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报!江西宜春饮用水铊超标事件,有企业涉嫌偷排污染物!
发布时间:2022-12-14 17:42:19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本站编辑 浏览次数:

近日,江西宜春锦江干流饮用水水源地重金属铊异常事件有了最新进展。宜春市人民政府就此次事件发布通告。



2022年11月24日,宜春市生态环境监测部门在对锦江干流饮用水水源地全指标监测分析中发现铊浓度异常,立即开展供水保障、溯源断源等处置工作。经持续监测,数据显示水源地水质铊浓度已稳定达标。目前,现场处置工作已结束。

通告指出,铊浓度异常情况发生后,一是立即对锦江干流沿线相关水厂暂停居民供水,加大其它水厂的替代供水补给,同时对相关水厂实施应急除铊措施。11月27日13时起,受影响水厂陆续实现稳定达标供水,有效保障了群众供水和饮水安全。二是立即对锦江全流域开展排查,确定主要污染源自宜丰县工业园后,迅速对园区内各涉排水企业和园区集中污水处理厂实施停止排水措施,并进行全覆盖深入排查。初步查明,此次事件主要污染源来自江西齐劲材料有限公司。三是对园区集中污水处理厂和涉铊企业污水进行除铊处理,12月1日起污水处理厂恢复运行,相关企业正有序恢复排水。

排查发现,江西齐劲材料有限公司和江西永兴特钢新能源科技公司(以下简称永兴新能源)涉嫌以逃避监管方式排放污染物。目前,公安部门已联合生态环境部门对上述两家企业进行立案调查,案件还在进一步侦办中。


铊,原子序数为81,是元素周期表中第6周期ⅢA族元素。在自然界中几乎不以单质形式存在,是一种伴生元素。原子半径为170pm,晶体结构为六方密堆积。铊金属非常软,可延展性很高,可以用刀切割(室温下),外表和锡类似,具有金属光泽,但在空气中会变为蓝灰色。

砒霜(砷)是最古老的毒物,但是砷与铊相比,铊可能更胜一筹,虽然毒性稍差,但是它还是甩铅和汞几条街。它的“优点”在于价格便宜、毒性剧烈且毒发较慢、症状隐蔽、难以被诊断出来等。

铊和铊的化合物毒性极高,因此在处理时安全措施需要格外严格,在中外历史上有多起铊中毒导致死亡的案例。

根据美国劳工部的规定,铊的允许暴露限值为,平均8小时内每平方米不超过0.1毫克。其对成人的最小致死剂量为12mg/kg体重,对儿童为8.8~15mg/kg体重。


含铊废水处理技术主要有氧化法、沉淀法、吸附法等,其中工业上应用较多的是氧化法和沉淀法。其他处理技术还包括离子交换和生物反应器等。

1、氧化法

氧化法采用高锰酸钾、过氧化氢、次氯酸钙等为氧化剂,将废水中的Tl+氧化成Tl3+。该方法主要机理是改变铊的价态,一般作为预处理与沉淀法、吸附法等其他方法配合使用。由于Tl3+氢氧化物的溶度积比Tl+低得多,废水中的Tl+被氧化成Tl3+后,易于形成沉淀。以高铁酸钾预氧化,配合聚合氯化铝沉淀水中的痕量铊,总铊去除率接近98%,出水铊浓度低于0.1 μg/L。以漂白粉或次氯酸钠作为氧化剂,与聚合硫酸铁/聚合硫酸铝联用,对饮用水中铊去除率达到90%以上,最优条件下铊浓度降至0.05 μg/L。以NaClO、ClO2作为氧化剂预氧化,在不同原水pH条件下均不能将B江中铊浓度降至0.10 μg/L以下,以过硫酸氢钾作为氧化剂药剂投加成本过高;而以高锰酸钾预氧化后混凝-沉淀,可以将铊浓度降至0.1 μg/L以下。

2、沉淀法

沉淀法是指通过物理化学反应,使废水中的铊离子转化为沉淀物进入固相,从而降低废水中铊浓度的方法。根据沉淀机制的不同可分为化学沉淀法、絮凝沉淀法和电絮凝法等。

化学沉淀法通过投加氢氧根、硫化物等能与铊反应生成沉淀物的化学物质来去除废水中的铊。利用硫化钠和石灰作为沉淀剂处理受铊污染的地表水,静置8 h后,铊去除率最高达到85%,出水浓度为0.077 μg/L。

混凝沉淀法通过投加混凝剂使废水中的小颗粒及胶体聚集成大颗粒而沉降来去除水中的铊。目前研究采用的混凝沉淀药剂种类较多,以硫酸亚铁作为混凝剂,同时加入专利型重金属捕捉剂协同处理烧结脱硫含铊废水;将自制聚硅酸铝铁(PSAF)与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复配,制备了复合高分子絮凝剂PSAF-DMDAAC,用于含铊废水的处理;利用含有功能基团的生物制剂,与废水中铊离子形成稳定的配合物,配合物水解形成颗粒并絮凝形成胶团沉淀,处理后铊浓度达0.1 μg/L。

电絮凝法指在电流的作用下,阳极电极电解出金属离子,金属离子生成絮状沉淀,与水中的铊发生吸附、絮凝、沉淀等作用从而使铊得到去除。分别采用铝电极和铁电极作为阳极电极的电絮凝装置处理含铊废水,与铁电极相比,使用铝电极时的总铊去除率更高,经过60 min的电解,总铊去除率达86.4%。

3、吸附法

吸附法是用多孔性固体材料通过物理或化学吸附原理去除水中铊离子,目前研究和应用较多的吸附物质集中于活性炭、金属氧化物及矿渣等。活性炭吸附指利用铊离子与活性炭表面的官能团发生离子交换、络合反应等机理去除水中的铊。粉末活性炭吸附法去除水中铊污染物的效果,随着粉末活性炭投加量增加,处理后水中铊浓度不断降低,粉末活性炭投加量由0 mg/L增至50 mg/L时,铊浓度可由0.10 μg/L降至0.04 μg/L。金属氧化物吸附指利用氧化铝、氧化锰等金属氧化物对水中的铊进行吸附。使用纳米Al2O3作为吸附剂去除水中的Tl3+,在pH为1~5时,去除率随着pH升高而升高;在碱性条件下,直接氧化硝酸锰生成的锰氧化物对水中Tl+具有很好的去除效能,室温下反应10 min,对初始浓度为10 mg/L的Tl+去除率可达到98.5%,水中高浓度Ca2+、Mg2+会降低Tl+的去除效果。矿渣吸附指利用工业生产的矿渣对水中的铊进行吸附。利用工业磁性矿渣构建具有二氧化锰包覆层(MnO2@矿渣)的吸附剂,用于去除废水中的铊,在pH为10的碱性条件下,MnO2@矿渣对水中铊的吸附率达99.5%以上,且具有很好的脱附与再生能力。黄铁矿烧渣处理可使矿山废水中铊的去除率达90%以上,但对硫酸厂废水中铊的去除率仅为69%~81%,这是由于硫酸厂废水中含有较多其他重金属离子所致。

4、其他方法

离子交换法是利用离子交换剂中的交换离子与废水中的铊离子进行交换,从而去除废水中的铊。使用改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可以去除了废水中97%以上的铊和氯化物,改性阴离子交换树脂的铊交换容量为4.771 mg/g(以干树脂计),氯交换容量为1800 mg/g。

生物反应器法是利用微生物重金属胞内积累机理、重金属吸附机理和重金属沉淀机理对重金属进行去除。采用硫酸盐还原生物反应器处理含铊酸性废水,发现采用高负荷培养法可在136 d成功启动硫酸盐还原生物反应器,反应器对铊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平均去除率达97.97%。

各类含铊废水处理技术中,氧化法适用于预处理;沉淀法技术较成熟,适用范围较广;吸附法成本较高,适用于废水的深度处理。因此,铅锌冶炼含铊废水处理技术首选沉淀法,可采用两级沉淀进行处理。若进水铊浓度较高或出水标准要求的铊浓度较低,仅使用沉淀法无法达标排放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配合使用氧化法或吸附法。(参考资料:[1]卢然.我国铅锌冶炼工业废水铊污染状况与处理技术[J].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21,(4):763-768.)



分享到:
登录 之后才能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