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环境日丨苏伊士邀您加入#恢复一代,共同构建宜居星球
发布时间:2024-06-06 09:34:43 来源:苏伊士SUEZ 作者:本站编辑 浏览次数:

我们虽不能让时光倒流

但我们可以植树造林

修复水源,恢复土壤

 

与土地和平相处

我们是#恢复一代

请加入我们,一起采取行动

构建未来的宜居星球

 


 

世界各地的生态系统都面临威胁。从森林、旱地到农田、湖泊,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空间正岌岌可危。

 

Image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称,地球上高达40%的土地已经退化,对全球一半的人口产生了直接影响。自2000年以来,干旱发生的次数和持续时间增长了29%。如果不立即采取行动,到2050年,干旱可能影响全球四分之三以上的人口。  

 

土地恢复是“联合国生态系统恢复十年”(2021-2030年)的关键支柱,“联合国生态系统恢复十年”号召全球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而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至关重要。中国将今年环境日的主题设定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并在今天举办了多种形式的活动,更广泛地动员社会各界参与生态环境保护、践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Image

 

在苏伊士,我们与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波兰格但斯克大学及中国昆明大学的教授Marc-André Selosse(赛洛斯)就土壤问题进行了深度探讨。土壤是人类的根基,关乎我们子孙后代的未来。

Image

人类与土壤的关系亲密无间。土壤是万物之源:氮磷钾钙镁。土壤并非环境外物,而是人类本体,人类应对其加以呵护。土壤是地球生态系统的核心,无处不在,却很少得到关注。土壤的深度从几十厘米到几米不等,在热带地区甚至可达几百米。这个垂直生态系统承载着50%到75%的总生物量。我们一般认为有25%到60%的生物物种生活在土壤之中。它们的活动影响着气候、水量和水质,甚至还影响着在一定距离外的海洋植物生长。土壤不仅决定了生物多样性,也决定了生态系统的多功能性。这些也被称为生态系统服务。虽然动物在搅动土壤和打洞渗水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只有微生物的多样性才能侵蚀和溶解岩层,并释放出对植物尤为有益的矿物质。微生物还能分解有机物残骸(有助于防止水土流失),缓慢释放出构成有机物的氮磷碳元素:所有这些都使土壤肥沃。这正是土壤最主要的功能:创造肥力。

Image

·
·
·
·
·
·

Image

换言之,土壤通过其承载的生物所排放的气体影响着气候,进而影响地球的宜居性。没有温室气体排放,人类就无法在地球上存活,因为地表温度将降至零下50摄氏度。在大自然中,事物往往没有好坏之分。关键要看量,就好比食物中的糖。我非常关注人为(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尤其是土壤过度氧化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然而,我们也必须明白,土壤自发排放的气体维系着地球的生命力。我们向土壤施放的有机固废(如粪便)会被分解。土壤中的生物会逐渐将其消解并从中获取养分。取决于固废成份,其在土壤中的留存时间从10年到500年甚至1000年不等。这是一种固碳和限制土壤排放过量温室气体的方法。

 

 

Image

生物炭这种碳化有机物由于无法再被降解因此会长期存在,它只发挥生物圈四大功能中的三种:保持水分、稳固土壤结构和储存碳。然而,由于这些碳不可再“被消耗”,因此无法为微生物提供养分,必须添加新鲜的有机物。众所周知,生物炭能很好地保存土壤养分,并为微生物提供庇护所。它有很多优点。在适当条件下和适当法规框架内生产的生物炭是解决有害排放的一种方法。

Image

Image

可以,但要记住一点,生物体无法回收利用塑料等物质。应该说至少目前还不行,但也许长远来看,生物体可以习得这一技能。目前,我们还给土壤的物质必须经过分类。我惊讶地发现,法律居然允许堆肥含有高达3%的塑料。我认为这是不可接受的。不要忘记,要清除已存在于土壤中的微塑料根本不可行。我们需要依靠业界和公众的行动修改上述法律,这才能确保还给土壤的物质是其可回收利用的,土壤才能变得肥沃。别忘了,微塑料会碎裂成颗粒并释放内分泌干扰物,不仅危害土壤中的生物,也危害人类自身。别忘了,所有饮用水无一例外都要流经土壤。土壤是非常重要的工具,但若使用不当,也可能成为重大危害。虽然土壤具备强大的分解有害分子的能力(80%的杀虫剂和除草剂可在一年内被清除,10%残留于土壤中,7.7%释放到水中),但也有其局限性。我们需要学会正确分类垃圾。

Image

·
·
·
·

Image

我相信,一百万年后,塑料将被环境中的生物所吞噬,但自然选择不会一蹴而就。显然,生物可以吞噬和适应一切物质。毋庸置疑,减少塑料使用是当前最有效的解决方法。此外,某些真菌可专门以塑料为食,但它们的环保作用还不够有效。食塑菌也许是遥远未来的希望,绝非是我们子孙一辈可以实现的。这正是我所担忧的。我关心的看似是土壤,但实际上,我自始至终在意的是我们的子孙后代,因为未来他们将面临极大的威胁。

 

 

Image

真菌是了不起的回收者,它们能够分解渗入地下的有害分子。它们是唯一能够进行某些操作的生物,例如消解平均占木材植物物质30%的木质素。动物的多样性尤为明显,但真菌同样丰富的多样性却未必能被看到。某些真菌可分解有机物和生物残骸。某些真菌靠植物喂养。它们被称为菌根,指的是植物根系与真菌菌丝的紧密共生关系。我在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波兰格但斯克大学和中国昆明的研究团队正在研究这种相互作用。其中,某些真菌靠植物获得糖分,而某些真菌则为植物提供氮磷钾。为了自身的利益,真菌会保护植物根部免受过量钙、重金属或土壤污染物的侵害。这种保护作用使得真菌对植物而言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但我们也要意识到,土壤中也存在致病真菌。许多农场主和酿酒厂都会遇到根腐病4的困扰。这种真菌可杀死并吞噬葡萄树和农作物的根部。

Image

Image

我们对这个问题的处理总是欠妥。使用广谱分子(类似抗生素)杀灭致病真菌会同时影响其他有益真菌。如今的挑战是如何制定更精准的防控策略,在杀灭有害真菌的同时保留有益真菌。我们已开始看到这样的方法,尤其是可提高精准性的生物防控法。但事实上,目前对这些解决方案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无法实施。我们可以找寻这种解决方案,但我们更需要解决的是思维模式的问题,一种更依赖技术和化学而非生物的思维模式。我们更多地将生物视作问题,而非答案。我们并非要无视技术和化学,而是希望更好地利用生物世界。土壤也受多样性流失的影响,主要影响的是个体,尚未出现物种的大规模灭绝。如果种群数量继续下降,物种灭绝就会在某个时候出现。但是,如果能够改变现状,更加合理地对待土壤,则所有的物种都可生生不息。土壤依然具备强大的复原力,但这并不意味着人类可以继续为所欲为,它意味着在现阶段,至少在我们所在的区域,人类可以迅速恢复土壤的“健康”。

Image

·
·
·
·
·

Image

土壤的升温和降温速度都很慢,因此抗逆性要强得多。与地面上的植物相比,土壤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较小。我们的实验表明:即使在极端干旱的条件下土壤也有很强的抗逆性。目前看来,与其说是气候变化,不如说是各种土壤胁迫因素的累积威胁到了土壤的生命力,进而威胁了土壤的功能。土壤变贫瘠之后至少需要几十年的时间才能恢复。土壤是大地的遗产。我必须再次强调将大地遗产传与子孙后代的责任。在考虑修复措施之前,我们首先应当反思如何不去破坏土壤。这是真正的公民意识问题。我们对年轻人的生物和自然教育是不足够的。我担任BioGée联合会的主席。该联合会致力于将生物世界重新置于青少年教育的核心位置。法国的小学并未开设有关环境和生物世界的课程,但这些却是基础知识。教育应成为解决方案的一部分。我们应开展更多围绕生物的跨学科活动。虽然,阅读和计算依然是最基本的学习内容,但我坚信,最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学会如何与生物世界和谐共处。学会正确的生活方式是我们对大自然的基本礼仪。

 

 

Image

是的。构成世界和地球生物的所有要素大抵都存在于土壤之中。甚至可以说土壤发挥着多种重要的气候调节功能(比如覆盖地球表面积3%并储存75%有机物的北方泥炭沼泽),以及滋养高原荒野的功能(这些地区最适合放牧)。大部分地球生态是肉眼看不见的,但却非常重要。这有点像野生菌:暴露在外的子实体是我们熟知的菌菇形状,但它只是地下菌丝网络的一小部分,而地下网络对地球的生态和人类的未来同样重要。土壤中的微生物体具有非常重要的功能。生命体和死亡体的相互作用对包括植物和人类在内的地球万物都至关重要,因此我们必须用心呵护。



(免责声明:整理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分享到:
登录 之后才能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