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督察为何聚焦水环境基础设施?各地如何补齐短板弱项?
发布时间:2024-01-25 10:22:55 来源:水经再注 作者:本站编辑 浏览次数:

   第三轮第一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集中通报了5省水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问题。从通报的典型案例看,督察组更加关注排水管网排查整治工作进展、岸上污水收集处理效能、已整治水体的水质稳定性。这表明督察不仅关注工作开展了没有,更关注效果怎么样、措施到位没有、能否长效保持,体现出督察工作的延续性、系统性和科学性。

    督察一直关注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情况,同时推动各地水生态环境治理从治理黑臭到治理源头污染转变。经过几年的持续推进,污水收集处理从推动污水处理厂实现县以上城市全覆盖,向乡镇全覆盖递进;污水处理设施从早期注重污水处理厂建设,向厂网并重、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联动推进;污水处理标准向一级A乃至清洁化排放迈进,取得了积极成效。此外,各地因地制宜推进污水处理厂尾水生态湿地建设,提高尾水生态安全性,实现尾水从工程水向生态水转变。

    黑臭表现在水里,问题在岸上,解决的关键在排口,实质是管网。当前管网的重点和难点在三级管网和入户管网建设上,质量普遍偏差。不同时期建设的管道,标准和质量差别较大,尤其是早期的砼污水管道沉降、破损、渗漏、腐蚀、淤积较为严重,之后建成的管网大多采用PE等化学管材,但变形、破损等问题仍然普遍。

    截污纳管工程质量差。由于调查评估不足、工程设计缺陷、截流不彻底、施工质量差等情况,在工程施工中存在溢流墙、检查井、密封接口等各种问题,污水管水位长期高位运行,造成截留井溢水问题时有发生。还有采用箱涵截污等大截排系统做法,但运行后截污效果却越来越差。

    雨污混流改造难度大。大部分城市多种排水体制并存,雨污混流特别是三级管网中合流管大量存在。老旧小区受建筑密度、建造年代久远等条件限制,其汇水区管网质量普遍较差,改造实施难度大,甚至一些新建小区也存在管网建设未覆盖等问题。

    雨污分流不彻底。一些区域虽然已经完成雨污分流管网建设改造,但是实际运行中,由于污水管漏接而渗漏进河水、错接雨水管造成雨污水合流入河、管道沉降脱节或堵塞导致片区污水管网运行不畅,存在污水溢流入河、直排入河现象,特别是在降雨量增大时,现象普遍。

    彻底解决溢流污染,实现晴天不排水、雨天无污水,必须坚持规划引领、查漏补缺和控源截污共同发力的方针。

    制定长远的污水管网建设改造规划。污水管网是系统工程,也是地下隐蔽工程,与城市开发建设活动密切相关。建设完善的污水管网并非一日之功,既要着力当前,也要着眼长远,面向2035年现代化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目标,提高大中城市生态环境治理效能,推动中小城市和县城环境基础设施提级扩能,制定长期的污水管网建设改造规划,再分解到五年计划里,逐年开展管网建设和雨污分流改造,坚持久久为功。

    高度重视雨污管网查漏补缺,并留足排查整治时间。城市地下管网规模大、密度高,加之老化现象比较严重,因此全面摸底调查十分重要,同时也要给地方留足时间,提高排查成果质量和整治效果。解决污水直排、山洪水倒灌、管网功能性缺陷等问题需要当机立断;而解决地下水渗入、雨天溢流污染、管网结构性缺陷等问题则需要系统长远的治理思维和措施。

    在控源上,把控制污染源和“清水”源结合起来。不仅要从源头上控制进入水体的污染源,也要控制进入污水管网的河湖水、地下水等“清水”源。精准科学有效实施山洪水截流、河湖水倒灌、地下水渗入等封堵措施,实现排水系统清污分流、分质分流。既防止污水“跑冒滴漏”进入环境,也防止外水倒灌鸠占鹊巢;既降低污水管道的运行水位,又提高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浓度。

    在截污上,把管网工程和科学截污结合起来。扎实开展排水口排查,实施雨污混流排水口截污措施。合理设置排涝设备,降低河道水体晴天时的水位,防止河湖水倒灌。做好内源治理,全面开展污水管网的清淤养护工作,保证管网高质量建设和高标准管护。

    来源:中国环境报



(免责声明:整理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分享到:
登录 之后才能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