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堆肥十问十答 | 推荐收藏
发布时间:2023-02-13 16:08:27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本站编辑 浏览次数:
















有很多刚接触堆肥,刚接触污泥堆肥的朋友,都会有一些疑惑、疑问、质疑、百思不得其解。我们今天揭秘这十个问题。

一、污泥堆肥需要加辅料吗?



答案:需要!

如果污泥含水率低于60%,有机质>70%,可以不加辅料。

辅料是堆肥过程中添加的植物性物料,特点是:含水率低、疏松、有机质高。辅料在堆肥、尤其是污泥堆肥过程中非常重要。十年前曾经有公司宣传所谓的“零辅料添加”,最后自己把自己的扇肿了。
 
辅料在堆肥中起到三个作用:调节含水率、调节孔隙率、补充有机质。我相信,会有学者说还有调节碳氮比。这个话题不展开,因为碳氮比是个伪命题,大家可以翻看我之前的文章,也可以给我留言讨论。
 
辅料调节含水率、孔隙率的主要目的是疏松、透气,让空气能渗透到物料的边边角角,从而进行好氧发酵,而不是厌氧消化。辅料是植物性物料,疏松、有支撑力,可以起到这样的作用。
 
这就像膳食纤维能通便是一个道理。不信,你要吃秸秆,更通便。
 
而大家往往容易忽略的补充有机质的作用。堆肥中,通过降解有机质产生热量,才能蒸发水分,实现物料干化。国产污泥的特点是:有机质普遍偏低,含水量较高,有机质降解发热不足够把污泥烘干,所以辅料的另外一个最重要作用是:补充有机质(污水上叫碳源)。
 
你说也怪,污水处理本来是要去除有机物的,反而又加碳源。污泥堆肥本来也是去除有机质的,也要加碳源(辅料)。这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二、污泥堆肥需要达到什么标准?



答案:需要。


根据不同的需求和处置途径,主要分成:《农用污泥污染物控制标准》(GB4284-2018)、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园林绿化用泥质、土地改良用泥质等等。这些都是进行土地利用的标准。
 
三、污泥堆肥的运行费用多少?



答案:150-200元。

污泥堆肥中的主要运行费用包括:电费、辅料费用、人工费等等。当前的处理技术在150元-200元(注:未考虑因房地产导致的资金通胀),其中辅料的费用能占到60%,人工和电费占40%。评判技术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用量、单价等等因素,在同一个标准条件下对比。

四、污泥堆肥能去除重金属吗?



答案:不能。


针对市政污水而言,污泥重金属一般是不超标的,没有必要谈重金属色变,但是因放开监管而导致其他重金属污泥进入土壤另说。因为,即使有法律,也不能阻挡犯罪。其实,去测一测鸡粪、猪粪的重金属,再和污泥对比对比,你心里就释然了。堆肥不能去除重金属,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五、污泥堆肥发酵温度是多少?



答:起始温度是室内或室外温度,50℃以上进入高温发酵阶段。我们常规说的高温发酵温度是55-70℃区间,那个达到100℃的发酵叫超高温发酵。

并不是温度越高,堆肥反应速率越快。王老师说过:温度越高,存活的菌群种类越少,有机质降解效率反而更低。

温度,在发酵过程中起到杀菌、杀病毒、无害化的作用,这个过程非常关键。同时,能够起到物料干化的作用。大家也挺纳闷儿,为什么,堆着堆着,就干了。


六、什么是一次发酵,什么是二次发酵?



答案:一次发酵主要指高温发酵,就是升温-高温到开始温度降低的阶段。

一般而言,传统槽式堆肥工艺这个时间一般在15天-25天。当然了,也有宣传说12天完成的,看到他们大江南北没有一个能达到设计处理规模的项目就知道这伙骗子有多可恶了。

二次发酵是当有机质大部分被降解,不足够支撑保持高温,但是又缓慢降解、逐步散热,依然能保持40℃温度时候的发酵,也叫二次陈化。这个过程是缓慢的,为什么要陈化?请参考下一个问题。

七、为什么要进行陈化?



答案:陈化是实现有机质腐殖化的一个重要而缓慢的过程。

高温发酵能快速降解易降解有机质,而陈化能缓慢降解难降解有机质,并且把有机质进行腐殖化。腐殖酸是那些对土壤有非常好作用、微生物的载体、提高土壤中微量元素吸收的东西。有机肥对土壤好,主要是因为他们,氮磷是次要的。
当然了,这里面的机理、机制我就说不太明白了。
 
八、什么是污泥腐熟?污泥需要腐熟吗?



答案:参考上面的问题。

污泥的堆肥处理,主要目的是实现:稳定化、无害化、减量化。在堆肥的过程中,有机质降解已经实现了稳定化处理。高温的过程实现了无害化处理,而水分的蒸发实现了减量化。所以,污泥主要稳定就可以了,没有必要特别重要的强调腐殖化。
 
九、有机肥禁用污泥做原料,污泥堆肥何去何从?



答:这个事情请详细参考文章:凯叔热评:新标准禁用污泥做有机肥,污泥何去何从?这个文章。

禁用作原料,没有禁止农用;污泥堆肥产品土地利用≠有机肥和农用;
 
十、上面九条,没有胡说吧?



答:确实没有胡说,都是根据时间经验醒悟来的,睡醒了,醒悟了,所以想明白了。
 
来源 |  凯叔的胡说八道
作者 | 杨永凯

图片


分享到:
登录 之后才能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