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给水深度处理研讨会圆满落幕
发布时间:2023-07-14 10:19:29 来源:水业圈 作者:本站编辑 浏览次数:

图片

2023年7月7日至9日,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2023年给水深度处理研讨会在北京成功举办。本届会议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和中国膜工业协会工程与应用专业委员会主办,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北京自来水集团有限公司承办。来自全国供水行业水务集团、设计院、高校、科研单位、环保公司、第三方检测机构等单位的20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全国给水深度处理研讨会自1988年起历经30余年的发展。本届会议继往开来,在后疫情时代的大背景下,深入交流和讨论了膜技术、臭氧生物活性炭、高级氧化等深度处理技术最前沿的新成果、新发现,同时,也充分交流了深度处理工艺应用中的设计建设、运行管理的先进经验。

图片

开幕式由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副研究员孙文俊主持。孙文俊老师首先代表主办方、组委会向各位与会嘉宾、专家学者的莅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并隆重介绍了出席开幕式的各位领导和嘉宾。

图片
图片

会议主办方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秘书长、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党委书记刘书明教授,北京市自来水集团总经理助理、第九水厂厂长曹楠分别致开幕辞。




图片

在第一天的报告中,北京市自来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技术研究院院长顾军农提出了面向供水管道内水环境保护的水厂工艺运行及设计的思考,系统全面的介绍了供水管网系统中的不同水环境风险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案。



图片

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万年红从设计和建设的角度分析了高品质饮用水水厂多屏障工艺试验研究与工程实践。阐述了应对新时代的高要求,供水行业从设计开始就应该采用高标准以满足高品质供水需求,并分享了多个供水系统多级屏障研究课题与工程实践案例。



图片

清华大学、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教授解跃峰分析了中美饮用水水质标准的异同。重点对中美两国饮用水标准中微生物指标进行了比较,提出了基于水质标准和处理工艺的设计与运行两方面的保障饮用水水质安全对策,从国际的视角对饮用水生物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图片

山东省城市供排水水质监测中心主任贾瑞宝以“湖库水源风险污染物高级氧化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为主题,分享了多水源调蓄湖库复合污染特征与识别解析技术,明确了黄河下游湖库水源符合污染特征。并提出了多水源调蓄嗅味问题高级氧化多级屏障技术。



图片

深圳水务集团张金松总工程师以“新国标达标导向下2-MIB控制技术与工艺优化”为主题,以深圳市为例,深入探讨了基于新国标导向下不同水源2-MIB水质风险,提出了针对2-MIB的控制技术与管理要求。



图片

同济大学于水利教授以“饮用水中的藻嗅及其处理技术与工艺”为主题,以饮用水中嗅味及氨基酸氯化致嗅问题为切入点,详细阐述了针对胞外MIB粉末活性炭技术及针对胞内MIB的预氧化工艺,以及常规工艺、臭氧-活性炭、臭氧/过氧化氢高级氧化工艺对致嗅氨基酸处理效果研究。



图片

上海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国家工程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东从上海高品质饮用水探索与实践背景展开,阐述了高品质饮用水水厂精细化管控措施,并对臭氧活性炭、膜工艺精准化运行及水厂智慧化建设提出了展望,总结了高品质饮用水水厂精细化运行管控技术与措施。



图片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于建伟研究员从活性炭吸附性能影响因素、天然水主要吸附有机污染物性能表征、活性炭吸附功能优化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分析,阐述了活性炭用于水中微量污染物去除中活性炭特性及NOM竞争的影响。



图片

清华大学孙文俊以“饮用水的新污染物风险与控制策略”为主题,介绍了饮用水新污染物带来的微生物风险和化学风险挑战,阐述了不同紫外线技术对水中微生物的灭活效能及去除新机理,基于紫外高级氧化、催化陶瓷膜等对NOM、SOC、藻毒素、药物抗生素以及全氟化合物等新污染物降解研究,以及活性炭技术对污染物去除新机理等。



图片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沈裘昌总工程师,受邀参加了膜专场主旨报告,以“超滤对给水处理工艺的影响”为主题,系统介绍了我国给水处理传统工艺和深度处理工艺的发展背景,并从实际案例角度出发深刻全面阐述了超滤技术超滤应用形式的变化、超滤机理、超滤中空纤维膜断丝及超滤膜污染等问题。



图片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的总工程师杨力,受邀参加膜专场主旨报告,以“超滤膜在北方地区南水北调水厂中的应用”为主题。



大会还特别邀请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工程大学的侯立安院士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张岚研究员线上分享了报告。




(免责声明:整理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分享到:
登录 之后才能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