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红:坚守初心行健不息无问西东
发布时间:2023-04-06 16:19:36 来源:给水排水 作者:本站编辑 浏览次数:

2022年度水业人物

2022

年度水业人物,水行业的领跑者。

他们尺规绘世界,方寸绣乾坤;

他们为师有大道,治学亦有成;

他们倾心听诉求,真情解危难;

他们黑发已是奠基人,白首仍为开拓者!


年度水业人物评选活动由《给水排水》杂志社主办,得到了各协学会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秉承“公正、公平、公开、公益”的原则,旨在表彰年度具有突出贡献或杰出表现的水行业从业者。


图片

工程与技术贡献奖

万年红

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副总工程师/科研院院长,正高级工程师


,赞 


昆明西山脚下的愚公,云南滇池边上的夫子。他常年扎根一线、异地奔波,创建中南市政院昆明分院,舍小家顾大家;

他主持设计和审查工程项目数百项,勇于创新,精益求精;

他获得优秀设计奖、优秀工程咨询奖和科技奖20余项,追寻科技创新,求索新知;

他为水务环境事业永远步履矫健,坚守初心,矢志不渝。没有人是生来的勇者,责任催促他重装上阵。

2022年度“水业人物”工程与技术贡献奖获得者——万年红。


我1990年大学毕业,从北京到武汉,加入中国市政中南院,迄今整整33年,见证和经历了我国的改革开放、建设发展和我院发展壮大、转型升级全过程,从一名学生、实习生、助理工程师逐步成长为正高级工程师、总院副总工程师。


我的经历很简单,“一校,一专业,一行业,一公司”直线型,这在我们那一代人很普通,放到现在很多年轻人可能觉得不可思议,哪有这样从一而终的。“一校”,我1985年考入清华大学环境工程系,5年后的1990年本科毕业,之后没有进入任何学校进一步学习、深造,很是遗憾。“一专业”,学校学的是环境工程专业,从土建类院校给水排水专业转过来的环境工程专业实际上和给排水差不多,毕业后从事的是市政给水排水和环境工程专业,专业对口,学以致用。“一行业”,我一直从事的是市政水务环境方面的设计科研工作,幸运的是,30多年以来这个行业日益兴旺,未来估计还能持续繁荣20~30年。“一公司”,从毕业到现在,未离开中南院一天,在院内倒是经历了不少设计室、分院和部门,现在看来最终也是要从中南院退休回家了。


Part 1

行健不息,求实奉献

进中南院后我先后在二室(武汉)、三室(武汉)、汕头分院、昆明分院、科研院和总工办工作。1990年进院分配在二室,1992年被调整到三室,1993年至2000年连续待在汕头分院,2000年至2002年代表汕头分院常驻云南玉溪市,2002年底至2018年3月一直在昆明分院工作,2018年4月起回到总院武汉任职科研院和总工办。连续在分院工作时间长达25年(从2003年5月起至2018年4月),从未间断,其中在汕头分院7年,在昆明分院18年,总的算起来,毕业进院后至今将近80%的时间完全在外地分院工作。


图片

大学毕业时钱易老师(1994年评为我国第一批工程院院士)赠言


参与筹建分院,汕头出差7年

1992年邓小平南巡,改革开放进程加速,汕头经济特区范围和面积扩大,挪威政府贷款项目“潮州市竹竿山水厂扩建工程”即将施工。以此为契机,总院决定去汕头经济特区筹建分院,开辟市场。毕业在武汉工作两年多后,我被派往汕头,协助三院领导筹建汕头分院,是最早去汕头的两人之一,从此开始了我长达25年的出差生涯。


万事开头难,来到陌生城市,无项目、无业主、无政府资源,无办公场所和设计工具、无食堂、无车辆,因不懂当地方言潮汕话(若干年后才知道是正宗的我汉唐雅言),甚至连沟通交流都很困难,个中难处不经历是无法理解的。到汕头开始住在汕樟路华侨宾馆,租了2个标间。几个月后没钱了,我们在龙湖区龙湖村租了一套城中村农民的房子,环境条件恶劣。更让我没有想到的是,我们的主业之一是水厂设计,但那时的经济特区竟然连自来水都无法保证,喝的是小水泵抽取的浅层地下水,水质浑浊有异味。几年后,分院逐渐有了起色,我们在潮汕地区设计建成了一大批自来水厂,包括潮州市竹竿山水厂扩建工程、汕头市月浦水厂、普宁市莲花山水厂、澄海二水厂等。如今汕头分院已是我院总产值和人均产值最高的分院之一,几乎包揽了粤东地区的大型水务环保项目,当地众多的水厂、污水厂、供排水管网项目几乎都是由汕头分院设计,如早期的总规模80万吨/日、近期规模40万吨/日的汕头市月浦水厂,汕头龙珠水质净化厂以及总投资150亿元的练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群等一大批代表性的水务环保项目,在粤东、广东省乃至全国的社会声誉和行业影响力都很高。


我在汕头分院工作的7年多时间,得到领导、同事多方面的指导和帮助,设计了一批水厂项目,获得了不少设计奖项,技术水平、设计经验和经营管理能力也得到提升,对分院感情深厚,无以言表。


图片

1997年摄于广东普宁市莲花山水厂取水头部,正中间者


创办昆明分院,驻滇18年

1999年我院首次进入云南市场,承接了玉溪市二水厂二期工程设计,2000年5月我被汕头分院派到云南玉溪市常驻,并在当地成立办事处,负责玉溪市给排水规划和红塔区污水处理可研等前期工作,承接了潞西市(现在叫芒市)、丽江市、景洪市等一批垃圾填埋场设计。2002年办事处由玉溪市迁往昆明市,注册成立了昆明分院,自此我的主要精力就投入到昆明分院的筹建、生存和发展中了。昆明分院刚成立时,团队成员只有两人。同样地,无资源,无办公场所和设计工具、无食堂、无车辆,全省4500万人我只认识为数不多的几个人,“举目无亲,一穷二白”,所有这些和10年前汕头分院初创时期何其相似!不同的是,昆明话、玉溪话和省内各州市县的方言虽然也不好懂,但不像潮汕话那样永远听不懂,1年之后语言交流问题就完全克服了。为了拉近距离,我时不时冒出几句当地方言,现在碰到云南老朋友还是这样的习惯,活跃一下气氛。


昆明滇池北岸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是国家重点治理的“三河三湖”主要项目之一,该项目投资规模50亿,是当时国内规模最大的污水项目,也是较早的水环境综合治理和国内较早全部执行一级A排放标准的污水项目。可研投标竞争异常激烈,我院在国内10家甲级市政院全部参与投标情形下脱颖而出,成功中标该可研。之后我全程参与和完成了日贷评估工作,并中标北岸工程草海片区勘察设计,整个项目勘察设计费超过1亿元。分院的产值有了很大起色,也搬迁了新址,与建设单位北岸局和另三个片区设计单位(兄弟院上海院、西南院、广州院)合署办公。这是市政设计史上的一段佳话。


随着云南省“十一五”污水垃圾“两污”项目大力推进,昆明分院进一步拓展业务至云南省各州、市,到2012年,分院在云南省内污水垃圾设计市场占有率约30-40%。之后不仅完成了一大批水厂、污水厂设计和水环境治理项目,还陆续拓展了道路和地下综合管廊设计业务。多年来深耕云南省城建、市政和环保领域,将分院的业务做到昆明、玉溪、楚雄、大理、红河等主要州市,项目基本实现全省各州市全覆盖,团队也从最初2人扩大到30多人,办公室从居无定所、腾挪辗转到搬入现代化写字楼。


图片

2015年昆明分院设计团队,后排右三


2019年建院65周年的时候,我写了一篇回忆录《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汕头分院初创时期的回忆和现状思考》。明年(2024年)建院70周年大庆,打算再写一篇昆明分院18年回忆录,这对我本人、家庭、分院、中南院甚至本行业来讲都是有益的,希望能够按期完成。


图片

2004年摄于昆明滇池北岸工程可研项目部,左一


Part 1

精心设计,服务社会

匠心设计,奉献精品

2002年昆明分院刚从玉溪搬到昆明,得知一个全国性的给水技术交流会在昆明自来水集团龙腾大酒店召开,我从玉溪赶到昆明参加了这个会议,恭请哈工大李圭白院士和清华王占生老师各题写几个字,一直珍藏到现在。我从昆明到武汉的办公室里就一直挂着“精心设计,服务社会”、“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眼见心到。


图片
图片

哈工大李圭白教授、清华大学王占生教授2002年在昆明的题字赠言


工作30多年来,我先后主持设计和审查、审定了300多个工程项目,注重把科技创新成果运用到工程设计中,解决给水、污水、水环境综合治理、环卫和垃圾处理等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在城乡建设中贡献了一大批优秀工程。


带领团队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在云南省内设计的众多污水厂项目中,几乎所有的主流污水处理工艺、构筑物型式和主要设备类型都有应用。昆明分院用过硬的技术实力、优质的服务,为云南省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被云南省人民政府授予“云南省2008-2012年城镇污水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先进集体”光荣称号。长期连续坚守滇池治理,横跨三个五年计划,设计了以滇池北岸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为代表的的一批滇池治理骨干工程,为滇池综合治理和保护工作做出一定贡献。2001年评为高工,2006年在本科毕业16年后,39岁时按期在住建部评为教授级高工(现在正名叫正高级工程师)。


图片

汕头市月浦水厂工程获2001年度部级优秀勘察设计三等奖


图片

汕头市月浦水厂


图片

昆明分院获“云南省2008-2012年城镇污水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先进集体”


图片

“湖北省优秀工程咨询成果奖一等奖”


图片

滇池北岸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的标志性子项-昆明七污厂


早期在汕头分院负责的“汕头市月浦水厂”获2001年湖北省勘察设计“四优”二等奖及2002年建设部市政公用工程优秀设计三等奖,“广东省普宁市莲花山水厂”,获2001年湖北省勘察设计“四优”二等奖及2002年建设部市政公用工程优秀设计表扬奖。之后的“滇池北岸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获2006年湖北省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一等奖;“玉溪市污水处理厂工程”获中国勘察设计协会2008年度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市政公用工程项目)三等奖及2007年湖北省优秀市政工程设计二等奖;“楚雄市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获云南省2012年度优质工程一等奖。“云南楚雄市第四水厂及配套管网工程”,获2020年武汉地区优秀设计二等奖等。


我主持的设计项目和负责审查、审定的数百个项目,无一例外的我都到过项目现场,从承接项目到选址、施工、验收、运行,大部分都全过程参与,项目现场的情况一清二楚,无论是业主、专家、设计院内部其它专业人员、施工单位、供货商等电话或者远程提出的问题我脑袋里马上能反应出来,提出解决方案。这一点常令一些人好奇,万工不在现场怎么那么了解情况,给出的办法都是合理有效的。无它,眼熟脑熟罢了。


图片

2019年重返楚雄四水厂进行设计回访,左二


感到欣慰的是,我作为设计负责人承担的设计项目和作为审查人、审定人完成的数百个工程项目,无一例出现质量和安全事故。无论是设计的水厂、污水厂或者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还是垃圾填埋场、市政道路或者河道水系整治项目,都在稳定高效发挥作用,为老百姓和当地城市、社会尽职和持续服务着,每想到此,心中感觉非常充实、自豪和幸福。有时在手机地图上查看广东潮汕地区星罗棋布的自来水厂和遍布彩云之南、红土高原、云岭大地上的水厂、污水厂和垃圾填埋场,自豪感和满足感油然而生,那里留下了我们的遍地足迹,辛勤汗水,欢声笑语,当地业主和朋友们的真诚友谊,以及逐渐逝去的青春和芳华岁月...


评审咨询,服务社会

长期的一线锻炼和摸爬滚打,由于业务开拓和生存发展的需要,我的职业和专业是复合型的。既搞设计和技术,又从事经营和管理工作,既跑设计和工程业务又负责确立和审定技术方案,分院院长、总工一肩挑。既创业又创新,既搞设计又搞科研。在专业方面,从城乡给水到排水、污水处理,到水环境综合治理,再到环卫和垃圾处理,比较全面。完成的设计项目和科研项目,以及编制的标准规范、发表的专业论文、获得的各类奖项,上述每个领域基本全覆盖。这得益于我对行业的热爱、观察、理解和执着,对企业和团队的责任,以及较强的学习和适应能力,从实践中学习,从工程中学习,向前辈同行同事学习,向工程施工和运行操作人员学习。


专业和本职工作之外,我还积极承担行业和社会责任,担任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科技部等部委和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咨询评审专家,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给水、排水委员会委员、中国水协科技委员会常务委员,湖北省水协科技委主任,湖北省住建厅科技委城建专委会委员,《给水排水》 第八届编委,华中科技大学环境学院卓越工程师班业界导师等社会工作,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促进行业发展,积极奉献社会。


从2003年起,我作为专家开始参加各类项目的评审评估,为业主、评估单位和审批单位把关。迄今为止参与了数百个项目的评审工作,项目遍布全国各地,主要是云南省和武汉市,其中部分项目是作为审查专家组长。我把自己的经验从本企业扩展到行业,严谨论证,认真审核,服务社会。审查的项目在技术方案、投资、质量安全等方面还没有听说有一个出现大的问题。值得一提的是我还多次参加了国家“十一五”、“十二五”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规划等的编制、评估工作,以及国家水专项、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等课题的立项、评估和验收等工作,从更高的层面为各类规划、课题出谋划策和严格把关,贡献个人和中南院智慧。


仅2018年以来,在各类全国性技术交流和研讨会上不知疲倦地演讲40多次,平均每年10余次,疫情期间也未间断,网络视频直播4次,把个人和总院的设计科研成果和经验教训总结出来分享交流。


图片

2022青岛水大会暨青岛国际水展演讲


Part 3

勇于创新,多做贡献

2018年初,时值总院大力发展工程总承包、全过程工程咨询、科技创新和数字化转型发展,总院领导将我从分院“召回”总院武汉,任命为总院副总工兼科研院院长。我明白要“转行”,更换赛道,从“设计经营”转换到“科技创新”,服务我院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从设计到科研,从咨询设计方面的“老司机”到科研试验方面的“小菜鸟”,从“创业”到“创新”,从“赚钱发工资”到“花钱出成果”,我一方面迅速调整思维和工作方式,一方面积极带领团队围绕行业重大技术需求、企业发展实际需要开展课题研究、搭建平台、成果转化、制定标准,力争在新的赛道上为中南院、为行业做出更多贡献。近几年带领团队取得一些成果,也收获不少荣誉。


科研领头,解决实际需求

中南院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就设置有科研机构,并承担了数十项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创新研发是企业持续发展的续航力,总院每年要投入4~5%的营业收入用于科技研发,必须拿出有份量的科研成果并转化应用。


有幸一到科研院就作为国家水专项“十三五”课题“城市供水系统规划设计关键技术评估及标准化”的执行负责人全面开展课题研究工作。该课题由中南院牵头组织,与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市政院、北京市政院、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哈工大、同济大学、深圳市水务集团等7家参与单位共同完成。要对“十一五”以来饮用水安全保障 9 大类 22 项关键技术就绪度进行提升,涵盖了从“规划”到“设计”,从“源头”到“龙头”的取、输、净、配水的全过程。这是中南院有史以来组织承担的最复杂的科研项目,也是我回汉后总院领导交给的最重要任务。


图片

国家水专项课题会议合影,第一排左三


凭着多年的工程设计经验以及在昆明分院的团队管理和项目管理的经验,我迅速的对课题的目标任务和研究内容进行了消化,定期组织推进会,落实课题执行进度,及时把控研究任务完成质量,组织协调各方力量推进课题任务开展。4年时间,课题组走遍了全国50余座城市,技术验证范围覆长江、黄河、珠江等七大流域和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湾区等五大发展战略区域的重要地区,编制形成了20余项国家、行业、地方和团体技术标准规范,填补了国内多项标准空白,形成了4个技术集成报告,夯实了我国饮用水安全多级保障技术基础和标准支撑,提高了供水规划设计先进技术的工程应用水平,引领城市供水行业技术进步,为我国饮用水安全保障和居民用上高品质饮用水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同事开玩笑说:“万院长,您刚来科研院时还是黑头发,课题做完,头发都白了。”事虽如此,但我无悔,能带领团队完成国家级课题为行业做出贡献我倍感自豪,华发何妨。


我时常告诫团队成员,我们的科研要顶天立地,既要“仰望星空”,面向前沿方向,承担国家重大课题和研发计划,又要“脚踏实地”,立足于生产和工程需要;既强调创新,更要关注成果转化和工程应用。科研要坚持习总书记提出的四个面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没有创新的科研是傻干,没有应用的科研是白干”;科研要与设计、工程和实际生产需要相结合,“源于工程,为了工程”。


2020年初,武汉暴发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强烈的职业敏感性让我迅速意识到:疫情下的武汉,城市供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的安全问题也是疫情防控的关键。于是立即组织团队研究疫情期间城市给排水、医疗废弃物、环卫和垃圾处理等方面的应对措施,还主动联系武汉市水务集团和市排水公司,联合开展针对疫情防控与供排水设施安全运行保障技术课题研究。组织团队迅速整理出一本《水务和环卫领域防疫运行参考手册》,参与完成了住建部指导水务防疫的技术意见,为疫情期间全国各地城镇水厂和污水厂稳定运行提供技术建议。


图片

 疫情期间参加抗疫课题会议,左二


疫情期间,我还主动联合武汉水务集团、武汉排水公司等谋划了《疫情期间武汉水厂活性炭滤池供水安全保障研究》等4项给水课题、《疫情期间污水厂出水消毒标准和指标研究》等4项排水课题,获得武汉排水公司和总院250余万元的资金支持后,带着一支40多人的科研团队,冒着病毒感染风险、进场受限等困难,经过3个多月的鏖战完成了相关课题研究任务,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6篇,支撑保障了疫情期间江城千万百姓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用水和水环境安全。《疫情期间武汉市城市供排水设施安全运行保障技术研究与应用》获2021年中信集团首届科技奖二等奖,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三等奖。疫情后期,我也在全国性学术、技术交流会上,多次分享武汉市水务抗疫技术成果和经验,为多地免费提供水务设施运行的技术咨询。


图片

2021年科研团队在院实验室


平台基地搭建,赋能企业发展

搭建有分量的科创平台对于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应用和人才培养意义重大。近几年来,我带领团队围绕高品质供水、污水处理提质增效、水环境综合治理以及工业园区污水处理等行业技术需求,在武汉、东莞、珠海、绍兴等地建立了7个企业级中试基地,研究项目实现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成渝双城经济圈等重点区域全覆盖。2017年获批“武汉市企业研发中心”,2019年申请成立了“湖北省城镇给水排水和水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20年恢复了“国家城市给水排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南分中心”,2021年获批“市政给水排水技术湖北省中试基地”和“污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湖北省中试基地”,是同时申报成功两个省级中试基地的唯一单位,在总院第三届科技大会上成立中南院市政给水排水创新技术实验室,2022年获批“市政给水排水技术武汉市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平台”。


这些平台的搭建为后期课题的开展,指导实际工程设计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取得了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其中“污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湖北省中试基地”开展的“污水处理全流程中试”系列研究,开发了多种高排放标准污水处理和资源化技术工艺,在长江经济带等多个污水厂提质增效和水环境治理项目中推广应用。污水厂超深度除磷技术系列研究,出水总磷≤0.05mg/L,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昆明污水厂。“污水厂二级出水极限脱氮除磷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 获2020年中国水协科技奖三等奖。“城镇给水膜处理技术试验研究与工程应用”获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科技奖二等奖,“多水源水厂多种组合工艺的适应性研究及工程应用”获中信集团科技奖二等奖和华夏科技奖三等奖,“城市污水处理厂深度脱氮除磷工艺路线研究及应用"获华夏科技奖三等奖。中南院的武汉市级企业研发中心在2020年年检中以全武汉市总分第5的成绩获评优秀。


图片

武汉江夏污水厂强化脱氮除磷中试基地


图片

武汉龙王嘴污水厂高排放标准污水处理中试基地


图片

移动式工业园区高排放标准污水处理中试基地


图片

中国水协科技奖


图片

华夏建设科技奖


图片

陪同任南琪院士、章林伟会长参观我院中试基地


与此同时,充分发挥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作用,以博士后和院士团队技术骨干为主要力量,申报中科院和工程院与湖北省省院合作的科研专项课题。“两站”成功申报了中国工程院和湖北省合作项目“武汉市污水厂污泥处理处置战略研究”课题,同中科院水生所联合申报成功湖北省、中科院省院合作专项项目“以水厂污泥为填料的新型人工湿地强化脱氮除磷技术研究”。中南院也是全省唯一同时申请成功中科院和工程院院地合作项目的单位。通过这两个平台成功申报课题提升了我院的行业影响力。


我院市政给水排水创新技术实验室则针对设计部门和科研项目中遇到的给水、市政污水、工业废水、垃圾渗滤液等复杂水质开展了诸多实验室小试,包括C、N、P组分分析、预氧化、混凝沉淀、气浮、臭氧氧化、芬顿高级氧化、活性炭吸附等10余类小试,为设计方案和参数选择提供了数据支持,真正的立足实际生产需要解决问题。


图片

云南弥勒市水厂除硬度现场试验


图片

院内实验室指导硫自养滤料分析和小试


通过全方位搭建国家级、省部级和市级、企业级等多层级科创平台,有助于我院课题申请、试验研究、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同时加强了我院与高校、环保企业、水司等单位的交流合作,有效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对培养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引领发展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下一步我还将带领团队继续申报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和争取参与湖北省长江实验室,融入到国家和省地市的科技发展大局。


标准制定,引领行业技术进步

标准的制定工作是一项周期长,专业性强,综合能力要求高的工作,将科研成果进行标准化,对于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行业发展和提升我院行业影响力都有重要意义。意识到标准编制的重要性,近几年,我带领团队积极参与到国家、地方和协会各个层级标准的编制工作中,并联合高校、设计院、水务公司、环保企业、生产厂商等各技术研发、推广和应用单位进行标准化工作,及时填补给水排水行业标准空白,对于推动行业技术发展贡献了中南院力量。


2018-2022年,带领团队制修订标准100余项,包括国家、行业、地方、团体和企业标准。2022年科研团队主参编39项技术标准,其中31项协会团体标准、6项地方标准、1项企业标准,1项国家标准,进行了多项标准的启动、审查和报批工作。新立项16项、在编16项、发布7项;主编26项,参编13项。我院2021年获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首届标准科技创新奖的“标准组织奖”。


Part 4

坚守初心,无问西东

我从实习生、设计员做起,到专业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再到分院创始人、分院院长,总院副总工程师兼科研院院长,从事工程设计、设计经营管理和科研工作30余年,先后主持设计和审查、审定了数百个工程项目,参与多项国家水专项、主持和参与多项科研项目以及数十项技术标准、规范、规程编制,20个项目25次获得省部级优秀设计奖、优秀工程咨询奖和科技奖,发表专业论文30余篇。获奖证书一大摞,很多都记不住了。


由于防疫课题研究和持续科技创新方面成效显著、贡献突出,我带领的科研团队被授予中南市政总院、中信工程“疫情防控先进集体”、“2022年度科技创新先进集体”称号和中信集团“巾帼标兵岗”、全国金融行业“金融五一巾帼标兵岗”。同时,我也荣获中信集团“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中信工程“十三五先进个人”及“2022年度科技创新标兵”、中南市政总院“2020年度十佳先进个人”等荣誉。2021年推举为武汉市江岸区政协委员,2022年获评武汉建筑及勘察设计行业劳动竞赛“双十佳”活动“十佳建设者(外埠)”第一名和2022年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不完全统计,从2020年到2022年,三年时间科研团队获得的集体个人各类荣誉奖项共87项,硕果累累。从国家级、省部级、行业级、中信集团到市、区、中信工程(现为中信环境股份)和本院,各类各级荣誉和奖项全覆盖。


图片

全国金融五一巾帼标兵岗


图片

2022年中信工程“科技创新标兵”


一路走来,自始至终离不开中南院、中信工程领导的培养和关心,离不开前辈、专家、老师们的鼓励和指教,同事、同行们的支持和帮助,离不开家人、朋友们的理解、包容,在此也再次表示真诚感谢。


30多年以来,我一贯秉持母校“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行胜于言”的校风;践行中南院“求实,奉献,创新,和谐,共赢,卓越”的企业精神。始终保持奋进者的昂扬姿态,“Stay hungry,stay foolish”,多学、多思、多做,“Mind and hand”(MIT校训,既动脑又动手),知行合一,守正创新,“Of the Water,For the Environment,By CSMEDI”,“源于给水排水,为我国水环境改善、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中信集团、中信环境和中南院的智慧和方案”,这是我们创新团队的小理想和大目标。接下来我还要继续努力,壮大团队,带好队伍,培养人才,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把更多更高质量的工程、作品和论文写在祖国大地和绿水青山上,为企业、行业做出更大贡献,争取能至少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


最后和大家分享一下“85后”高龄母亲写的一首打油诗,祝她老人家健康长寿,也祝我们的企业和行业持续兴旺发达,伟大祖国绿水青山永驻!


水务专家

水务专家万年红,今天飞西明飞东。

全国城市都跑遍,管尔东南西北中。

为国为家作贡献,再苦再累不放松。

三十多年如一日,千辛万苦忍心中。

不图名声不图利,默默无闻立大功!

(2021.4.16作)


图片

荣获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


图片

2022年度水业人物获奖名单

图片
图片



分享到:
登录 之后才能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