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新办就《中国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白皮书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
发布时间:2024-07-12 17:13:01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本站编辑 浏览次数: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4年7月11日(星期四)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中国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白皮书,请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国家海洋局局长孙书贤,生态环境部副部长郭芳和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言人出席,介绍白皮书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白皮书系统阐述中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理念、实践和成就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邢慧娜: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中国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同时举行新闻发布会,向大家介绍和解读白皮书的主要内容。

白皮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系统介绍中国构建人海和谐的海洋生态环境的政策理念,全面阐述中国统筹推进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系统开展海洋生态环境治理、提升海洋绿色低碳发展水平的重要举措,展示中国广泛开展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国际合作、推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实际行动和世界贡献,呼吁各国共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推动海洋可持续发展,共同建设更加清洁、美丽的世界。

白皮书由前言、正文和结束语三部分组成,共约2.7万字。其中,正文包含7个部分,分别是:一、构建人海和谐的海洋生态环境;二、统筹推进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三、系统治理海洋生态环境;四、科学开展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五、加强海洋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六、提升海洋绿色低碳发展水平;七、全方位开展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国际合作。

白皮书以中、英、法、俄、德、西、阿、日等8个语种发布,分别由人民出版社和外文出版社出版,在全国新华书店发行。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白皮书的有关内容,今天的发布会我们邀请到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国家海洋局局长孙书贤先生,生态环境部副部长郭芳女士,请他们向大家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孙书贤先生介绍情况。

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国家海洋局局长 孙书贤:各位记者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很高兴今天同大家共同见证白皮书的发布,首先,感谢大家对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关心和支持。

白皮书系统阐述了中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理念、实践和成就。我们希望白皮书的发布,能够促使各界人士和国际社会更加全面、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事业,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

各位朋友,海洋是自然资源的宝库,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当前,全球海洋安全、发展、治理面临一系列突出挑战,中国始终积极推进全球海洋治理进程,是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坚定推动者和积极行动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关爱海洋”。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中国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推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就,走出了一条富有中国特色的人海和谐之路。

一是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理念在守正中创新。我们坚持生态优先,深化对海洋自然规律的客观认识,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海洋开发总体布局中;我们坚持陆海统筹、河海联动、系统治理,实现了从单一要素向整体施策、由末端治理到全链条管理的转变;我们坚持科技引领、多元共治、全民参与、合作共赢,多角度、全方位提升综合治理能力,涌现出一批像“厦门实践”一样的美丽中国建设、人海和谐的典范,鲜活生动地展示了中国生态文明思想的落地生根。

二是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实践在探索中前行。中国率先提出并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完善海洋保护地体系,实施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重大项目,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显著增强。中国的海域管理模式也从“平面”转向“立体”,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快速发展,海洋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大幅提升。中国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综合运用陆、海、空、天等多种综合监测监管手段,推进海洋生态预警监测,提升海洋防灾减灾能力,为海洋生态构筑安全屏障。

三是与世界各国凝聚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共识。2012年以来,我们累计向国际组织提交各类提案800余份,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资源养护等国际规则制定,与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紧密对接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联合国“海洋十年”等重大合作倡议,“蓝色伙伴关系”合作更富活力;我们广泛开展对外援助与培训,为妥善应对全球海洋生态环境挑战贡献智慧和力量。

各位朋友,我们居住的这颗蓝色星球是人类的共同家园,全人类是休戚与共、风雨同舟的命运共同体,中国愿与国际社会一道,共筑海洋生态文明之基,同走海洋绿色发展之路。

我先简单介绍这么多。谢谢大家。

邢慧娜:谢谢孙部长,下面请郭芳女士介绍情况。

近海海域海水优良水质面积达85%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 郭芳: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在这里和大家见面,首先代表生态环境部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中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正如刚才孙部长所说,习近平总书记对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关怀备至、寄予厚望。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中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变化,主要体现在四个坚持:

我们坚持系统观念,陆海统筹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中国正在打造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涉海领域改革持续推进,特别是2018年机构改革,海洋环境保护的职责整合到生态环境部,设立了3个流域海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机构,打通了陆地与海洋、贯通了生态与环境,构建了陆海统筹、河海联动的综合治理体系,部门间合作更加有力,区域间协同更加顺畅。

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美丽海湾建设成效不断彰显。中国始终秉持生态为民、生态惠民的理念,编制实施了《“十四五”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美丽海湾建设提升行动方案》,目前正在重点打造110余个美丽海湾,在65个海湾正在拉网式进行海洋垃圾清理工作,推动海洋塑料垃圾的回收利用。

今天,我也给各位记者朋友带来了一个小物件,这条漂亮的丝巾其实是由三个废弃塑料瓶制成的,这些塑料瓶都是来自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的公益净滩行动。我们努力争取到2035年能够把全国283个海湾都建成美丽海湾,让这条丝巾上描绘的“水清滩净、鱼鸥翔集、人海和谐”的美丽愿景成为现实。

我们坚持重点攻坚,近岸海域的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中国始终紧盯渤海、长江口—杭州湾、珠江口等沿海战略交汇点,实施重点施治,打了几场漂亮的攻坚战,实现了生态环境质量从企稳向好到明显改善的重大转变。据统计,2023年,近海海域海水优良水质面积达到了85%的历史新高,较2018年增长了13.7个百分点,并且实现“六年连续增长”;24个典型海洋生态系统自2021年后就消除了“不健康”的状态。

我们坚持依法治海,海洋生态环境监督执法不断加强。中国始终以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海洋,先后3次修正和1次修订《海洋环境保护法》,制修订7部行政法规、十余项部门规章,形成有力的法治保障。始终坚持监管从严、执法从严,累计排查出入海排污口5.3万多个,完成整治1.6万余个,持续开展“绿盾”“碧海”专项监管执法行动,实施三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这期间发现并督促整改了涉海突出问题200余项。

经过不懈坚持,大家能够感受到,近几年海水更清了、海滩更净了、海鸟更多了、滨海湿地也更美了。海洋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是中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的生动写照和有力实证。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推动重点海域综合治理,全面推进美丽海湾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享海、亲海的需求。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借此机会,我诚邀中外朋友到沿海各地走一走、看一看,共同领略中国海湾的环境之优、生态之美、治理之效,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