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美丽海湾”一体化监测体系推动海洋生态环境高质量保护
发布时间:2023-12-06 17:05:08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孙义峰 刘旭东 浏览次数:

美丽海湾建设是美丽中国在海洋生态环境领域的集中体现和重要载体,也是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必然要求和重点任务。近年来,山东省青岛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以下简称青岛监测中心)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水清滩净、鱼鸥翔集、人海和谐”的美丽海湾建设目标要求,把加强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作为服务保障全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通过构建“美丽海湾”一体化监测体系,系统掌握青岛市重点湾区的海洋生态环境状况,摸清海洋生物多样性底数,及时掌握重点湾区海洋生态环境质量及变化趋势,为实施陆海统筹污染综合治理提供有力的监测技术支撑。

坚持监测引领、构建美丽海湾生态环境监测网络

建设美丽海湾是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行动,也是贯彻落实“十四五”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重要抓手。青岛监测中心以美丽海湾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充分发挥监测技术优势,在青岛近岸海域及胶州湾等六大湾区为重点,科学设置36处海洋监测点位,每年分(春、夏、秋)三期开展海水水质监测,对海水28项例行监测指标及45项特定监测指标进行分析,出具监测数据5000余个。每年定期对胶州湾、灵山湾等重点湾区的潮间带开展海洋生物专项监测,系统分析海洋生物群落结构。通过对海水水质、潮间带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的研究,科学评估湾区海域的生态环境质量变化趋势及影响,出具监测数据2000余个,全力服务美丽海湾高质量保护,有效推动湾区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

推动协同共治、实施美丽海湾陆海统筹监测

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高标准打造美丽海湾的有力保障,为巩固深化青岛市陆海统筹的污染防治成效,有效推动美丽海湾保护与陆源污染防治相结合,青岛监测中心通过实施美丽海湾陆海统筹监测,将22条重点入海河流及重要湾区纳入“陆海统筹”监测范围,按照《海水水质标准》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相关水质指标要求和标准限值,强化对影响湾内海水水质的主要污染指标监测。在此基础上,深入开展入湾河流排污口动态排查监测,摸清入海污染物底数,找准突出问题,每年出具监测数据2.7万余个,实现对陆源污染的精准溯源,满足环境质量评价及环境管理需求,为提高治理能力,推动美丽海湾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突出一湾一策、探索建立美丽海湾生态健康指标评价体系

海湾作为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和生态多样性。青岛监测中心紧盯美丽海湾建设的重点任务,以海湾水质改善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为重点,综合运用历年来在开展重点湾区生态系统健康监测工作中获得的丰富基础数据,结合国内外的最新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构建以胶州湾海域为研究对象的“一湾一策”开放式美丽海湾生态健康指标评价体系。在包含海洋浮游生物、底栖生物的基础上新增海洋垃圾、游泳动物等评价项目,从生态环境类型、体系构建、评价方法和标准应用等方面设置60余项指标,在实际适用范围、分级评价方法、赋值和评价结果等方面更加科学合理,更加系统科学的反映美丽海湾生态健康状况,为科学评价我国重点海湾的生态保护水平提供了科学的方法依据。

聚焦前沿领域、深化美丽海湾监测体系先进技术应用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先进的监测技术为海洋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了重要支撑。为因地制宜推进青岛市美丽海湾建设,保护好自然禀赋优良的海湾生态环境,青岛监测中心将美丽海湾监测与科研创新有机结合,以监测促进科研水平的提升,建设海洋环境DNA监测实验,积极开展海洋微塑料和海洋垃圾等新型污染物的监测,加快推进全氟化合物和抗生素类等新污染物海水分析方法的开发工作,加强海湾内鱼卵及仔稚鱼生物群落监测,研究海洋生物群落变化对海洋生态环境改善的指示作用。深化科技赋能,强化新技术在海洋监测领域的实际应用,探索运用大型船舶航测、卫星遥感、海上走航监测等先进技术手段,对湾区水质、生物栖息地、生物群落进行系统性监测,全面掌握湾区海洋生态环境状况,为美丽海湾建设提供有力的监测保障。 (孙义峰 刘旭东供稿)



(免责声明:整理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分享到:
登录 之后才能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