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水业人物”评选微信投票启动!
发布时间:2024-01-11 10:13:41 来源:给水排水 作者:本站编辑 浏览次数:

水业人物

2023

年度“水业人物”评选活动自2011年举办以来,得到了业内的广泛关注及大力支持,成为水行业的年度盛事。在这里,光辉荣誉得以传承,人物风采得以展现,优秀事迹得以传播,行业精神得以彰显。2023年度“水业人物”评选活动现将进入网络投票阶段,请动动你的手指,支持您心中的水业人物!


特别说明:

本次评选活动不收取任何费用,没有与任何投票平台与商业机构合作,请勿相信任何付费要求;微信投票结果不代表最终评选结果,最终评选结果将以评委会终评结合微信有效投票为准。如有疑问请直接与《给水排水》杂志社联系。(联系人:李金龙18910635575、010-57368817)


奖项设置

01

2023年度“水业人物”共设4个奖项,颁奖大会拟于2024年3月底召开,对获奖者予以表彰,终身成就奖获奖者将成为2024年《给水排水》杂志的封面人物。

  • 工程与技术贡献奖(3名)

  • 教学与科研贡献奖(3名)

  • 管理与产业贡献奖(3名)

  • 终身成就奖


推荐、评选程序

02

本次评选设置推荐、初评、微信投票、评委会终评等程序。

(1)推荐:2023年12月12日~2023年12月31日

(2)初评:2024年1月5日

(3)微信投票:2024年1月10日17:00~2024年1月13日17:00

(4)评委会终评:2024年1月底


候选人简介(按姓名拼音排序)

03

01

工程与技术贡献奖

图片

高守有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科学技术委员会秘书长、专业总工程师、技术发展中心主任

向上滑动阅览

2023年度主要事迹:

作为第一申报人及项目负责人完成合肥王小郢污水厂工程获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封闭半封闭水体城镇污水厂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关键技术”获中国水协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年度获国家优质工程奖1项、全国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北京优秀工程设计奖一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牵头开展住建部《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修订,形成征求意见稿。

作为负责人成功申报北京市科委专项“科技服务品牌机构”、广西重点研发计划“厌氧/好氧/缺氧/复氧低耗高效处理新技术的开发与工程示范”、格尔木市“冰雪融水和地下水对海绵城市建设的影响研究”等科研项目。参与“科技冬奥”重点专项“绿色智慧奥运小镇节能环保典型应用示范”通过验收。


2023年之前主要事迹:

工学博士,历任分院院长、室主任、副所长,现任北京市政总院科技委秘书长、专业总工、技术中心主任。兼任住建部高等教育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评估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标准化协会副秘书长,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常务副秘书长。

完成多项大型综合市政工程设计,包括给水工程、排水工程、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以及污泥处理处置工程等,获省部级科技奖3项,北京及全国优秀工程设计和工程咨询成果奖20余项。

主持水专项“污水处理系统优化改造工程设计与效益评估”、参与重点研发计划“再生水景观环境利用安全保障技术集成工程实证研究”,聚焦高标准污水处理;主持住建部科技项目“大型地下综合交通枢纽防淹涝模拟仿真技术研发与应用”、参与科技部“资源约束下城市系统韧性功能协同恢复和提升技术”课题,聚焦城市韧性安全;主持住建部课题“市政设施调查研究”,服务全国第一次自然灾害风险普查;主编“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标准体系-市政行业标准分体系”;参与《给水排水设计手册》城镇排水等规范标准的编写工作。

统筹北京市政总院科技创新全面管理,获第三十四届北京市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以及第七届国企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

图片

栗心国

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专业总工程师

向上滑动阅览

2023年度主要事迹:

主持《基于CAD软件的给排水专业设计资源库建设与应用研究》课题的研究工作。组织编写《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技术手册》、《建筑给排水设计入门手册》等两本书稿。组织主编国家标准图集《热泵热水系统选用与安装》和《循环冷却水系统设计与安装》。组织主编国家行业标准《智能防淹二次供水设备》、《智能防淹二次供水设备应用技术规程》、《建筑排水用改性丙烯酸共聚聚氯乙烯AGR+管道工程技术规程》、主编湖北省地方标准《住宅建筑不降板同层排水工程技术标准》。参加全国标准的编制工作,如《湖北省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查验收疑难问题技术指南(2023》的研编、《大空间建筑平级转换的策略研究》的研编、参编CECS《复合式分区叠压供水设备应用技术规程》、《装配式箱泵一体化消防给水泵站选用及安装》修编、《大空间建筑改建方舱医院国家标准》等。


2023年之前主要事迹:

本人作为给排水专业负责人设计的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军博展览大楼加固改造工程(扩建建筑)获得中国勘察设计协会评选的水系统工程与技术一等奖;南昌西客站项目获得中国建筑学会评选的建筑给排水一等奖。

参加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与节水技术规范》GB55020-2021的研编工作;参加《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的修编工作;参加《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实施指南》、《建筑排水新技术手册》等的编写工作。

参加多本技术规程的审查工作。如《公共场所终端直饮水设备应用技术规程》、《超高层建筑给水排水消防设计要点图示》、《一体化预制泵站选用与安装》、《消防专用水泵选用与安装》《给水薄壁不锈钢管件用法兰及法兰接头》、《供水用不锈钢通用阀门技术条件》、《排水泵站一体化设备》、《消防用碳钢管管道工程技术规程》、《永磁电机水泵数字集成全变频供水设备应用技术规程》审查会等。

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本人积极参加雷神山医院给排水、消防、污水消毒处理等设计方案的讨论、制定技术路线,指导给排水专业设计。使雷神山医院得以安全及时高效地投入使用。

疫情期间主持制定了方舱医院给排水的设计原则,并参加了多本疫情防控技术规程的编写、审查工作。其中包括参编CECS《应急发热及肠道门诊建筑设计标准》、参编《方舱医院设计和改建(设计)指导意见》、参编湖北省地方标准《大型公共设施平战两用设计规范》等。

图片

王家卓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副总工程师

向上滑动阅览

2023年度主要事迹:

负责住房城乡建设部重大课题《提升城市建设水平》研究,负责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城市蓝绿灰设施协同防涝与优化管控技术研究及应用》,参加国标《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标准》和《建筑与市政工程防淹标准图集》编写,牵头编制《合流制溢流控制技术规程》和《城镇内涝治理系统规划设计技术规程》(目前均在挂网征求意见)。带领团队成功协助襄阳等4个城市获评第三批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负责佛山、三亚等城市水环境治理技术咨询项目。受聘为广东省人大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环保咨询专家,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决策咨询专家。发表SCI论文2篇,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已结束公示),国家发明专利3项,全国和省级优秀规划设计奖2项。


2023年之前主要事迹:

参与《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工作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内涝治理的实施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等重要文件起草与解读。负责起草《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大纲》《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暂行规定》《城市内涝治理系统化实施方案编制大纲》等重要技术文件,参与《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等4本技术指南编写和6本国家标准编写。负责和参与包括国家科技支撑项目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工程院课题等研究课题12项。

兼任全国市长学院(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干部学校)客座教授,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海绵城市建设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国际水资源协会中国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水问题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长期从事城市排水,海绵城市,水环境治理,城市内涝治理方面的研究和规划设计。先后负责武汉、海口、南宁、石家庄、银川、厦门、沈阳、成都等多个城市水环境治理、城市内涝治理和海绵城市等方面的规划设计和技术咨询工作。2021年参与国务院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调查并担任城市内涝调查工作组专家组长。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3多篇。获得华夏二等奖1次,全国和各省优秀规划设计奖20多次。

图片

吴凡松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党委书记、董事长

向上滑动阅览

2023年度主要事迹:

行业贡献方面:推动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智慧水务专委会成立并担任主任委员,建立智慧水务技术标准体系,主导编制中国市政华北院《智慧排水工程设计导则》、《智慧供水工程设计导则》,推动智慧水务领域技术交流和协同创新。

标准编制方面:主编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地下式污水处理厂工程技术指南》,参编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城镇污水资源与能源回收利用技术规程》和天津市环境科学学会《工业集聚区污水处理厂高标准排放技术指南》,2023均已发布。

获奖方面:“津沽污水、再生水、污泥循环经济示范项目”获得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获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市政公用工程优秀勘察设计一等奖1项,天津市“海河杯”优秀设计一等奖2项。

中国建工出版社“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绿色市政基础设施技术指南》指导专家,申请发明专利1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篇。

担任天津市第十八届人大代表、天津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委员会委员。

2023年之前主要事迹:

主持设计邯郸市引岳济邯供水工程(20万m³/d)、大连市城市供水系统改造工程—沙河口净水厂工程(40万m³/d)、北京市大兴污水处理厂工程(10万m³/d)、呼和浩特市引黄供水工程(40万m³/d)等大型项目,主持和参与完成规划研究、工程设计、工程咨询和国际合作项目共计200余项。

主持工程项目获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1项、国家优质工程奖1项;获全国及省部级勘察设计奖22项,其中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一等奖1项、省部级优秀勘察设计一等奖5项。

主持完成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水专项课题“工业带污水高标准超净排放技术研究与示范”;主参编水处理领域行业及团体标准10余项,其中行业标准5项;主编《老城新做:镇江市海绵城市建设探索与实践》《市政给水排水工程BIM 技术》专著2部;授权专利9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发表论文21篇;获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3项、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

兼任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城镇水环境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副理事长、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市政分会副理事长等职务,2008年荣获天津市劳动模范。

图片

张军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总工程师

向上滑动阅览

2023年度主要事迹:

2023年负责参与多项代表性工程,如湖州“奥青园”、绍兴档案馆、无锡慈善博物馆、乌苏双创大厦、鱼化寨TOD项目、陕建总部大楼、未来之瞳等,配合西安咸阳机场三期扩建等施工;积极参与协会工作,先后组织《给水排水》杂志社举办的医疗机电论坛、中国建筑学会举办的学术交流会,并做主旨报告,在西安各高校做报告,受到高度赞誉。

完成国标图集S531-1~6《湿陷性黄土地区室外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构筑物》编制,出版专著《非传统能源与在建筑生活热水中的应用》,并被推荐为中国建工出版社出版基金重点项目;主编出版陕西地标《景观水体循环及处理工程设计规程》;主编中国工程标准化协会团标4项,参编十余部规程标准;申报省部级课题四项,发表论文三篇,专利五项;获得中勘协专业二等奖1项,陕西勘察设计专项奖3项。


2023年之前主要事迹:

自1992年大学毕业一直从事给排水设计,工作严谨认真。负责参与80余项国内重点项目设计,创作了融合时代精神与文化自信优秀作品,如:延安大剧院、延安革命纪念馆、大唐芙蓉园、丹凤门博物馆、南门广场改造、长安塔、国家版本馆西安分馆、大运河博物馆、西安绿地中心等一批影响力项目,获国家金奖1项,银奖1项,省部级奖30余项。不但实践中有卓越表现,同时积极总结提升理论水平,主编规范3项,参编20余项,专著手册2部,专利7项,发表论文数十篇;完成省部科研课题3项,中建系统课题3项。

热心新技术发展和协会工作,在中国建筑学会、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中国标准化协会、陕西省土木协会等给排水分会担任要职,多次在国内学术交流活动做主题报告,任西安多所高校客座教授以及《给水排水》等杂志编委。

图片

郑文星

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专业总工程师、二分公司总经理

向上滑动阅览

2023年度主要事迹:

1、获2023年度深圳经济特区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称号。

2、参与的《深圳市建设工程消防设计疑难问题解析》(给排水专业主编)、《深圳市既有建筑排水通风系统专项排查改造技术指引》(第一主编)以及广东省标准《氮气灭火系统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DBJ/T 15-47-2022于2023年度发布实施。

3、作为第一主编完成了《建筑抗震支吊架应用技术标准》(征求意见)并参编了《城市供水和用水绩效评价标准》(国标)、《公共浴场给水排水工程技术规程》(CJJ160)、《建筑屋面雨水排水技术规程》(CJJ142)、《数据中心高压细水雾灭火系统技术规范》(省标)、《深圳市工程建设标准编写规则》、《城市信息模型(CIM )建筑水系统智慧管控技术规程》、《消防用压接式涂覆碳钢管材及管件》等10个国标、行标、地标和团标的编写。

4、作为专业负责人完成了 “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C塔”(54.7万㎡,高393.2m,超大型多业态综合体)、“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500张床位,66.5万㎡,三级甲等专科医院)等重大项目的施工图设计,并作为审定人完成了公司多项重大项目的审定工作。

5、成功举办了深圳市土木建筑学会给排水专业委员会第七届第一次会员大会暨学术交流会和2023年度深圳市勘察设计行业协会给排水专业委员大会暨学术交流会以及多场小型新技术交流会和学术考察,为四新技术推广、活跃学术气氛和推动技术进步作出积极贡献。


2023年之前主要事迹:

现任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给排水总工程师、第二分公司总经理,兼任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给水排水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勘察设计协会水系统分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勘察设计行业协会给排水及生态环境分会副会长、深圳市勘察设计行业协会给排水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深圳市土木建筑学会理给排水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第五届超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查专家委员会(消防专业组)委员,第一届广东省建设工程消防技术专家库特殊消防设计评审组专家等。个人荣获深圳经济特区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广东省土木建筑优秀科技工作者、首届深圳工程师优秀科技人才优秀工程师、中国建筑给水排水百名未来之星名录等称号。

作为专业负责人完成了“深圳市大运中心体育场”、“深圳证券交易所广场”、“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C塔”等地标性大型设计工程30余项,审核审定项目300余项。获广东省勘协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国家部委、全国性行业协会(学会)颁发的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9项;省级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13项。获得1项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参编完成了18项行业标准、广东省标、深圳地标、地方指引和设计手册,正在主编地方标准1项和参编多项国标、行标和团标,作为专家参与了多项行标、团标的审查。在行业法规制度建设方面发挥了一定的技术支撑作用。另外作为深圳市应急防疫专家组技术专家牵头编写了《福田区既有建筑排水通风系统专项排查改造技术指引》、《居住建筑居家隔离条件评估标准》,作为专家8次深入疫区高风险区抗疫一线,进行排水系统专项排查,评估居家隔离条件,在特殊时期作出了一些特殊的社会贡献。

作为深圳市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协会给排水专委会主任委员和深圳市土木建筑学会给排水专委会主任委员,每年都筹办和主持1-2场大型学术交流会、多场小型新技术交流会和学术考察;积极参与国家、广东省协会、学会的学术活动以及近20个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给水排水研究分会主管的研究(研发)中心的相关工作,为行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02

教学与科研贡献奖

图片

柴宏祥

重庆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 给排水系教工党支部书记

向上滑动阅览

2023年度主要事迹:

1.教学。完成日常本科和研究生教学以及研究生培养工作;以副主任参与全国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群虚拟教研室工作;作为骨干参与国家级线下一流课程建设;牵头新增重庆市教改项目1项;牵头指导的学生获中国大学生创新大赛银奖;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

2.科研。在研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重庆市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各1项;在WR、ES&T等期刊发表论文12篇;获权美国和中国发明专利3件;获权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业人物奖特等奖并被授予“当代发明家”荣誉称号(15人/届)、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个人);进一步扩大技术成果转化与应用。


2023年之前主要事迹:

自2008年博士毕业后留校工作至今,担任系教工党支部书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兼任行业学协会常务委员、学术期刊青年编委会副主任、重庆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等。主要从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的教学、科研和实践工作。长期承担了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工作,已先后培养硕博研究生68名,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主持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国家级项目9项;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获权美国和中国发明专利50余件;编制国家/行业/地方/团体标准10余部;以第一完成人获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行业一等奖3项、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业人物奖特等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个人),获重庆市首届创新争先奖先进个人、重庆市青年科技奖等荣誉。入选了国家科技部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图片

李大鹏

苏州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院长

向上滑动阅览

2023年度主要事迹:

自2017年一直担任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党支部书记,2023年成功申报全国党建样板支部。

江苏省“低碳水处理技术”优秀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炼化废水源头减量分质预处理低碳技术研发(2023YFC3206902),主持,470万元,2023.12-2027.1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浅水湖泊底泥悬浮下颗粒态磷的形成机制及对其生物有效性的影响(52370178),主持,50万元,2024.01-2027.12。

出版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城镇污水资源化及低碳技术(2021-2-193),第一主编。

获江苏省研究生优秀教材:废水处理原理与技术,第一主编。

主持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重点课题:“数智赋能”地方高校环境类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作为主任获苏州首批绿色低碳水处理技术与资源化国际合作实验室(与日本东北大学合作)。


2023年之前主要事迹:

现任国家高等教育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评估委员会委员、《中国给水排水》、《工业水处理》、《Water Energy-Nexus》编委;获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苏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是省科教系统李大鹏劳模创新工作室负责人和苏州市李大鹏劳模创新工作室负责人。是省“青蓝工程”、省“333”工程学术带头人、是省“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负责人。

1. 秉承为党育才,坚持课程思政。主持学院和市生态环境局共建环境类专业大思政课。创建“一点二线三面”教学法,以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学为引导(一点),以导师制实践和自主科研创新为路径(二线),培养学生拥有“践行生态文明、运用工程思维、创新工程实践”三种能力(三面)

2. 融合实践创新,服务一带一路。主持完成省教改课题2项,主持完成一带一路项目2项。主持建设省留学生精品课程1门,第一主编出版省重点教材2部。获省优秀教材奖1项。指导省优秀硕士论文1篇。迄今,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留学生10人,Nadia成为阿尔及利亚水资源部总工程师。

3. 融合教研产理念,投身生态文明建设。主持完成国家自然基金项目4项,参与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3项,参与完成十一五、十三五水重大专项课题各1项。完成省部级项目10余项。发表文章1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5项,其中,1项专利转化49万元。完成拙政园、沧浪亭等水体修复项目,擦亮苏州名片。

主持项目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二等奖1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和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各1项。

图片

苑宝玲

吉林建筑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 教授

向上滑动阅览

2023年度主要事迹:

教授,博导,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水环境与水生态分会委员,国家基金委环境工程青年论坛组委会秘书,吉林建筑大学松辽流域水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带头人,长期从事城市水系统水质安全保障与风险控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课题《再生水生态融合与生态修复机制》,完成黑臭水体整治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市政环保横向课题14项,获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在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和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等期刊发表SCI论文16篇,1篇ESI高被引,获授权发明专利6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主编和参编十四五规划教材3部,参编出版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的成效与展望》。


2023年之前主要事迹:

教授,博导,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曾任华侨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松辽流域水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带头人。长期从事城市水系统水质安全保障与风险控制。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产学合作重大项目,国际合作重点项目等纵向科研项目30余项;主持完成黑臭水体整治、海绵城市建设、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相关市政环保横向课题或重要工程项目方案设计120余项,完成工程示范20余个,涉及横向科研经费2700万元和工程总投资近百亿元。获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三等奖2项和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在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Water Research等中/英文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论文总引4100余次,H指数39,2篇ESI高被引;以第一发明人获授权发明专利25项,出版中英文著作和教材4本,主编和参编地方技术指南、标准图集等4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和一等奖各1项,主编和参编十四五规划教材3部。曾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厦门市杰出青年”、“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领军人才,福建省新长征突击手、厦门市三八红旗手和厦门市先进教师等荣誉称号。所带领的团队入选“福建省青年五四奖章(集体)”。

图片

左剑恶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副院长

向上滑动阅览

2023年度主要事迹:

在2023年度,继续作为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的2级教授、清华深圳研究生院环境与生态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清华深圳研究生院主管教学副院长,在课程教学和研究生指导、科学研究、行政管理等方面全心全力投入工作,取得了如下主要成果:共参与7门课程的讲授,共200学时;指导7名博士,172硕士;指导在职的MEM 5名及工博7名;发表SCI论文12篇,申请发明专利4项,获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项;负责1个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的子课题任务、1项深圳市稳定支持项目以及3个横向项目,在深圳河流生态健康状况、污水管道三维重建及视频阅读、舰船污水处理新工艺等方面取得了创新性的成果;作为负责人和第2完成人申报2项“深圳市第五届教学成果奖”;作为负责人,组织了第3届中德环境论坛、第2届水环境系统治理高峰论坛、第1届清华大学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领军工程博士论坛,均取得重大反响。


2023年之前主要事迹:

1991和1995年从清华大学环境工程系分别获得环境工程学士、硕士、博士学位,1995年8月开始在清华大学任教,现为清华大学2级教授,多年来致力于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的课程教学和研究生指导、科学研究、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主要从事高效厌氧消化、废水生物处理、城市雨污水管网、城市水环境生态修复等方面的研究与工程应用,作为(子)课题和项目负责人圆满完成多项(11.5、12.5、13.5)国家重大水专项课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863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等;多项与德国、法国等的国际合作课题及多项多行业的横向课题;目前正承担国家沉淀研发项目课题、深圳市科创委课题。近5年共发表学术论文79篇,其中SCI论文58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6项,申请发明专利6项。多年来担任中国沼气学会理事、国家注册环保工程师命/审题委员、中国环境学会会员、国际水协会(IWA)会员。曾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奖、教育部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环保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等多项科技奖项。

多年来主讲多门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本科专业核心课程(《水处理工程》、《生产实习》、《水处理工程设计》等)、研究生课程以及MOOC课程,其中有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一流在线课程、1门清华大学精品课程;获得多项清华大学教育教学成果、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成果一等奖、深圳市第四届教育教学科研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致力于促进中外环境学科的教育交流,主导完成了清华大学全球环境国际班以及清华大学与耶鲁大学、德国汉诺威大学、日本金泽大学的环境双硕士学位等项目的建设;促进清华大学与巴黎高科路桥学校、日本京都大学、法国巴黎矿校、意大利威尼斯国际大学、帕多瓦大学等项目的建设与运行;并积极为国际化教育筹措1600多万元的奖学金。

作为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的教学副院长,注重全面提升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近4年来,连续每年新增3门清华大学精品课;课程质量全面提升;实践创新教育和工程化教育,近3年,共签订27家联合培养基地,筹集联合培养资金近1000万元。

积极实施环境与生态研究院的规划和建设,建立了环境与生态研究院,成功引进18名高水平人才,其中3名外籍、3名港籍,近3年内,团队成员发表Science正刊论文2篇、子刊论文若干篇。


03

管理与产业贡献奖

图片

陈鸿

西安净水处理有限责任公司 党委书记、董事长

向上滑动阅览

2023年度主要事迹:

管理方面:2023年,按照西安市水务一体化,供排水 “一张网、一盘棋、一体化” 高质量发展工作部署,负责对全市“城市生活污水处理一体化”中污水、污泥、再生水设施进行全面接收改造,充分发挥了水务全产业链优势;先后完成鄠邑区第三污水处理厂、蓝田县第二污水处理厂等多个特许经营权项目实施;负责完成污水处理、污泥处置“二费合一”价格改革,实现了城镇污水处理的可持续发展。

积极推进“智慧水务”建设,完成净水公司智慧水务系统6大板块建设;率先打造西北第一座“再生水博物馆”;秉承“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实施了“污水厂+光伏”新型产业运营模式,获得5项实用新型专利;与东北大学、长安大学等多所高校开展20余项校企合作项目;主持完成的“西安市第四再生水厂氧科学管理系统项目”获得2023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项目和西安市科技计划项目资金支持。

产业方面:2023年他主持完成公司下属再生水厂共176万吨/日“准IV类”提标改造工程建设项目,总投资约25亿元;新建3座污泥处置项目,增加污泥处置能力630吨/日(80%含水率),污泥处置总能力达1430吨/日(80%含水率);率先开创了西北地区“单独焚烧/协同焚烧为主,好氧发酵+土地利用为辅”的污泥处理处置技术路线;2023年公司污水处理规模提升至176万吨/日;再生水销售量总体增长23.2%,利用量增长123%,用户数量增长44.6%,再生水管网长度增加至95.1公里。


2023年之前主要事迹:

管理方面:负责一级A至准四类水质提升后污水处理服务费的调价工作;主持完成技术创新项目20余项,获得专利10项,与高校联合成立5个研究生培养基地;主持编制的《MBR-NF-RO组合工艺开发及其在西安市江村沟渗滤液处理应急工程中的应用》项目被评为“2019年度陕西省环境保护科学技术二等奖”;负责的西安市第六污水处理厂设备采购及安装工程获得“国家安装行业工程质量最高奖项”1项,“中国安装工程优质奖(中国安装之星)”1项,陕西省建设工程“长安杯”奖1项;“西安市第六污水处理厂污泥生物沥浸法深度脱水及无害化处理示范工程”,荣获西安市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

产业方面:先后完成了西安市污水处理厂新建和扩建、一级B升级改造至一级A、一级A提标改造至地表水“准IV类”等系列工程建设项目;在他的全力推动下,全市新增城市污水处理能力近120万吨/日,为城市水环境治理做出了重要贡献;主持完成的西安市第三再生水厂扩容工程(10万吨/日)填补了西北地区全地下污水处理厂建设运营的空白;特别是仅用95天,主持完成“江村沟垃圾渗滤液应急处置工程(1600吨/日)”,彻底结束了西安江村沟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无法全面处理的历史。

图片

吴正亚

合肥供水集团有限公司 党委书记、董事长

向上滑动阅览

2023年度主要事迹:

2023年,吴正亚同志主持合肥供水集团有限公司全面工作。营业收入超32.5亿元,全年供水量突破7.4亿立方米大关,直径75毫米以上管网长度增至11683.1公里,服务用户数量超315.6万户,二次供水接管率全国领先。完成重点供水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超13亿元,龙河口引水工程作为合肥供水历史上原水管道最长的大型跨区域调水工程,历史性改变了合肥单一水源局面。完善高于国家标准的水质标准,4月1日新国标实施后,出厂水、管网水一级达标率显著上升。严抓漏损管控,管网漏损率、产销差率连年下降位列全国第一方阵。二次供水泵房和水表出户三年改造工作圆满收官,累计改造小区260个,改建泵房234座,惠及用户8.5万户。持续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141万村民共享幸福硕果。持续深化国企改革提升行动,推进现代企业法人治理体系建设,提升合规管理水平。创新二级机构模拟法人管理模式,全面推进智慧水务集成建设,数智赋能挖掘企业降本增效潜力。高标准组织承办2项行业职业技能国赛并获“突出贡献奖”。参与申报安徽省重点研究与开发计划项目、合肥市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揭榜挂帅”项目等,不断加强技术创新的成果运用。


2023年之前主要事迹:

长期从事城镇供水相关工作,深化“产供销”全流程管控,深耕工程建设、水质管控、漏损控制、效能服务“四条主线”,保障有力、服务高效。全面推进八水厂一期、四水厂迁建、六水厂提升改造、龙河口引水工程等十余项重点供水工程相继投产,荣获国家优质工程奖、省建设工程“中建杯”“黄山杯”等奖项。加速推进众兴水厂、七水厂三期、五水厂三期等项目,城市命脉持续扩容,供水保障实力大幅提升。在省内率先提出“水质分级评价标准”,积极推进水厂“一厂一策”技改项目落地实施,加快推进全市水厂“深度处理”全覆盖。水质管控实现“从源头到龙头”的全过程管控。统筹推进“三级分区、六级计量”,城区管控“一张网”,信息数据“一口径”,近5年来管网漏损率、产销差率累计分别下降超4.3个百分点、5.5个百分点。二次供水统建统管、服务到户,居民住宅小区二次供水泵房接管率超99.36%。稳步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先后完成40余座乡镇水厂接管工作。全面导入并建立基于“清·亲”文化引领的供水卓越绩效管理模式,荣获第二届合肥市市长质量奖金奖。组织申报“城市供水系统安全运行保障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并荣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组织参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典型案例申报并成功入选,主持编制《节能错峰智慧供水系统工程技术规程》并由中国建筑学会发布实施,主持编制合肥市地方标准《住宅二次供水标准化泵房建设规范》。组织发表论文105篇,软著13篇,授权发明专利11项、实用新型专利36项。组织与清华大学、安徽建筑大学共同成立“合肥供水安全工程技术中心”,展开联合攻关和安全工程技术研发。

图片

徐锦华

北京市自来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

向上滑动阅览

2023年度主要事迹:

深化企业改革改制工作,完成北京市自来水集团内部产业链整合布局,推动构建工程维修、信息化、行政后勤、表务服务4大业务平台。聚焦供水效率变革,多举措压减供水成本,实现人均售水量有效提升。

聚焦发展动能转换,完成基础平台、智慧水厂、智慧管网、智慧营销、智慧服务、智慧管控的顶层设计,牵头出台六大模块工作三年行动计划,运用数字化转型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

面对百年一遇的特大暴雨洪涝灾害,提前预判修订北京市自来水集团防汛专项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多场防汛应急演练;汛情发生后迅速部署抢险力量、靠前指挥,指导组建供水抢险突击队,紧急驰援涿州和北京房山、门头沟、丰台区灾后重建工作,切实履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社会责任。


2023年之前主要事迹:

1995年以来,深耕首都供水事业28载,先后组织开展水费账务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与实践、漏损控制策略研究、北京无收益水量行动计划、自来水营销业务移动网络工作平台的构建与实施、DMA建设和研究等多个项目。开展“十二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研究,首次建立了适合我国供水管网特征的水平衡分析方法,解决了我国供水行业对产销差水量构成要素不明确的难题。研究确定了市区管网三级压力控制总体方案,建立6个压力控制区,取得年节水3600万立方米的显著成效。组织开展《城镇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修编。主持开展的《南水北调北京受水区供水管网黄水风险识别与控制》获北京市科学技术三等奖;《配水系统综合漏损控制技术》获国际水协“东亚区项目创新荣誉奖”;《水费账务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与实践》获北京市第二十七届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二等奖;《首都供水金牌服务管理体系建设与实施》获北京市第二十八届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自来水营销业务移动网络工作平台的构建与实施》获北京市第二十九届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二等奖。主持开展“十三五”水专项课题研究,相关技术成果《南水北调入京水源安全高效利用技术集成与示范》获得2022年度中国水协特等奖。

图片

于立国

北控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轮值执行总裁

向上滑动阅览

2023年度主要事迹:

于立国,作为北控水务集团的关键领导者,具有前瞻性思维和创新精神,在管理和产业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关注行业人才培养,重视产教融合与科技创新,为推动水务行业创新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他的领导下,北控水务集团实施了一系列创新技术和管理方法,显著提高了企业的运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连续13年荣登 “中国水业十大影响力企业”榜首,获评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企业、北京市首批产教融合型企业。在产教融合方面,发起成立全国生态环保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打造水务行业“教育+科技”的数字化产教融合资源平台;推动“专业+产业”深度融合,为水务行业培养面向未来发展所需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在创新创业方面,举办北控水务杯中国国际生态环境第六届创新创业大赛、第三届科技创投大赛,搭建一体化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探索出了一条符合水务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科技成果转化之路。


2023年之前主要事迹:

于立国先生不仅注重创新管理理念,更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深知企业在社会和环境保护方面的重要责任,并积极推动企业在这些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于立国先生重视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大力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为我国水务行业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全方位助力水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于立国先生的领导下,搭建了水务行业、企业需求方与人才、技术供给方之间的高效赋能生态体系,打通学校与企业端口,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基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需求,统筹内外部专家资源,近百位行业权威人士,在北控水务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专业课程开发和教学、产教融合系列教材开发、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提升、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建设等方面开展了密切合作,并已取得丰硕成果。

为推进北控水务集团高质量发展,他引入了全新的产业资管理念,构建创新资管模型,全面盘清家底;为实现集团经营工作目标,提出了从拓展项目到深耕城市转变,构建市场营销网络,深耕城市经营,布局供水、管网和污水资源化等业务,升级全周期客户需求响应与客户体验,组织制定《集团客户为源手册》。通过优化工作流程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确保了集团在提供高质量服务的同时,也维持了良好的经济回报。

近年来于立国先生荣获的主要奖项有:第八届中国证券金紫荆奖“最佳上市公司CFO”,《Institutional Investor》最佳投资者关系团队奖,《培训》杂志中国人才发展菁英奖“杰出人物奖”等。

图片

周骅

上海城投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党委副书记、董事长、总经理

向上滑动阅览

2023年度主要事迹:

着力推进超大城市水务韧性安全建设,成功抗击历史罕见咸潮、7·21极端暴雨和寒潮等异常气候侵袭;组织推进供排水工程47项,共86.2亿,多项工程获国家优质工程奖,一批重点供水保障项目开工,主要用于初雨治理的120万吨规模竹园污水处理厂四期提前完工,助力水环境持续改善。探索双碳战略路径,实现光伏、水源热泵、热电联产等技术应用,带领集团获评第十一届“母亲河奖”绿色贡献奖。坚持科研创新引领,主持科技部重点研发计课题1项,协同实施国家、省部等各类科研项目43项,获得专利30项,发布企业技术标准18项,两项研究成果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统筹推进水务数字化应用场景10余项。组织举办水务供排水高峰论坛等行业会事,共研水务高质量发展。打造“WARM以人为本”的城市水务质量管理模式,企业营收、利润税收等再创新高,各项经营指标持续向好。


2023年之前主要事迹:

长期从事城市水务管理工作,在城市安全运行、基础设施建设、环保督察整改、科技赋能发展等方面卓有成效。先后主持上海市中心城白龙港、竹园、石洞口三大片区污泥处理处置中心、白龙港污水处理厂、竹园污水处理厂四期工程等多个市重大工程项目的建设与调试运行,为上海排水提质增效、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等方面实现跨越式发展,占据国内乃至亚洲同行业领先地位奠定了坚实基础。主持10余项国家、省部级科技攻关项目,主编10余项国家及行业规范规程,并荣获专利27项、市科技进步奖3项、市管理创新成果奖3项。始终聚焦城市安全韧性及社会民生的重大问题,推进供排水产业链的整合与完善,构建排水厂站网池一体化运维,以数据驱动打造智慧水务高质量发展。

作为国内最大单体城市综合水处理规模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在他的带领下,上海城投水务集团荣获上海市质量管理奖,连续四年荣获上海市金杯公司,多项工程荣获詹天佑奖,先后获得多项全国级和本市级的荣誉。


投票说明

04

  • 每个奖项最多投3人,超过3人的选票作废;

  • 投票时间:2024年1月10日~2024年1月13日;

  • 微信投票结果不代表最终评选结果,最终评选结果将以评委会终评结合微信有效投票为准;

  • 终身成就奖不参与网络投票。



(免责声明:整理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分享到:
登录 之后才能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