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监控精准排查 科技赋能质效提升 宁波镇海推行“水下无人机”智慧巡河
发布时间:2024-07-15 09:59:11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程冰凌 刘金鑫 王雯 浏览次数:

“深度0.3米下降中,水温27.1摄氏度,亮度50%……”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蛟川街道城建办工作人员近日在中一河河域进行水质勘察时说,经过多日降雨,河道有些许浑浊,要多加排查,消除隐患。

与以往不同的是,最近几次水质勘察任务中,加入了一名“新兵”——水下无人机。这台机器形似潜水艇,不过身形小巧轻便,螺旋桨和探照灯一开,便能摇身变为水下电子眼,可自由穿梭百米。这是蛟川街道今年6月新添的智慧巡河设备,刚“上任”一个月就为街道治水工作帮了不少忙。

前段时间,蛟川街道接到居民投诉,清水浦池塘散发异味,影响周边居民生活。工作人员立刻带上新设备前往实地检查。

“根据水下无人机实时传输过来的画面,可以判断这个池塘是有人私接管道,将生活污水排入池塘,才导致池水发黑发臭。”蛟川街道城建办工作人员蒋帅说道,在水下无人机的帮助下,工作人员很快锁定了污染源头,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后续处理工作。

“以前河道有此类情况发生时,排查工作需工作人员下河检查每个排水口,这会耗费很多时间和人力,人工费用也比较高。有了水下无人机后,不仅节省了人工费,还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精准治理更进一步。”蒋帅表示。

同时,蛟川街道平日里还会通过空中无人机开展巡河,借助其视野广、机动性好、时效性强、巡查范围广等优势,让辖区的生态环境监管拥有了“千里眼”。

除此之外,该街道临江小区的智慧雨污分流项目也提上了日程。项目总计投入约100万元,预计11月就可以交付使用,届时小区的排口便装有物联网智控装置,实现晴天闭合、雨天开启,做到提前雨污分流。同时,安装高清摄像头和传感设备,通过远程智能管理,实时监控排口情况,获取数据,为雨水管道安插上智慧管网源头保险。

5G无人机巡查河道,水下机器人穿行涵洞探测隐患,智慧管网守护居民区水域健康……这些智慧联动的工作模式,让蛟川街道实现了“水陆空”全方位监管,有效提升了水域治理的工作效率,为实现辖区水环境质量稳中向好提供了有力保障。

据了解,蛟川街道接下来将运用物联网、大数据、数字孪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打造全域化的智慧治水平台,实现数字化场景、精准化决策,用数字“智水”助力辖区美丽水环境建设。



(免责声明:整理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分享到:
登录 之后才能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