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线工程:北送的不仅是水
发布时间:2024-12-16 16:55:39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秦超 浏览次数:

“东线一期工程调水主干线全长为1467千米,多年平均抽江水量达87.7亿立方米,且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成为纵贯南北的绿色生态长廊。”“沿着水网看中国——见证南水北调通水10年来工程沿线的发展与变化”主题采访活动期间,中国南水北调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

保障水质安全是关键

为彻底解决东线一期工程沿线水污染问题,沿线各省通过截污导流、综合治理,全面实施东线治污控制单元工程。

江苏省强力拆除运河沿线违章建筑、关闭和迁建污染工厂。山东省在全国率先发布实施地方行业环境标准——《山东省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以生态环境高标准倒逼经济绿色转型。

“‘放鱼养水’是我们在常规治污工作外,保障和改善水质的又一重要手段。”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山东段东湖水库负责人裴亮说,通过鲢鱼、鳙鱼和草鱼等滤食性、草食性鱼类苗种的增殖放流,控制调蓄水库中浮游生物和藻类的无序繁殖,实现水库生态良性循环,进一步改善水生态环境。

复苏受水区生态环境生命线

“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北延应急供水工程助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近年来,东光县油坊口村600岁古井在干涸近40年后复涌清水,古井‘复活’了。”河北省沧州市水务局工作人员难掩激动之情。

“东线工程为山东多条河流湖泊、长期处于超采状态的地下水压采区提供了重要替代水源,带动了沿线治污、河道整治、生态修复等一系列工作。”裴亮说,从根本上扭转了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华北地区地下水水位逐年下降的趋势。

据了解,截至2024年9月底,东线工程向南四湖、东平湖生态补水达3.74亿立方米,为小清河补水2.45亿立方米、保泉补源1.78亿立方米;北延应急供水工程已累计向黄河以北调水8.25亿立方米,向河北省、天津市供水6.75亿立方米,向京杭大运河补水5.71亿立方米。截至2023年年底,河北省浅层、深层超采区地下水位平均埋深已较2018年同期分别回升3.01米和7.55米。

“近年,白马河山东段发现了素有‘水中熊猫’之称的桃花水母,中华秋沙鸭、黑鹳等珍稀鸟类也相继出现在附近水域。”裴亮说。

高质量发展的“黄金水道”

“50年来,沧州中心城区段运河重新实现了旅游通航,再现了‘一船明月过沧州’的景观。”在沧州市南运河边上的园博园内,沧州市水务局工作人员说,他们紧紧抓住东线北延应急供水工程补水契机,把南运河打造成了沧州最具魅力的生态名片、文化印记和产业高地。

2021年,沧州市积极筹措资金,率先实现境内运河全线清淤,平均清淤深度约0.7米。在南运河周边,沧州打造了园博园水生态景观区、泊头运河景观和吴桥运河“五季”水利风景区等,滨水乡村民俗游蓬勃发展。

得益于东线工程稳定输水,京杭大运河航道水位延伸了通航里程,全年通航里程达877公里,提高了江苏金宝航道、徐洪河等一批河道的通航标准和通航等级。山东目前正在实施京杭运河柳长河段航道三级改二级工程,让1000—2000吨级船舶可在黄河以南航段从东平湖至长江无阻畅行;鲁西南通过京杭大运河高效对接长三角地区,历史上“南粮北调”转变为了“北粮南运、西煤东输”。


分享到:
登录 之后才能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