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标实施后,您需要掌握的嗅味相关知识(二)
发布时间:2023-08-02 16:35:32 来源:净水技术 作者:本站编辑 浏览次数:

文章导读

新国标(GB5749—2022)出台并实施后,由于两项嗅味指标2-甲基异莰醇(2-MIB)和土臭素(Geosmin)成为了强制指标,让不少水厂运营的工程技术人员“苦不堪言”,嗅味问题应当如何正确认知和如何合理应对?《净水技术》“水务一线”栏目通过梳理汇总各方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的观点,帮助您全面了解并应对饮用水中的嗅味问题。


水厂工艺对嗅味物质的去除概述


水厂中的常规处理工艺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对于嗅味物质的去除能力是完全不同的。常规工艺对嗅味物质的去除效果一般,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的去除效果相对较为明显。


01
常规处理工艺

水厂常规工艺对土臭素和2-MIB的去除效果均一般,平均去除率仅为30%左右。有研究发现,常规工艺中的混凝单元所去除的土臭素和2-MIB主要为藻类胞内部分(即通过去除藻类的同时实现对嗅味的有限去除),而对于已溶解于水中的嗅味物质基本没有去除效果。由于常规工艺对嗅味物质的去除效果有限,在原水中嗅味物质较高的夏季、秋季和冬季,往往容易出现出厂水嗅味物质超过新国标限值要求(2-MIB≤10ng/L,土臭素≤10ng/L)的情况,因此,需要采用深度处理进一步去除嗅味物质。其中,不同城市因天气、水源条件的不同,季节性的嗅味问题各不相同,以南京某中试项目为例,在夏、秋、冬三季应注意2-MIB的去除,在秋、冬季要注意土臭素的去除。


02
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

经实践证明,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可以有效去除2-MIB、土臭素、硫醇类、硫醚类、庚醛类等大多数的嗅味物[2],但臭氧-生物活性炭对环状缩醛及(双2-氯-1-甲基乙基醚)的去除有限(当臭氧投加量为1~2 mg/L时)。研究表明,通过增加预臭氧量有利于提高对嗅味物质控制的有效性。


03
水厂中针对嗅味去除的工艺路线

水厂中,根据嗅味物质的来源,主要分为针对藻细胞外嗅味物质的去除和针对藻细胞内嗅味物质的去除。


对于藻细胞外的嗅味物质,一般可采用物理法(吸附、膜过滤等)、化学法(臭氧氧化、紫外/双氧水高级氧化等)、生物法(生物活性炭降解)、组合法(臭氧-生物活性炭)等;对于藻细胞内的嗅味物质,主要通过去除藻类来实现,方法包括常用的澄清和气浮等除藻方法。


嗅味物质的主要去除工艺和方法汇总见下图:

         图片


结合理论与工程实践,对于嗅味中常见的土霉味、鱼腥味、腐败味、氯味和石油味现象,对相对应致嗅物质、有效处理技术和无效处理技术进行了总结。


水厂工艺对大部分嗅味物质的处理效果评价如下图,可作为参考:


图片


参考文献

[1] 于建伟. 饮用水嗅味:来源与控制[R]. 湖州:新国标下水厂嗅味问题解决方案专题研讨会, 2023.

[2] 刘宏远. 饮用水异嗅异味物质工程技术措施探讨[R]. 湖州:新国标下水厂嗅味问题解决方案专题研讨会, 2023.

[3] 陶昱明. 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对湖泊水源嗅味处理效果探讨[R]. 湖州:新国标下水厂嗅味问题解决方案专题研讨会, 2023.

[4] 王长平. 南方地区胡库行水源季节性2-MIB控制技术探索及应用实践[R]. 湖州:新国标下水厂嗅味问题解决方案专题研讨会, 2023.


预告
根据新国标(GB5749-2022),两项新增的强制性指标:2-MIB的限值为10 ng/L,土臭素同样限值为10 ng/L,对于供水全流程中最为核心的水厂工艺而言,应当如何有效去除嗅味问题?所可选用的去除工艺是什么?敬请关注本系列新国标实施后,您需要掌握的嗅味相关知识(三):源头到龙头的嗅味问题控制策略(1)。



(免责声明:整理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分享到:
登录 之后才能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