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十五载护“一江碧水” ——记南京海事局危管防污处副处长陈立章
发布时间:2024-07-08 16:08:32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查冰凌 张健 浏览次数:

图为陈立章(左一)给船员宣传船舶污染防治和长江大保护相关要求。


清晨的长江南京段江面波光粼粼,随着薄雾散去,一艘艘货船的身影逐渐在江面上显现。不远处的锚地,数十艘货轮整齐有序地排列着,等待卸货。

在这繁忙的江面上,一个身影格外引人注目,他就是南京海事局危管防污处副处长陈立章。今年是他从事长江船舶污染防治工作的第15个年头。15年来,他始终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实际行动,守护“一江碧水”。

晨曦微露,陈立章已与同事们一同登上船舶,开始了一天的巡查工作——检查防污染设备的运行,监督船舶污染物的送交情况。

检查船舶并不是一件易事,很容易忽略一些细节,但十年如一日的坚守,早已让陈立章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别看有些船的铅封还在,但实际上阀门是打开的,如果有污水就会直接排到江中。”陈立章指着铅封说,“还有些以船为家的内河船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强,如何转变他们的思想也是一个难点。”

陈立章深知,改变传统船舶船员生产生活习惯,确保船舶污染物不入江意义重大、任务艰巨。

2019年,江苏在全国率先提出“一零两全四免费”船舶污染防治新机制。

什么是“一零两全四免费”?陈立章解释,“一零”是指零超标排放;“两全”是指水域、污染物种类、主体的全覆盖,生活污水、生活垃圾,还有污水等的全接收;“四免费”是指免费锚泊、免费水上交通、内河船舶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的免费接收。

刚开始,将新机制落到实处并不顺利。“很多船员的生活习惯早已养成,我们只能一次次地登船、点对点进行沟通,引导他们转变想法。”陈立章回忆道。

经过不懈努力,如今,这一机制已在沿江11个省市推广,并被写入《江苏省长江船舶污染防治条例》。“新机制运行后,最大的变化就是船员保护长江、自觉守护水域环境的共识达成了,实实在在地改善了长江的生态环境。”陈立章对此感到十分欣慰。

化工工业是南京的支柱产业之一,由于原料和产品均需通过水路运输,给长江生态环境带来一定威胁。陈立章说:“在这个背景下,对载运危险货物船舶的风险管控显得尤为关键,我们必须对船载危险货物实施高效监管,确保长江生态环境的安全。”

然而,随着船舶数量的不断增加和危化品种类的日益复杂,传统监管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实际需求。

陈立章迎难而上,带领技术团队积极探索信息化监管新途径,致力于通过技术手段提升船舶污染防治的监管效率。经过长时间研发和实践,他们成功开发出“智能危管2.0”系统。

“这套系统集成了先进的数据分析、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等功能,能够对船舶进行实时风险评估和监控。通过收集船舶的航行轨迹、货物信息等,系统能自动分析出潜在风险因素,并及时预警。”陈立章介绍。

同时,陈立章还与同事一起制定了一套综合评估机制。该机制会根据船舶的历史记录、安全记录、所载货物危险程度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对船舶进行分级管理。陈立章表示,对于风险较高的船舶,他们将采取更加严格的监管措施,力求大幅降低船舶事故风险,从而避免在运输过程中对长江生态环境造成污染。

作为长江生态环境的守护者,陈立章对长江南京段98公里的干线水域、280余公里的岸线重要生态要素和应急防护力量了然于心,这也为他做好长江油类等污染应急处置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消除了污染物对居民生活用水和长江生态安全带来的隐患。

一条条创新举措、一次次现场检查,这些看似枯燥的工作就是陈立章15年来的日常,也是他践行长江大保护的生动实践。


分享到:
登录 之后才能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