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7-12 17:11:45 | 来源:中国环境报 | 作者:本站编辑 | 浏览次数: |
![]() |
巴斯夫聚氨酯(重庆)有限公司装置 |
![]() |
长寿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
长寿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长寿经开区)深入践行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环保作为事关长远发展的生命线,,切实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奋力打造世界一流园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材料高地。
长寿经开区是2010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服务面积119平方公里,累计开发面积达50平方公里,入驻企业957家,其中,环境风险企业196家。2023年,长寿经开区实现规上工业产值156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37.3亿元,实际使用外资1082万美元;工业投资181.7亿元;外贸进出口额100亿元。此外,长寿经开区在商务部230家国家级经开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列第36位,连续两年居西部第三、重庆第一。
高标准规划布局
系统提升体系防控能力
一是严肃规划引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结合长寿经开区地形地貌及产业发展情况,提前布局规划高于国家标准的水环境风险防控系统,实现长寿经开区化工区域全覆盖,确保事故状态下废水有效收集,不对长江及三峡库区造成水环境污染,推动长寿经开区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是严格建设标准。制发《长寿区企业安全环保标准化建设工作指导意见》,指导企业高于国家标准开展项目新改扩建;督促企业严格按照环评要求开展罐区防火堤、装置围堰、事故池及配套设施设计,化工企业严格按照《关于加强化工园区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要求对厂内污水管网进行可视化设计、改造。
三是强化科学论证。邀请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开展长寿经开区环境风险评估和应急能力提升论证,全面梳理长寿经开区环境管理现状,系统查找差距短板,针对性制定补齐措施,实现环境应急管理能力跃升。
高标准建设实施
形成严密防控体系
一是风险防控体系实现全覆盖。严把建设质量关,督促建设单位严格按图施工,把每一项规划、设计落到实处。从园区建园以来,通过多轮建设、改造,逐步形成企业罐区围堰47.54万立方米,企业装置围堰9.77万立方米,企业事故池34.28万立方米,片区事故池12.3万立方米,河道拦截50万立方米,总拦截能力153.89万立方米的五级水环境风险防控能力,总拦截能力在全国开发区中居于前列,有能力确保事故状态下废水不进入长江。
二是污水管网可视化实现全覆盖。2015年全面启动公共区域和化工企业污水管网可视化改造,目前所有化工、电镀企业均已改造完成,新建企业按照可视化要求建设,全部采用架空或管沟的方式明管架设,化工和电镀公共区域新建可视化污水管网36.5公里,污水渗漏、溢流风险总体可控。
三是突出强化沿江化工企业风险防控全覆盖。川维化工新建江边罐区、铁路罐区、黄桷堡事故池3座,新增事故废水防控能力3.8万立方米,企业事故废水/污水总受纳能力达12万立方米;实施川维化工雨污切换阀自动化改造、川维物流江边装船管线超声波泄漏防控等环境风险能力提升改造,全面提升沿江区域技防水平;卡贝乐降低甲醇暂存量(单罐液位不超过50%,实际保持25%以下)降低环境风险,新建废水拦截挡墙,形成区域四级水环境风险防控体系。
高效能运行维护
确保设施随时可用
一是开展专题调研,全面摸排现状。开展长寿经开区公共区域水环境风险防控设施专题调研,形成现状摸底清单和排查问题清单,问题逐一交办责任单位,确保问题整改打表推进、闭环落实。
二是完善巡查机制,确保稳定运行。完善“主体—管家—部门—管委会”四级巡查机制,制发《长寿经开区公共区域水环境风险防控设施巡查管理办法》,明确设施建设主体、环保第三方协管单位、管委会监督部门各自职责及巡查频次,常态化开展公共区域水环境风险防控设施巡查,发现问题立即交办整改,确保设施随时处于应急状态。
三是强化隐患排查,做好应急准备。加强长寿区、长寿经开区联动监管,理顺长寿经开区各部门环境监管职责,建立健全第三方联合联动管理机制,形成“企业排查—第三方服务—经开区督促—部门监管”四维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常态化开展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按照“部门双随机—经开区抓重点—第三方全覆盖”的监管模式,开展各类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
高科技智慧赋能
助力科学决策
一是建好智慧园区。2020年,长寿经开区启动智慧园区项目,按照“一网两平台”架构规划建设,以数据治理、AI治理辅助人工管理,聚焦智慧安监、智慧环保、智慧应急等十大智慧管理领域,搭建管理和服务的桥梁,提升园区智慧管理、智慧服务及对外宣传的能力,更好地服务企业和园区的规范、安全、绿色、高质量发展。
二是用好智慧环保。充实完善智慧园区、智慧环保平台,接入大气环境质量监控点位4个、地表水监测点位两个、有毒有害气体监测点位10个、企业视频监控信号407路,重要工序水电气计量设施、重点环保设施、在线监测设施传感器700余个,环保信息化监管手段不断丰富。
三是强化风险预警。建设晏家河水生生物毒性预警系统,设置晏家河上下游各1个预警站,实时监测晏家河水生生物毒性情况;完成土壤和地下水预防预警系统建设并通过专家验收,项目分基准年、动态年对长寿经开区共100余个点位开展土壤和地下水监测,监测并预警环境污染变化情况。
以实际行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助推生态文明建设。构建五级水环境风险防控体系是贯彻落实生态文明理念的重要举措,近年来,长寿经开区聚焦五维提质升级,推动四链协同融通,打造三个超级品牌,坚守安全、环保两条底线,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新材料高地,GDP增速等重要指标持续领跑全市,GDP含绿量不断提升。自2001年建园以来,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突发环境事件,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建设成效显著,绿色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实现了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双提升。
用防护之手筑牢了长江上游生态屏障。自五级水环境风险防控体系全面建成以来,妥善处理一般环境污染事故30余次,仅有两起次生环境污染事故用到第三级防控系统,其余事故均未出厂区便得到妥善处置,严守了“不让一滴工业污水流入长江”的承诺,长江长寿段水质多来年稳定达到Ⅱ类水质标准。2022年10月,长寿经开区五级水环境风险防控体系被重庆卫视《闪亮的答卷》系列报道;2023年12月,长寿经开区凭借五级水环境风险防控体系纳入生态环境部化工园区突发水污染事件环境应急三级防控体系建设暨“一园一策一图”试点园区名单。
用智慧之眼守住了园区环境安全防线。通过智慧园区平台,实现对长寿经开区生态环境情况“一屏知全局、一键达现场”。2023年,实时监测监控检测出数据3000多万条,发现隐患51处,及时督促企业开展整改治理,消除环境风险隐患,实现闭环管理,有效保障了园区生态环境安全。“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园区用智慧之眼守护环境,园区的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环境投诉连年下降,人民幸福感、获得感稳步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