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顺差国,为何提出内循环?
发布时间:2022-11-04 09:22:41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本站编辑 浏览次数:

中国是世界最大贸易国,为什么要提出“内外双循环”,还说,极端情况下实行“经济内循环”?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


因历史遗留问题,世界上有几个算得上“经济内循环“的国家,比如:朝鲜、不丹、缅甸、伊朗,但除了伊朗,经济都很落后。


实际上,每个国家在发展中都会追求两样东西:效率和安全。但这两个东西很难兼顾,如果要效率,就不能啥都生产,比如本国不适合种粮食,就不能种粮食,专心生产服装。然后用卖衣服的钱来买别国的粮食。这样做虽然符合效率,但请问,你慌不慌,担不担心被别国卡脖子?


图片


一国能不能为了安全什么都自给自足?从粮食到能源到吃的、穿的、用的。


也不能。设想一下,什么都自己生产,你有相应的技术和相应的资源吗,你的劳动力便宜吗?你说,反正自产自销,东西不追求好,代价却是经济越来越落后,别国都在用汽车,本国还用马车,国家就有危险了。


纵观全世界,几乎没有国家愿意搞内循环,都愿意一块做生意。那怎么降低被卡脖子的风险,可以同别国搞好关系,你比如一块拉个群结个盟;或者多积累几个潜在的合作伙伴,哪天东边不亮,西边还能亮。


在这个逻辑下,一些经济体量较小的国家,便集中发展个别产业,也能在上游吃肉,比如:新加坡、以色列、还有一些欧洲小国。但像德国、法国、英国等老牌国家,经济体量大,但本国的市场小,发展逻辑也差不多,只是占领的高端领域更多一些。


图片


美国压根没有想过内循环,导致国内产业空心化严重。我们换个角度想,如果我国对美国进行全面封锁,美国在疫情期间,连呼吸机、口罩都生产不出来,它能撑多久?这么看,全世界各国都喜欢合作,不喜欢封闭。我国又是全球第一贸易国和最大的贸易顺差国,为什么还要在“外循环”之外,提出极端情况下“经济内循环”?


答案是:正是因为我国外贸增长太猛,才要避免最坏情况的发生。上一次我国作为世界第一贸易国和最大贸易顺差国,是18世纪的清朝。当时我国的茶叶、瓷器、丝绸、香料大量销往了欧洲,而欧洲工业产品却在中国没有市场,由此造成大量白银流向中国。当时世界霸主英国强行用鸦片撬开了我国市场,让我国白银不断外流,最终让我国从贸易顺差国变成了逆差国。


回到当下,面对中国外贸飞速崛起,作为世界霸主的美国不会坐视不管。从2018年对我国发起贸易战以来,美国对我国政治、金融、科技等多个领域进行了干涉或打压。在一些西方人的固有认知里,中国商品应该不超过5个部件。但如今,我国正在大量出口手机、汽车、平板电脑,并且还向新能源、5G、半导体、人工智能等高科技领域发起了进军。


图片


作为既得利益者的西方就坐不住了,他们认为国家也有阶层之分,你可以发展,但你得在下游为我打工,如果你来上游抢食,我就对你进行封锁、制裁。极端情况下,甚至断绝贸易往来。为了应对这一情况,我国主动做了最坏的准备,极端情况下进行“经济内循环”,自己玩自己的。乍一听,你可能觉得矛盾,为啥我们不断强调对外开放,又强调经济内循环呢。这其实跟造核武器的逻辑是一样的,我们可以不用,但不能没有,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从条件上来说,不同于别国,更不同于大清朝,我们这次真正具备了高质量内循环的条件。


首先从生产端,我们切切实实在食品、医疗、纺织、军工等各个领域没有短板,能最大程度保障百姓生活不受影响。其次,我们有全球唯一的全工业体系,具备以一国之力建立所有产业链的基础。而消费端,我们有14亿人的统一大市场,全世界谁也比不了,印度也有14亿人,但远远不是统一市场,消费能力更远远不如我们。


图片


因为我国有较丰富的自然资源,西电可以东输,南水可以北调;尽管一直以来我国的化石能源存在缺口,但一边我们正在加速发展清洁能源,一边四川和海南最近又传来捷报,两地分别发现了“万亿级大气区”,这让最近被能源卡住脖子的欧洲国家,馋得直流口水。


最后,是我国还有着强大的军事实力,前面所有都是0,而军事实力则是最重要的1,没有军事实力做支撑,分分钟就可能被别国用武力撬开大门,毁于一旦。我们并不希望内循环发生,但也要时刻做好迎接内循环的准备。


分享到:
登录 之后才能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