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头截污 中段管治 下游修复 上中下游共护乌苏里江水清江净
发布时间:2023-09-14 17:29:00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韦璐 浏览次数:

全长909公里、流域面积近19万平方公里,乌苏里江是中俄边境上一条重要的界河。它由发源于我国的松阿察河和发源于俄罗斯的伊曼河在黑龙江省虎林市汇合而成,再由南向北流经饶河、抚远等地,最终注入黑龙江。

一路奔腾,流经黑龙江省多地,乌苏里江的保水工作也需上中下游多方合力协作。近日,记者沿着乌苏里江,一路向北,见证了流域多地为守护一池江水付出的努力。

源头虎林

17处渔点撤离保护区

在虎林市虎头镇江畔,立着一座“乌苏里江起点”的石碑,这是乌苏里江在我国境内的第一站。作为乌苏里江在我国境内的起点,保水责任尤为重大。

乌苏里江在虎林市境内全长198.25公里,流域面积1627平方公里。为有效保护乌苏里江水环境,虎林市着重加强了流域生活污水处理能力建设。

鸡西市虎林生态环境局副局长边盈告诉记者,2021年以来,虎林市实施新建、改造污水处理项目8个,其中,迎春镇、854农场、迎春林业局共建1座污水处理厂,已于2022年底投入使用,解决了沿线生活污水直排问题,减轻了大王家断面水质改善压力。

大王家断面是乌苏里江虎头段上的一个国控考核断面。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其化学需氧量、氨氮和总磷浓度分别为25.25mg/L、0.58mg/L和0.15mg/L;今年上半年,三项指标浓度分别下降为16mg/L、0.55mg/L和0.09mg/L,断面水质类别也由Ⅳ类提升为Ⅲ类。此外,虎林市还督导5家污水处理厂实现稳定运行和“超净排放”,以支促干,改善乌苏里江水质。

优良的水质滋润了这片土地的生灵。虎林市境内的东方红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包括河流湿地、洪泛平原湿地、湖泊湿地、草本沼泽湿地等所有三江平原的湿地类型,是我国同等湿地自然保护区中保持最为完好的原始湿地之一。

2021年6月以前,保护区核心区域虎头渔场的渔点共17处,涉及捕捞作业人员共40人。“渔舟唱晚”的画面或许别有一番风味,但在作为生态建设核心载体的自然保护区内,却成为当地的一块“心病”。

为修复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守护湿地及乌苏里江水质,当地有关部门在核心区开展了渔业捕捞点退出行动。“行动围绕渔点房屋拆除、撤人撤网撤船、取缔渔业捕捞资格、妥善安置补偿相关人员等重点环节,稳步推进整治工作。同时,组织虎头渔场职工自行拆除渔点房屋、收起船只网具、撤出保护区核心区。”边盈介绍,一个月内,17处渔点的残余垃圾全部转运清理,区域内渔业生产活动全面禁止,植被面积恢复1150平方米。一系列措施有效化解了渔业捕捞对水生态环境破坏的风险。

中段饶河

“生态总长制”河湖管护全覆盖

从乌苏里江起点驱车约200公里,来到中段双鸭山市饶河县,记者听到了这样的评价:“如今,生活在饶河的市民都能切身感受到,水变清了,河道变美了,外来游客也会感到这里的水多姿、人多情,留下一段美好的‘饶河记忆’。”

这一变化源于饶河在护水工作上做出的体制创新——近年来,饶河县以水质改善为目标,加强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推出了“生态总长制”,集水利部门、林业部门、农业部门的力量,共同做好水文章。

饶河县水务局服务中心主任、生态“总长制”办公室综合协调组组长魏屹告诉记者,饶河水域资源丰富,整治江河湖库光靠水务部门力量单薄。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饶河建立了“多长合一”的综合监管体系。

“我们成立了县委书记、县长‘双组长制’的领导小组,设立县、乡、村三级‘多长制’总长和综合办公室,再往下一层则采用‘村聘’方式选用了460名兼职生态网格员,通常是村两委成员或高素质村民。他们管护河流600余公里,河湖管护实现全覆盖。”魏屹介绍。

饶河县四排赫哲族村的妇联主席黄维玲就是网格员,她承担着乌苏里江沿岸约6公里的片区维护工作。“每天早晚两趟巡护,发现小的污染问题就及时清理,遇到解决不了的大问题就往上报,不放过江边哪怕一个废弃水瓶。”黄维玲告诉记者,一个片区的网格员们都建立了微信工作群,在群里,他们每天都会上传带有时间、地点及天气情况的巡护现场照片。

除了制度创新,智慧化手段也在赋能饶河的水环境保护工作。

饶河县投入700多万元,建设了一套“互联网+智慧多长制”数字化综合指挥调度平台,并建立23个监测点位,开展重点区域航拍等项目,通过加强遥感监管系统和已有数字孪生设备建设,实现“多点多线收集信息、集中统一分析处理、实时在线分类交办、定期按时上报结果”,推进生态“总长制”工作高效运行,保障全县河流岸线的清洁、畅通。

下游抚远

禁渔、放流共促鱼类养护修复

抚远市,这座佳木斯市下辖小城,位于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交汇的夹角,也是中国大陆的最东端,因而有着“中国东极”之称。

鱼是水生态环境的“晴雨表”。抚远市位于乌苏里江下游,渔业资源丰富,在“两江”水域鱼类种群资源维护方面没少下硬功夫。6月11日—7月15日是黑龙江、乌苏里江干流及其所属支流、水库、水泡等水域为期35天的禁渔期。期间,在两大界江抚远段作业的264条船只全部停止捕捞、收网上岸。

禁渔首日,在黑龙江、乌苏里江抚远段,多部门联合对两大界江沿线复杂水域开展了“拉网式”排查,对易于藏匿船只的江汊、河沟、草丛等隐蔽部位逐个清理,渔船、渔具全部撤出作业场所(滩地),渔船实行集中管理、专人看管,不能集中管理的实行船机分离、船上岸、网入库的管理方式。

近年来,抚远市持续加大禁渔期界江管理力度,并依托边境执勤卡口,组织警力对重点地段、重要时段开展不间断巡防,严厉打击违规违法捕捞行为,促进了中俄边境界江流域的渔业资源保护。

为养护和恢复黑龙江、乌苏里江的渔业资源,抚远市还定期进行增殖放流。记者了解到,7月13日,中俄边境水域联合增殖放流活动现场,放流施氏鲟幼鱼27万尾、达氏鳇幼鱼7万尾。过去5年,中俄双方在黑龙江流域分别放流两种鱼类1000万尾、300万尾,促进了“两江”水域鱼类种群资源的养护和修复。

另一项大动作是水污染防治。8月初, 佳木斯市抚远生态环境局组织开展了乌苏里江、黑龙江流域执法检查,重点围绕船舶、港口污水排放、危险废物管理、船舶污染物和废弃物接收设施、污水纳管、是否采取围挡遮盖和其他防治扬尘污染措施等问题展开。同时,严格执法,对乌苏里江流域重点关注氨氮、总磷、总氮等指标波动问题,加强对水质下降断面上游检查,对东极广场上游的两家船只单位、3家养殖场实现了全覆盖执法检查,重点核查排污口21个。

遍行乌苏里江上中下游,沿线各地形成了齐抓共管共治机制,既有治污攻坚,又有体制创新;既有严格执法,又有柔性修复,推动乌苏里江水系水质不断改善。如今,站在江畔放眼望去,水面波光粼粼,山川历历在目。



(免责声明:整理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分享到:
登录 之后才能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