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生太修复科技有限公司:打造水下天然“净水器”
发布时间:2024-11-01 17:10:06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张羽 袁玉松 浏览次数:

在地球这颗蔚蓝星球上,水,宛如镶嵌其间的璀璨珍珠,是生命的摇篮,是维系生态系统的生命线。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日益加剧,水体生态环境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严峻的形势下,广东生太修复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东生太)自成立之初便立志解决这一难题,致力于探索如何在水下安装一台天然的“净水器”,以恢复水体的自净功能。

广东生太成立于2015年,坐落于广东佛山,是一家注重技术研发,致力于水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与推广,主要针对河流、湖泊、大型水库、城市黑臭水体、农村生活污水、养殖尾水等水体进行生态修复治理的专业化环保科技企业。

广东生太深知,恢复水体自净功能非一日之功,需要借助自然的力量,通过科技创新来实现。走进广东生太大厅,琳琅满目的专利证书见证了他们在水生态修复领域的辛勤付出和卓越成果。

构建水体食物链,恢复水体自净功能

广东生太秉持生态优先、以生态恢复为主的原则,倡导水体生物食物链修复的治理理念,让水体恢复自净功能。根据水生生物的生活习性和生长规律,将污染物氨氮、总磷等转化为肥料,通过人工干预,使水体生物多样性得到完善,形成完整的食物链系统。

在此理念指导下,广东生太探索出原位修复与异位修复两种模式。

原位生态修复系统:根据水体实际污染情况,培育相应的浮游动物,投放生态鱼虾、底栖动物等,构建完整的生态食物链体系,恢复水体生物多样性,控制水体中有机物和生物藻类,净化水质。

异位生态修复系统:利用流域周边地理环境,巧妙设计人工湿地工艺系统。该系统将周边特殊环境改造成人工湿地,引入流域污染水体;水体经过前端沉淀区沉淀后,再进入后端生态区进行深度水质净化提升。生态区种植高效吸附富营养物质的沉水植物、培育浮游动物,并投放生态鱼虾、底栖动物等,构建完整的生态平衡体系,可实现水体污染物的有效去除。污染水体经人工湿地系统修复后再排回水系,利用异位修复系统引导流域水体生态修复,逐步恢复水体生物多样性,达到水体自净的目的。

广东生太左岸涌流域治理项目是一项重要的生态治理工程。左岸涌作为西南涌的重要支涌,全长约23.52公里,流域面积约为86.86平方公里。在这一项目启动前,水质状况不佳,属劣Ⅴ类。经过治理,左岸涌流域水体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河水变得清澈,生态状况得到了恢复。左岸涌塘西路断面水质在2020年、2021年、2022年的全年均值达到了Ⅳ类水,同时有效地恢复了水体生物多样性,保证了水体生态食物链的稳定。

绿色生产力,水生态修复的创新实践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它的内涵融入了对生态环境和生态文明的高度关注。水体环境的改善不仅关乎生态环境的保护,也与发展新质生产力息息相关。

广东生太作为水生态环境治理领域的佼佼者深刻认识到水体生态的改善不仅关乎生态环境的保护,更与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连。自2015年成立以来,广东生太已成功完成了众多河流、湖泊、农村生活污水和养殖尾水等水体生态修复治理。

为确保治理效果,广东生太可提供从前期调研到后期维护的全程服务。每个项目都有专门的项目团队、技术人员以及配套的实验室,实时对水体和水生生物培育情况进行监测,及时针对突发问题做出判断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项目完成后,还会指派专人进行长期维护。

广东生太在水体生态修复领域的不懈努力得到了社会广泛认可,先后被评为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广东省创新型中小企业、广东省专精特新企业等荣誉称号。

展望未来,广东生太计划将大型流域治理和饮用水保护作为新的研究方向,不断攻克技术难题。广东生太将进一步引进人才,加大研发投入力度,以生态方法修复水生态,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生态支撑。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指引下,广东生太将继续带领团队在水体生态修复的道路上不懈努力,为创造更多的“绿水青山”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尊重,也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张羽 袁玉松


分享到:
登录 之后才能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