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河改变一座城 20余年流域综合治理,圭塘河重筑人水关系
发布时间:2024-01-12 10:23:05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邢彭 刘文馨 陈谱 浏览次数:

“现在环境变好了,原来的臭水沟变成了公园,成了我们饭后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在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井塘村居住了近60年的村民余礼湘在谈及圭塘河发生的变化时,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河流,城市的灵气之源,百姓的栖居之选。圭塘河是长沙市内一条绵延千年的城市内河,是浏阳河和湘江的一级、二级支流,在充分发挥“毛细血管”作用的同时,其流量会补给到湘江、洞庭湖,最后汇流至长江。它的生态品质在推动城市宜居、片区经济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记者近日走进井塘村,发现这里河水清冽、河岸碧波涌动。很难想象,圭塘河经历了20余年治水,从此前河水清澈到而后一度浑浊,又到如今碧波涌动,是什么让圭塘河重新“活”了起来?它和长沙这座城市有着怎样的故事,又是如何解构和重塑人水关系,成为人们诗意安居之所的?

◎靶向发力、全流域综合施策,圭塘河碧水重现

20世纪90年代,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工业污染与城市过度开发等一系列问题,河流开发与保护失衡的局面也随之出现,圭塘河污染日趋严重。再加上圭塘河水流量不足、自净能力差等原因,导致河水水质越来越差、河湖生态也不断退化,圭塘河一度成了令人们叹息的“臭水沟”。

“以前,圭塘河旱涝分化明显,而且河水污染严重。枯水期水面狭窄,甚至出现断流的现象,丰水期又涝灾频发。而且,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直排入河,加上沿河两岸的蔬菜市场、生鲜市场产生的废弃物乱丢,导致河道中堆积的垃圾越来越多。”圭塘河民间河长彭拥军回忆道。

治水,刻不容缓。长沙市邀请专家为圭塘河“把脉问诊”,从自净能力、排污能力、流域生态等多方面提出一系列治理建议。随后,长沙市出台《圭塘河流域水环境污染综合整治规划》,雨花区还成立了“圭塘河综合整治指挥部”,整合生态环境、水利、农业、园林等多部门力量共同发力,一场治水战役全面打响。

“为让圭塘河碧水重现,雨花区从源头治理入手,兼顾左右岸、上下游、地上地下、城市乡村,整体施策、多措并举。”长沙市生态环境局雨花分局生态环境科科长黄平告诉记者:“在对圭塘河流域进行全面排查时,发现地下管网缺失严重、管网老化破损问题严重,污水收集能力也不足。”

靶向发力,雨花区先后对圭塘河流域内重点排口、支流水系实施雨污分流改造,共改造管网23公里,截污排口119个,新建截污管网约70公里。针对圭塘河源头水量不足的问题,雨花区从浏阳河引水到圭塘河上游,每天为圭塘河补水约23万吨,并通过净化工程,将尾水再生回用至圭塘河。

“针对圭塘河实际问题,我们对所有直排入河的排污口进行摸查,统一规划,污水通过管网被集中送去污水处理厂处理。随后,圭塘河的水环境发生明显变化。”黄平说。

随着治理的不断深入推进,雨花区又将治理思路转向由点到线再到面的全流域综合施策。为河道实施常态化清淤疏浚,累计外运淤泥总量20万立方米;关停整改圭塘河沿线排污企业上百家,拆除违法建筑近300万平方米;修复缓冲带20公里;利用人工植物群落在两岸沿线实现自然生长和自我演替,改善圭塘河周边生态环境和人文景观;对大型排口进行智能化改造,建立流域水文、水系水质、管网水力及河道防洪4套数字模型并耦合联动;推行政府河长制和民间河长制相结合,联合环保公益组织共促全民治理……

经过多年的综合治理,圭塘河的碧水,回来了。

◎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入河岸建设,让河流自由“呼吸”

对于圭塘河的改变,生态摄影师刘科深有感触。他有着十余年参与巡河环保志愿活动的经历,这也造就了他专业的环境“功底”。因一次河流摄影作品投稿获奖,他开启了巡河拍照的日常,从2010年开始,便用相机镜头记录着圭塘河的点滴变化。在他的电脑里,存有上万张关于圭塘河的照片,他对这条河在生态上的变化有着细致入微的观察。

来到圭塘河岸雨燕湖旁,记者看到美人蕉、亮叶朱蕉、翠芦莉等水生植物摇曳生姿,河流、湿地、边岸阶梯有序相连,层次分明。然而,看似平平无奇的排列却有着深层的含义。

“治理过后的圭塘河将海绵城市的理念融入河岸建设中,雨季丰沛时,边岸阶梯可以吸附雨水和洪水进行蓄水;到枯水期时,再通过边岸阶梯层层净化,缓慢地向湿地进行排放,作为河流的生态补水。”刘科向记者介绍道。

河流、湿地、边岸阶梯让圭塘河变成一个“有血有肉”的生态系统。下雨时可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又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圭塘河像海绵一样会“呼吸”。在一呼一吸之间,圭塘河实现了“水体无黑臭、小雨不积水、大雨无内涝”。

这样看似平常却又巧妙的设计在圭塘河还有很多。走在圭塘河岸旁,记者注意到,与很多地方用水泥或大理石硬化河岸不同,圭塘河河岸更多的是用草坪代替。“我们通常觉得草坪是作为城市美化或园林建设用的,但其实草坪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它能对城市中的降尘起到缓冲带的作用,雨水会将地表微小的污染物冲刷到草坪上进行生物降解,避免污水进入河流。”刘科继续向记者介绍。

另外,在河岸的规划设计方面,圭塘河也有巧妙构思。城市河流主要的功能在于泄洪,但圭塘河两岸在规划设计之初,就在保障泄洪功能的同时,将河中的洲岛和河漫滩保存下来,为野生动物提供了许多安全的栖息地。走在圭塘河旁,记者不时看到有水鸟和野鸭在洲岛上停落和休憩,洲岛与岸边之间形成天然细窄的河道。

“我记得在十年前,圭塘河岸旁停留的野生动物种群很少,只有一些白鹭。但从2018年开始,我发现河边的物种明显增多,仅记录到圭塘河的鸟类就有43种了,说明生态环境逐渐变好,为这些野外种群提供了安全栖息地和充足的食物。”刘科说。

十余年来,刘科看到了圭塘河生态环境的明显变化,也见证了圭塘河从治理后的景观河逐步变成一条生机勃勃的生态河。在他看来,如今的圭塘河更像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连接着城市万物,重塑着人们与河流的关系。

◎创新发展模式吸纳社会资本,实现生态价值转化

绿水青山处,金山银山生。长期治理所需要的大手笔投入,曾是雨花区政府面临的难题。“每改造一个排污口就要投资上千万元。”长沙市雨花区国有资产经营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陆文钦说。

仅靠政府财政支出既不现实,也无法形成长效机制。于是,圭塘河治理开始向市场寻求解决之道。2017年4月,雨花区政府成立了圭塘河流域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开展流域两岸治理、开发和运营管理。公司于2018年12月并入长沙市雨花国资经营集团,积极探索实现生态价值转换。

“按照‘分段治理,分步推进’原则,我们把圭塘河分成了5段,每一段既是生态公园,也是一个因地制宜的产业园。”陆文钦向记者介绍,在对流域开发过程中,还积极探索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尝试用“政府直投+区平台公司与社会资本合作+社会公益团队协同全民参与”的方式,一改往常依靠政府投资的单一局面。

创新发展模式、吸纳社会资本、完成自我造血、实现生态价值转化,是雨花区对“两山”转化的有益探索。

2022年,圭塘河井塘段溪悦荟海绵公园开幕。“公园建成后,物业运营收益约6000万元,河段内文化旅游、生活服务、运动休闲、数据信息等绿色生态产业不断集聚,实现以园建园,以园养园。”陆文钦说。

近年来,雨花区通过流域综合治理,深入探索生态价值转换实现方式。目前,已探索形成一批具有雨花特色的“两山”转化路径。在圭塘河源头跳马地区布局推进了湖南省花博园、省花木产业示范园等生态项目,打造出精品花木种植基地,培育出民宿、赏花、采摘、研学等新兴旅游业态;雨花经开区6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正在集聚,一个个绿色产业正拔地而起;圭塘河下游入浏阳河段,作为中非经贸先行区的核心区,带动“非品入湘”“湘品出海”,推动对外贸易持续增长……

2023年10月底,生态环境部公布了第七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和全国第二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圭塘河均位列其中。

河流,是城市发展的见证者,城市的发展映照在岁月的长河中,也在河水的流淌中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圭塘河的转变,实现了河与城相依相伴,河与人呼吸与共。

收获了“金名片”,圭塘河也将再出发,续写踏浪而行、美丽蝶变的故事。



(免责声明:整理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分享到:
登录 之后才能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