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高层频频加持,广西能否走出宿命论?
发布时间:2021-09-22 16:13:33 来源: 常思回 桂事儿 作者:本站编辑 浏览次数:

进入9月,广西迎来了全国独一份高光时刻:


9月10日,国家主席习近向第十八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致贺信;

9月10日,国家副主席王岐山在广西南宁出席第十八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开幕式并巡视博览会展馆;

9月16日至18日,中秋节假期前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广西玉林、南宁考察。

39e61ab2997ee9f0777742a75dfa5337.jpg

如果再把时间跨度再放长一些,今年4月25日至27日,习近平总书记前往广西考察调研,先后到了桂林、柳州和南宁,提出“四新”要求,定调广西未来新格局。

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背景下,中央高层频频加持西部省份广西,释放出强烈信号。多年来发展不尽如人意的广西,在不断叠加的利好之下,能否把握机遇走出宿命论?

壹•广西“好山”

常常听人说广西比较“山”,既有肉眼可见高低起伏的山,也有土白话中的贫困落后之意。

从地理地貌看,广西几乎推门见山。东有猫儿山、越城岭、海洋山、都庞山、萌渚岭、云开大山,南有大容山、六万大山、十万大山,西有金钟山、岑王老山,北有凤凰山、九万大山、大苗山、大南山和天平山,就连内部也被东北—西南走向的驾桥岭、大瑶山和西北—东南走向的都阳山、大明山切割,真是秀甲天下。广西地处中国地势第二台阶中的云贵高原东南边缘,两广丘陵西部,山地、丘陵面积占到了整个广西陆地面积的76.6%。

由此观之,广西的地形确实不太好,山多路远,严重阻碍了交通,但这并不是广西发展相对滞后的理由。但至少来说,广西拥有海岸线和岛屿,且北回归线横贯中部,气候温暖,雨水丰沛,光照充足,资源禀赋并不差。总而言之,广西的“家底”属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bb9ad683a5b1d6f3ed02601149f3f6f2.png

然而,实践看来,在不知不觉的二三十年的时间里,众多曾经和广西处在同一起跑线上的“小伙伴”,已经甩开广西不小的距离了,老百姓的日子还不是很富裕。

从最简单的经济数据看,1991年,广西的GDP是518亿元;1999年,广西GDP1971亿元,在全国排名第16;2020年,广西GDP达到2.2万亿元,不过在全国排名是第19,不升反退,发展速度明显落后,眼睁睁看着陕西、江西、重庆等兄弟省份跑在自己前头。尤其是人均GDP只有可怜的44671元,仅有同期全国人均GDP72447元的60%左右,排在全国倒数第三,严重拖后腿了。

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甚至是进慢了也是“退”。如今虽然穿山交通越来越多了,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了,但广西还是真的好“山”啊,似乎难以走出发展相对滞后的宿命。

今年上半年,广西GDP为11787.04亿元,同比增长12%,比国家同期水平低0.7个百分点,对于“后起”志在追赶的广西来说,显然不是十分理想。

贰•打烂“好牌”

在全国存在感不强的广西深知,自己的“家底”并不殷实,但幸运的是能经常摸到“好牌”。

第一张是“改革开放牌”。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改革开放大潮中,广西其实也是有机会的。早在1984年,北海作为全国首批对外开放城市。对了,同一批次的有大连、天津、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等城市。如今这些名闻天下、富有特色的城市的GDP都是几千亿、上万亿,甚至是数万亿元,北海才艰难突破千亿大关,根本就不在一个量级上,落后N条街,甚至是多年前还因为传销活动猖獗,城市形象被污名化,城市发展可谓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更不要说辐射带动整个广西了。

图片

第二张是“产业转移牌”。

在21世纪初的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中,作为相距最近的“邻家兄弟”,且绝大部分广西的一江“肥水”都流向了珠江,气候相似、人缘相亲,居然在同台竞技中拼不过人家湖南、江西。当时“深感区域协作对发展本地区经济社会重要性”的广西,也想抱广东大腿,提出“东靠”发展思路,甚至还搞了一个庞大的党政代表团访问广东,强烈地表达了合作的意愿。后来当听说广东要“腾笼换鸟”,广西立马就在与广东接壤且同属岭南文化的梧州,召开全区承接产业转移工作会议。几年后,还在离广东较近的玉林、贵港、梧州、贺州四个市搞了个 “桂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广西“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很不理想。

第三张是“物流通道牌”。

在21世纪初第二个十年的国际物流大通道规划建设中,广西没能敏锐意识到其中机遇,身在福中不知福,明明地理位置更加优越,却不能有效整合资源,充分发挥作为国际物流枢纽的作用。反观深处内陆的重庆市,从无到有引来笔记本电脑产业集群之后,在考虑如何把产品销往国外,特别是欧洲当中,2010年创造性地开通了“渝新欧”国际铁路(中欧班列的前身)。在打通向西开放通道后,重庆仍不满足,牵头发起并开通了南向的西部陆海新通道,让自己一跃成为对外开放的前沿。广西倘若早些时候落子布局西部陆海新通道,何至于今天被动落后的局面。

明明被上天“眷顾”时不时摸到“好牌”,但广西却没有打好,甚至是打到稀烂,实在可惜!

4a665c1a5ca246aff0854bf52b911de4.jpg

叁•逆天改命

广西真的甘于认命吗?相信有志之士的答案会是否定。

那么,广西究竟能靠什么逆天改命?

一是一张蓝图干到底。

以前广西想法太多,沿边想要、沿海想要、粤桂想要、西南想要,发展缺乏明确重点,什么都想要的结果就是什么都要不到。2015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两会”广西代表团审议时,对广西提出了“三大定位”(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此后2017年4月和2021年4月,习近平两次前往广西调研,提到要扎实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扎实推进现代特色农业建设,准确把握本地区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中的比较优势,走出一条符合本地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明确“三大定位”,找准发展定位,主动对接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融入共建“一带一路”,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这既是中央的希望,也是广西的重任。一心一意把“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节点枢纽”这个战略定位搞好,广西发展就能立得稳、走得远。

88722d0e107eb73f06c13feb075e0a48.png

二是做好开放这篇大文章。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下,开放发展是大势所趋。广西是西部地区唯一一个拥有海岸线的省份,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节点枢纽,把贸易物流大通道统筹好利用好。在陆上,尽快协调统筹好南宁-河内-曼谷铁路,甚至经中南半岛延伸到马来西亚、新加坡;在海上,要深挖西部陆海新通道发展潜力,做大做强海铁联运,继续保持北部湾港快速发展势头,在全国沿海港口排名中不断前进。今年东博览会主题为“共享陆海新通道新机遇,共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可以视为对此的呼应。

9月初,在国家发改委公布的《“十四五”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建设实施方案》中,广西被11次提及,特别是作为东中西三条通路(重庆至怀化至柳州至北部湾、重庆至贵阳至南宁至北部湾、成都至宜宾至百色至北部湾三大通道)的交汇点,将在陆海联运国际大通道中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在“十四五”期间广西明确将开工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平陆)运河,作为连接北部湾国际枢纽海港和西江黄金水道一条新的战略大通道。远期广西还将规划建设湘桂运河,将湖南和广西的水路连接起来,届时西江和长江可以贯通。

做好东道主,把东博会这个展会品牌做大做强。东博会永久落户南宁,中国—东盟博览会自2004年举办以来,已经连续成功办18届了,成为打响广西形象的重要平台。特别是2020年以来,东盟已取代欧盟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发展对东盟的经贸关系战略意义重大。事实上,2000年起,东盟连续21年成为广西第一大贸易伙伴,广西“地利”体现得淋漓尽致。值得一提的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签署以及中国正式申请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对广西开放发展都是重磅利好!

e6ba50734cd23194b32db06643092acb.jpg

三是换挡加快产业升级。

产业是经济增长的关键所在,是一个地方的发展之基。从产业结构看,广西提出打造食品、有色金属、石化、冶金、汽车、机械、电力等七大支柱产业,一看就是产业附加值较低的产业,缺乏含金量高的战略性新兴产业。2020年广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仅有876亿元,实在是太少了。从中也可以看出,广西产业仍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何时能够跃上“微笑曲线”两端,那时才能叫广西实力。

在招商引资上,要摒弃过去“捡到篮子都是菜”的理念,做到一体化招商引资,延长产业链,打造产业集群。花大力气搞的东博会不能只是挣吆喝,签约项目不能只是停留在纸面的合同上,要看真正到位资金,项目是否开工、竣工,或者产生效益了?

同时,产业发展要区别于东南亚国家劳动密集型企业,可通过国际贸易通道进口农产品、原材料等,在广西加工与集散,特别是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更好满足东南亚市场需求。此外,还可以利用日益完善的西部陆海新通道和中欧班列,把欧洲的商品卖到东南亚,并且把广西发展起来的优势产业卖到东南亚,同时通过中欧班列卖到中亚、甚至是欧洲。

农业现代化大可作为。广西物产丰富,作为全国的“糖罐子”、“米袋子”、秋冬菜的“菜篮子”、亚热带水果的“果园子”,是全国双季水稻、蔗糖、桑蚕、茶叶、水果、食用菌、畜禽、水产品、油茶等农产品的重要生产供应基地,去年第一产业产值才3000多亿元,没有做出叫响全国的品牌,人家从打酱油起家的海天味业都能搞出3000多亿的市值,约等于整个广西的农业,而且还秒杀广西所有上市企业的市值。都是日用调味品,广西能不能搞几个大品牌出来呢?

b025d99169c5f7b656b9578f61f76b7f.jpg

虽然一下子不能做到像海天味业这样的行业巨头,但是广西可以从螺蛳粉这个产业发展获得一些启示。多年前还只是局限在广西当地的螺蛳粉,近年来通过转型升级,搭上电商便车,去年柳州袋装螺蛳粉销售超110亿元,带出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从农业生产、食品加工,到电子商务、文化旅游,真正打造成为富民产业。

再如,原本是福建的茉莉花茶产业,现在转移到了广西横州(原来叫横县),通过举办世界茉莉花大会,不仅有人气,更有财气,形成“全球10朵茉莉花,6朵来自广西横州”产业规模,让横州“中国茉莉花之都”蜚声海外。

又一次重大机遇摆在面前,广西能不能逆天改命?顶层设计已经做好了,一切的关键就看行动了。


分享到:
登录 之后才能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