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条重点区域一级支流水质达到考核目标 广州天河区水质持续改善
发布时间:2024-05-06 11:12:36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郑秀亮 浏览次数: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近年来坚持深入推进水环境治理,全区13条重点区域一级支流水质均达到考核目标,其中5条河涌优于考核目标1个水质类别,30条河涌持续保持不黑不臭、“长制久清”,2023年地表水环境综合指数改善幅度位居广州全市第一。

据介绍,广州市天河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治水工作,2023年以来,组织召开区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污染防治专题会等会议8次,研究部署水污染防治工作。区级河长、区河长办现场协调、督导400余次,发出督办通知、通报66份。区人大常委会、区政协充分发挥监督作用,组织专题督导调研12次,协调、督办水污染防治、合流渠箱改造、排水单元达标建设等工作。区纪委监委对小微水体、边沟边渠等开展明察暗访,并通过《民情速递》专项通报。

为落细落实各项水污染防治措施,天河区出台《广州市天河区2023年水污染防治工作计划》《广州市天河区2023年河长制湖长制工作要点》《天河区跨区河涌协同治理实施方案》《天河区2023年强化“散乱污”场所清理整治工作要点》《广州市天河区珠江水系治理工作方案》等专项方案,并印发天河区水务高质量发展任务书。

在治理举措上,天河区深入贯彻“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坚持系统治水理念,不断探索水污染防治工作的有效方法、有力举措,成功打造“源头治理、自然修复、灰蓝协同治理”的河涌整治和低碳生态修复“猎德样板”;在车陂涌开展城中村截污纳管及自来水同步改造,开创性实施“源头减污、源头截污、源头雨污分流”的“三源”治理,入选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典型案例;在深涌中支涌实施“揭盖复涌”,推动水环境与人居环境一体改善,展现“岭南水街”风情,再现历史文化名村活力,作为先进示范案例在全国推广;推进车陂涌等申报美丽河湖,全面打造新时代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的天河样板。

治水过程中,天河区坚持强化科技赋能,充分运用无人船、无人机等科技手段,深入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2023年完成全区入河排污口“查、测、溯”工作,新增登记排污口455个,并持续进行动态监督管理。借助正射影像分析河涌周边疑似污染情况,辅助涉水污染源排查。持续推进水体水质信息公开,通过在猎德净水厂出水口设立出水水质公示屏,实时公示出水水质情况,接受群众监督。

天河区全面部署推动河湖保护治理工作,“区、街、片、村居”四级河长履职尽责,2023年以来,全区河(湖)长累计巡河约2.2万次,推动解决问题1800余个,做到守水有责、守水担责、守水尽责。建立违法排水行为联合处置机制,开展涉水污染源排查整治行动,检查涉水工业企业160家,全类型全覆盖排查整治涉水污染源问题1500余个。持续深入推进“散乱污”场所综合整治,落实“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对“散乱污”场所发现一宗、整治一宗,共清理整治“散乱污”场所120个。



(免责声明:整理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分享到:
登录 之后才能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