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行观点 | 数字水务中的实时在线模型的实践和思考
发布时间:2022-07-29 16:19:58 来源:水务ICT 作者:本站编辑 浏览次数:

以上PPT演讲视频来自上海慧水科技的喻总,强烈推荐观看。慧水科技是国内做供排水实时在线模型系统走得比较靠前的团队,尤其是在供水领域,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他们也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在基于国外免费计算引擎,做国产化供排水模型产品工具的团队,具体可参见同行产品|StormDesk 1.1 新功能发布

笔者看了一遍喻总的演讲,又“厚着脸皮”去要来了PPT,认真学习了一番。应该说,里面有不少经验性的干货,值得我们进一步地去思考学习。以下谈一些我的看法。

首先是关于实时在线模型的一个定位。

演讲中,喻总提出一个观点:在线模型最大变化就是从工具软件变成了服务型的业务系统。

传统上,我们会把(实时在线)模型系统和一般的业务系统区分开来。甚至一些模型从业人员会有一种潜意识——因为模型的技术含量更高、专业性更强,所以它天然是区别于、甚至是“高于”一般的业务系统的。

PPT中的观点是一种新的视角,智慧水务项目中,模型系统的构建往往是同步于业务系统的,此时,不仅不应把二者割裂开,更应该深入去思考,怎样把实时在线模型融入到业务系统去,怎样让它更好的服务于业务。把模型和业务割裂开来,是过去几年里数量繁多智慧水务项目缺乏真实应用价值的原因之一。

其次是关于设备评价指标体系。

演讲中未详细展开,如何通过数据分析方法和在线模型系统,去对数据可靠度分析进行评估的,进而,也对监测设备进行评估。但是这一块的工作是非常非常必要的。

正如我在他山之石“挖掘机经济学”一文中指出的,异常检测(或者说健康管理)是当前水务行业物联传感一个特别重要、又特别缺失了的主题。领导们天然觉得自己投了那么多钱进去,数据采集都做得很好了。实际情况却大相径庭,没有维护和健康管理的传感系统,很快就会出现大面积掉线和异常。物联传感是实时在线模型的输入,数据不可靠,模型不可能给出有用的输出。

第三是喻总给出的4点思考:

  • 找不到问题的模型是假模型

  • 不敢做调度的模型工程师不是好的工程师

  • 不进入生产流程的模型没有生命力

  • 在线的模型才有灵魂

这其中,第1点和第3点笔者最有体会。

问题导向是目前智慧水务/数字孪生建设中严重缺失的内容。为了做模型而做模型、为了做数字孪生项目而做模型、为了出项目亮点而做模型,在当前的热潮下成为普遍的现状。那你做这个究竟是为了解决啥问题呢?是应用在什么上面呢?回答不上来,或者只能模糊的说“解决内涝问题”、“用来调度”——缺少具体问题导向的模型项目,其结果一定是,模型也找不出现实中的问题,更不要谈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而第3点中的生产流程,其实和上文中提到的、模型和业务系统的关系,是同一维度的视角。都是在强调,实时在线模型真正要发挥服务价值,势必要融入生产和业务中。(这是笔者本次学习最大的一个收获)

最后,演讲中总结了做在线模型的前提条件(GIS、产销差、工单等等)、在线模型做成功的前提条件(模型版本管理、系统看门狗、短信服务、系统日志、团队等等)。这是一个很好的提醒——不是所有地区都有条件做在线模型。而哪怕外界条件都具备了,要想做好在线模型系统,还有非常多非常多工作要做。正如笔者在同行案例  城市内涝预警数字孪生平台一文中论述的:

像目前国内这种信息化项目式的数字孪生平台建设,想要在1-2年内就完成一个高精度模型的建设,无异于痴人说梦。建模这件事,需要掌握各类数据的、当地的(或者在当地运作多年的)建模单位,通过一个片区一个片区成年累月的模型构建、率定验证,才能真的实现“虚实映射”。

陈奕,公众号:水务ICT同行案例  城市内涝预警数字孪生平台

离线模型尚且如此,就更不要说实时在线模型了。

最后,擅自分享下喻总的微信(反正他已经在PPT里放出来了hhh),欢迎感兴趣的同行联系。


最后的最后,欢迎同行交流(我的得大一点):



分享到:
登录 之后才能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