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汪清河水质缘何实现“三连跳”? 查清“病灶”,更换污水管网,完善雨污分流
发布时间:2023-10-10 15:22:48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潘瑜 浏览次数:

漫步在吉林省汪清县政府对面的汪清河畔,“一行白鹭上青天”的景象引来不少市民驻足拍照。

“这段时间,上下班经过景观桥附近,经常能看到白鹭在河中觅食,以前这里常有野鸭子,但这个羽毛雪白、脖子细长、乌黑长腿的白鹭还是头一次看到。”市民李生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惊喜地说。这两年,汪清县的生态环境变好了,迁鸟也来这里栖息了。

汪清县是吉林省延边州地区的一个边陲小县,距俄罗斯边境40千米,距朝鲜边境仅18千米。小县城自然资源丰富,其中,林地面积为18.7万公顷,占全县总面积的89.4%。

汪清河是当地的母亲河,由东向西穿城而过,汇入嘎呀河,最后流入图们江。曾经,汪清河一度“失色”,经过多年的综合施策,河流由2019年的劣Ⅴ类水体改善至现在的Ⅲ类,水质可谓实现“三连跳”。

如今,汪清河已经摘掉了重污染的帽子,焕发出勃勃生机。河水清澈见底,两岸垂柳楚楚动人,白鹭在水中嬉戏,百姓在河边悠闲漫步,呈现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

深挖“病根” 查清水质超标“病灶”

记者从环境监测部门了解到,2019年初,汪清县西崴子国家考核断面水质为劣Ⅴ类,严重影响水生态环境。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制定《汪清县国考(省考)断面河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建立水污染防治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各部门各司其职,全力以赴查找产生问题的原因,下大力气加以解决。

为了提升排查工作质量,延边州生态环境局汪清县分局联合住建、水利等相关部门,通过增加断面水质例行监测频次、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强化污水处理厂监管等方式进行多维度排查。

“通过聘请专业团队采用智能机器人、超声排查+人工排查等方式,最终发现布设在河道内的污水管网及附属设施出现了漏点,导致生活污水直接流入汪清河并汇入嘎呀河,造成西崴子断面水质超标。”延边州生态环境局汪清县分局局长胡国龙回忆当时的情景时说。

出台文件、明确职责,找专业团队助力,找到了水质超标的原因。在那之后,一场水环境治理的攻坚战正式拉开序幕。

综合施策 谱写水清河畅乐章

由于管道存在多处漏点,汪清河上游河水倒灌进入污水管网,下游管网因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受限,管网内压力过大造成溢流。

要彻底解决污水在河道管网中的溢流问题,实现雨污分流,必须更换新管网。汪清县委、县政府在财政“吃紧”的情况下,投资1.7亿元实施污水管网提质增效工程,这项工程从2020年8月开工,历时两年时间完工。

据了解,工程涉及汪清街等23条市政道路,累计实施市政污水管网建设16.92千米,雨水管网建设15.55千米,同时,完成了既有小区公共建筑雨污水分流改造,实现市政污水由“水运”转变为“路运”的蜕变。

“水运”转“路运”,就是将原来铺设在河道内的老管网全部挖出废弃,新管网全部铺设于汪清城区主干道路地下,以便日后检修和维护。

项目的实施,保证了县城污水处理厂的稳定运行,使西崴子国家考核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Ⅲ类水体,切实改善了城市流域水环境质量。

汪清河中的污水管网虽然已停用,但仍埋在河道内。为进一步完善汪清河流域的防洪体系,改善汪清河流域生态环境,县委、县政府于2022年9月再投资6129万元,建设“汪清河汪清镇段河道治理”工程,通过堤防加固、护岸改造等措施,将原埋在河道内的市政污水管网全部清除。

据了解,工程计划改造汪清河护岸1112米,新建1处2500平方米的休闲广场,加固堤防1522米,新建堤防护岸1945米,维修损坏的翻板坝及河岸栏杆、立柱。目前,已完成汪清河干流工程段土方工程、混凝土基础施工及维修损坏的栏杆立柱,正在进行休闲广场基础柱、汪清河段上部结构施工和沙金沟河段基础施工,计划今年年底前主体工程全部完工。

“汪清县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工作重点,全力推动水污染防治工作,通过采取强化农业面源治理、加强农村生活垃圾管理、推进流域治理工程、强化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运行、加强河湖‘清四乱’、持续开展预警和同步监测等措施,水环境质量稳步提升。”胡国龙介绍说。

今年1月—8月,汪清县5个国控断面全部达到Ⅲ类水质,优良水体比例达到100%。

通过几年来的水环境治理,汪清河已经恢复了往日的生机,周边的配套设施也在逐步完善,即将建成的休闲广场将成为当地百姓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清澈的河水,让老百姓享受到了良好生态环境带来的“福利”。



(免责声明:整理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分享到:
登录 之后才能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