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上的力量北控水务集团拥抱数字化变革(下)
发布时间:2023-03-17 10:23:22 来源:北水拾光 作者:北水拾光 浏览次数:

在战略目标清晰、方法正确和保障机制有效的情况下,主干相对清晰,剩下的就是执行的稳健、基础的夯实、重点的突破和细节的雕琢。那么我们需要关注什么重点呢?


>> 基础类,基础夯实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 枢纽类,企业遇到的困境往往呈现关联性和复杂性,呈现千头万绪的局面,过程中如果能够找到枢纽,往往是带动解决其他问题的关键。


在北控水务数字化变革探索过程中,将以上环节的得与失进行概要的总结,指引未来的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重点环节:


01




夯实基础





基础就是地基,是对上层建筑的核心支撑。水务环保领域的数字化底层基础是什么?我们需要重点关注业务基础、技术基础、数据基础三类基础设施的构建。



业务基础


通常认为的业务类基础是主数据的规范和标准,因为主数据规范和标准是业务的规范与标准,数字化的前提是标准化,不是数据自身的标准化,而是业务的标准化,而且业务的标准化是业务协同作业的前提,避免“鸡同鸭讲话”、“驴唇不对马嘴”的沟通。标准前置于流程再造和标准伴随流程再造都可以,但是滞后于流程再造和数字化,带来的改造成本非常大。


技术基础


数字化的技术基础有很多,例如设施的云化基础架构策略、开发敏捷机制、容器化思维等,都是当前主流架构下的遵循。但是作为基础设施企业的北控水务,我们更关注的是设施实现数字化的前提,就是物联。


北控水务作为以行业应用为主导的企业,基础设施技术能力并非自身的核心能力,应该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把这部分能力全面交给公有云企业来支撑。那么留给北控水务的是什么?


01

是采用“物模型”理念,还原物理水厂运行过程中对设施设备工艺的模型刻画;

02

是明确每个信号的业务含义和使用价值;

03

是持续自控运维和信号连续性保障;

04

是基于信号的实时预警和智能控制应用;

05

是集团化管理下对持续部署和对外拓展的便捷性管理。


数据基础


这些年数据中台已经从概念发展到深入应用,中台本质是企业以发挥数据价值为目标的数据集成。北控水务的数据中台构建必须延续三阶段路径:


01

以伴随业务流程优化过程中的数据治理先行

02

伴随业务系统构建过程中的业务数据整合

03

在业务运行过程中的分析和数据价值应用


值得注意点是,三阶段要迭代推动,而不是业务系统建成后再启动数据中台工程,这样业务和数据才能相辅相承。


02




 枢纽解困





枢纽解困的关键,在于枢纽的识别。在复杂的业务逻辑中如何识别枢纽?其实逻辑并不复杂,就是把企业模型简单化,还原最本质的内容,就可以找到枢纽。


01

项目

基础设施产业虽然以基础设施为业务管理对象,但是作业的组织是项目;交付建设阶段项目是形成一个水厂的过程,运营阶段也可以理解为一个年度滚动的项目管理。所以我们真实管理的业务对象是“项目”,投资项目以标的合同为目标,建设项目以形成水厂为目标,运营项目以完成年度生产经营计划为目标,研发项目以技术产品迭代为目标。此外,内部变革、能力提升咨询、大修重置、法律诉讼等都是项目制。从业务端看,我们往往只关注其中的作业流程,但是从企业管理端看,项目是管理本质。

02

采购

如果说项目是目标、计划和跟踪,那么目标的达成要依赖资源。资源的供给靠采购来完成,采购是企业最大的经济来往,而且也是企业实现管理会计和成本分析的核心依赖。

03

合同

无论是哪种项目,包括所有采购,都最终以合同形成契约关系,而合同是业务动作合理性和成果验证的依据,是经济行为发生的根本依托。

04

业财协同

本质是生产行为转变为经济行为的过程,业财规则的合理性在于企业对生产行为的标准化和规范性管理。有效的业财协同是从财务结果反向寻找业务问题的依托。

05

经营模型

企业开展的所有业务都以最终价值为目标,每种业务都有自身经济量化的价值模型,这种价值量化模型是企业持续监控业务发展、遵循战略路径的手段。


一个企业即使业务没有完全数字化和流程化,这些系统也都有存在的必要性。而一旦每个作业领域启动流程再造和数字化建设,我们就会发现这样一个规律:业务系统优化都需要牵扯到以上系统的改造和对接。这就是“枢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所以在企业数字化变革的过程中,控制好枢纽是关键,是企业数字化路径顺利推进的核心。



本专栏共三篇“向上的力量”是对北控水务数字化基本策略的解读,写这三篇文章的本质是厘清数字化逻辑,更好地服务业务系统,助力集团转型变革与战略目标达成。


分享到:
登录 之后才能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