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EPC+O模式,坚持“五统一”组织项目实施 晋城因地制宜治理农村黑臭水体
发布时间:2024-01-12 10:29:14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王璟 浏览次数:

自2022年山西省晋城市入选国家首批15个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城市以来,晋城市始终坚持上下左右“一盘棋”,按照统一规划布局、统一设计标准、统一施工运维、统一竣工验收、统一咨询服务“五统一”组织实施黑臭水体治理项目。

整治农村黑臭水体,事关康养晋城,事关乡村振兴,事关群众利益,晋城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在治理过程中,晋城市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探索形成了哪些新机制、新模式?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采用EPC+O模式,“五统一”布局顶层设计

位于泽州县金村镇孟匠村村南的锦绣湖,是在20世纪末建设的人工湖塘。因管护不力,附近居民向湖塘倒垃圾、排粪水,景观湖变成了垃圾坑,墨绿色的水体散发着刺鼻的臭味。不仅如此,每年汛期,锦绣湖的污水还会顺着渠道流入晋城人的母亲河——丹河。

据介绍,晋城市农村黑臭水体主要分布在丹河、沁河沿线,涉及6县(市、区)的46个乡镇162个行政村,水域面积为75.88万平方米,覆盖人口20.64万人。黑臭水体的形成原因包括农村生活污水污染、底泥淤积、生活垃圾和生产废弃物堆积、畜禽粪污污染等。

晋城市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项目采用EPC+O模式,即总承包方按照合同约定,对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及运营等实行全过程承包。项目以晋城市生态环境局为建设单位,总投资42259.75万元。项目从2023年1月开工,计划于2024年5月底完工,主要建设内容分为控源截污、内源治理、水系连通、生态修复四大部分。

2022年,以入选国家首批15个农村黑臭水体试点城市为契机,晋城市健全市级政府主导、法人主体建设运维、部门监管、村民参与的治理机制,按照“五统一”要求组织项目实施。

晋城市政府成立治理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全项目周期管理模式”,定期听取工作汇报并研究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的堵点、难点问题。市生态环境局委托技术咨询单位,从设计、施工、验收、运管等方面对水体治理路径进行专业评估及全过程指导;通过定期检查、抽查和随机检测等方式,对施工质量进行全面监督和把关。市政工程有限公司作为项目总承包单位采用“大兵团”作战形式,投入760余人(次)推进项目施工建设。

此外,项目全程主动征询村民意见,引导村民全程监督,统一管理运营厕所、污水、垃圾、保洁等事项。通过政府补贴、农户付费、企业支持等方式,保障管护运营经费到位。

创新模式分类施策,让“死水”变“活水”

黑臭水体的问题在水里,根源在岸上,核心在治理。

近年来,晋城市结合实际,扎实抓好控源截污、清淤疏浚、开源引水、生态修复等工作,坚持问题导向,因地制宜、分类施策,让“死水”变为“活水”,探索出多种适合北方农村的黑臭水体治理模式,为老百姓守护好乡愁水脉。

“有的项目充分衔接改厕,根据水源类型确定污水收集处理模式;有的项目根据用水需求和尾水去向,科学确定污水处理标准,缓解全市用水压力;还有的项目尽量盘活现有集中式污水处理场站收集能力,严格控制设施数量。”晋城市政工程有限公司养护管理一处处长田红武说。

以锦绣湖为例。治理前,考虑到污水处理后将用于村庄景观建设,计划适当提高污水治理标准。在治理过程中,项目方首先开展控源截污,对孟匠村与晋北社区5000人口的生活污水统一收集,并接入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管网;清淤疏浚,先后清理锦绣湖原有发黑发臭底泥5.76万立方米,疏通溢流口管道75米,实现隐性污染源100%全清理;为锦绣湖重新补水,种植水生植物,并建设相关设施,在美化环境的同时,进一步加强水体自净能力,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

“待到春暖花开时,种植的荷花、芦苇、连翘、大花金鸡菊、菖蒲、垂柳等植物将构建起环湖绿带,小型生态湿地和浮床微景观点缀其间。完成补水后的锦绣湖必将成为市郊一景,当地群众可以围绕这一景观水体,尝试农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子。”项目经理王文兵向记者描绘了锦绣湖的未来。

“五改同步”助力水体治理,蒙尘的“眼睛”重现清澈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变美的是乡村,受益的是群众。

泽州县高都镇岭上村是明初重臣兵部尚书张昺故里,也是第五批中国传统古村落、全省乡村振兴示范村。

岭上村内有两处水塘,一处原为村民饮用水水池,约有四百年历史,另一处为新中国成立初期修建而成。两处水塘被村民形象地称为岭上村的两只“眼睛”。

近年来,因无人管护和乱排乱放,两只“眼睛”一度成了纳污池。

2023年以来,岭上村以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为契机,同步开展改污、改水、改雨水、改厕和改电线通信入地等“五改同步”工作,综合采取控源截污、清淤疏浚、水系连通、生态修复等治理措施,使原来蒙尘变黑的两只“眼睛”重现清澈。这一变化,被岭上村的老百姓拍摄成短视频,分享在岭上村的官方抖音账号上,让全国的网友们共同见证古村落的新变化。

“岭上村的变化,不但帮助我们改善了村内的人居环境,更让我们找回了深埋在脑海中的乡情乡愁,助力我们村走上振兴的快车道。”岭上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张贝贝说。

这正是全市推动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的战略意义所在。坚持农村水体治理与乡村文化复兴、产业振兴一体推进,最大限度恢复水体景观和灌溉功能,让曾经的一条条臭水河和一个个臭水塘,成为当地老百姓“饭点广场”和庭院经济的“水缸”,为全市乡村振兴提供良好的支撑点。

“下一步,我们将以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为抓手,有效推进乡村生态振兴,让‘水清、岸绿、景美’成为乡村标配。”晋城市生态环境局土壤生态科科长崔超说。


(免责声明:整理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分享到:
登录 之后才能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