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1-17 10:42:34 | 来源:本站原创 | 作者:本站编辑 | 浏览次数: |
作者简介 周洪权 硕士,高级工程师,现任上海环境院技术总监、资深总工程师、焚烧中心副主任。 刘泽庆 硕士,工程师,现任上海环境院研究中心研发工程师。 贾 悦 硕士,高级工程师,现任上海环境院监测中心主任。
一、分类后垃圾特性变化 根据2019年度的垃圾特性调查数据,上半年上海市生活垃圾容重均值为153±53 kg/m3,其范围为65-398 kg/m3;上海市生活垃圾含水率均值为57.12±9.14%,其范围为31.96-76.27%;上海市生活垃圾低位发热量(湿基)均值为6384±2444kJ/kg,指标范围为2019-14772kJ/kg。 垃圾分类后,干垃圾容重为96±32kg/m3,含水率在36.37±9.68%,相比于混合垃圾,容重下降约36.80%,含水率降低约36.33%;发热量作为垃圾处理方式选择的重要参考指标,生活垃圾分类后,使厨余分类处理以提高垃圾的整体发热量,2019年下半年全巿干垃圾低位发热量达到12998±3190kJ/kg,比混合垃圾的低位发热量上升约103.60%。
二、焚烧厂工况变化分析 垃圾含水率降低、热值提升,将导致单炉垃圾处理量降低、渗沥液比例降低,吨垃圾发电量提升。本文以上海某焚烧厂为例,进行垃圾分类前后运行数据变化分析。 (一)处理能力 焚烧炉设计是以热负荷为基准,当垃圾热值超过MCR点设计热值后,为保证安全稳定运行,需要维持热负荷不变,降低垃圾处理量。所以进场垃圾由混合垃圾变为干垃圾后,热值增加,垃圾处理量降低。如图1所示,2019年末处理量与2018年末相比,单台焚烧炉垃圾处理量降幅达11.5%。 图1 单炉垃圾处理量逐月变化趋势图 (二)渗沥液 随着垃圾分类开展,垃圾分类准确率大幅提升,干垃圾中含餐厨垃圾比例大幅降低。如图2所示,垃圾焚烧厂渗沥液产率由2018年末的22.6%降低至2019年末14.9%。 图2 渗沥液产率逐月变化趋势图 (三)发电量 发电是以锅炉产生的蒸发量(热负荷可以满负荷)为源动力,进厂垃圾量保障的前提下热负荷仍能维持满负荷运行,故总发电量基本不受影响。因热值提高,单位时间入炉垃圾焚烧量降低,故吨垃圾蒸汽产量和吨垃圾发电量将大幅提升。如图4所示,垃圾焚烧厂吨垃圾发电量由2018年末的359kWh提升至2019年末443kWh,增幅23%。 图3 吨垃圾蒸汽量逐月变化趋势图
图4 吨垃圾发电量逐月变化趋势图
三、焚烧厂应对措施探讨 (一)运行项目 针对干垃圾燃烧后炉膛火焰温度提升易导致炉膛结焦、垃圾焚烧量降低等问题,可以通过运行调整及焚烧炉改造,实现垃圾焚烧炉稳定运行。 1、运行调整 (1)调整燃烧空气系统,可采取适当降低燃烧段、干燥段空气温度。 (2)提高燃烧空气的压力,垃圾的容重降低,垃圾进炉后的垃圾层厚增加,通过提高燃烧空气压力,有利于垃圾的燃烧进程。 (3)炉内喷渗沥液、喷水方式,降低炉温,提高垃圾焚烧量。同时,降低一次风温度需要跟炉排推进速度相匹配,也需要与炉排上下压差控制相结合,以避免出现垃圾燃烬率升高的现象;炉膛内喷渗沥液会加剧焚烧炉腐蚀和结焦、同时消耗了燃烧热量,降低了燃料输送给锅炉部分热量,降低吨垃圾发电量。 2、焚烧炉和余热锅炉改造 (1)提高热负荷,通过改造焚烧炉和余热锅炉的受热面布置,提高整体焚烧炉的热负荷,可适当提高垃圾焚烧量。目前大部分焚烧厂基本受限于汽轮发电机组的瓶颈,在无法解决多余蒸汽用途的前提下,暂无改造提升的空间。如蒸汽增加量不多的前提下,可以通过外部供热、大功率电机(循泵、引风机、给水泵(母管制的))改汽动方式,可以消纳—部分蒸汽。 (2)可考虑水冷炉排方式,通过炉排吸收热量,并进行热量回收利用,在实现炉排的保护的同时,适当降低炉温,以提高垃圾焚烧量。 (二)新建项目 1、重新论证垃圾热值设计范围,理论上要大幅提升,为满足未来干湿垃圾彻底分类的需求,应参照欧洲、日本、台湾的现状垃圾参数。目前上海市在实施的项目,设计热值参照了日本现状,但从采样分析的垃圾特性数据,更接近欧洲发达国家水平,在不考虑湿垃圾回流的情况下,未来运行仍存在偏离燃烧图工况运行可能性。 2、鉴于上海市的实际情况,入炉垃圾特性的变化预计还会有一个较长的过渡时期,对工程设计、运行优化和焚烧系统改造方案等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 3、锅炉负荷、汽轮机选型都需做大幅调整。 4、渗沥液的产量将大幅降低,但短期不会变化太大,对于渗沥液处理设施建设投入和中远期运行有一定的影响。
四、主要结论 (一)分类后干垃圾热值大幅提升 2019下半年,垃圾分类后,干垃圾容重为96±32kg/m3,含水率在36.37±9.68%,相比于混合垃圾,容重下降约36.80%,含水率降低约36.33%;全市干垃圾低位发热量达到12998±3190kJ/kg,比混合垃圾的低位发热量上升约103.60%。 (二)焚烧厂单炉垃圾处理量降低明显 以上海某焚烧厂为例,对比2018年末与2019年末数据,垃圾含水率降低、热值提升,导致单台焚烧炉垃圾处理量降幅达11.5%;渗沥液产量由22.6%降低至2019年末14.9%;吨垃圾发电量由2018年末的359 kWh提升至2019年末443 kWh,增幅23%。 (三)焚烧厂应对措施研究需求急迫 运行调整措施主要包含配风、渗沥液回喷等;焚烧线改造为系统性工程,包括炉膛改造、水冷壁、过热器换热面增加以及烟气系统改造、余热利用系统扩容。焚烧厂根据实际扩容需求、结焦情况等,选择应对措施。 垃圾组分变化及多源固废掺烧需求增加,不仅对热值变化产生冲击,同时垃圾燃烧速率,在炉排上燃烧火线位置、各类燃烧污染物原始浓度有较大变化,需要进一步跟踪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