细化节能减排和绿色低碳系列工作和项目。在存量业务端,公司瞄准产品高端化以及“大环保”等领域加速转型。

 

绿茵生态积极拓展文旅运营及林业经济等相关行业领域,不断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公司携手外部资深文旅合作方,共同就全国范围内的生态与文化产业项目展开全方位合作。

 

伟明环保自2022年以来,顺应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的趋势,战略布局新能源材料行业,公司主营业务形成了环境治理、装备制造和新能源材料三大业务板块协同发展的格局。

 

瀚蓝环境坚持“固废处理为拓展核心、水务能源协同发展”的“一体两翼”业务发展模式,提升业务板块的资源共享和协同效应。

 

圣元环保从垃圾发电主业出发,创新升级至垃圾制绿氢领域,探索光伏发电与垃圾制氢相结合的绿色制氢新模式。

 

此外,龙净环保、中国天楹、伟明环保等多家环保龙头等已经在新能源领域获得了不错的成绩。例如龙净环保2023年新能源营收同比增长686.60%,中国天楹2023年成功签约多个重力储能项目。

由此可见,环保企业要进一步实现营收及利润增长,除了在原有赛道做深做透,挖掘新赛道匹配新需求也是不二选择。

 
添加微信时请备注公司+职位,方便我们互相认识

04


下半场,如何冲出重围?这是环保企业的难题,也是环保企业的机会。
 
巴菲特曾说过,“我不喜欢很容易的生意,生意很容易,会招来竞争对手,我喜欢有护城河的生意。”
 
因此未来几年,环保企业要做的就是听市场的风声,闻业务的信号,看别人的打法,做点有护城河的生意,迎来属于自己的曙光。


作品来源:环保水圈

素材参考:生态环境部、全国公开资源交易平台、网络等




(免责声明:整理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分享到:
登录 之后才能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