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来水,让城市供水更经济、更高效——新质生产力时代命题的供水回响
发布时间:2024-10-14 09:45:15 来源:桂林水司 作者:莫文彬 浏览次数:

如何把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一新概念新命题,因地制宜融会贯通在供水这一传统行业落地落实?桂林市自来水有限公司时不我待,在创新中变革,在变革中发展,充分利用工业互联网、机器感知、人工智能、5G等数字技术促进水务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努力打造覆盖“引水-制水-供水-用水”全链条智慧水务,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取得明显成效。公司智慧水务建设项目获得了“中国地理信息产业优秀工程”铜奖,并被列为世行优质创新展示项目。

 

“智慧”生产,引领高效精准生产新潮流

在城北水厂,一幅科技感十足的画面正徐徐展开。一泓碧水于集水槽中静静流淌,高清摄像头时刻“凝视”着各个角落,在线仪表精准监测数据,巡检机器人不知疲倦地穿梭,它们如同忠诚的卫士,默默守护着供水安全。中控室内,工作人员全神贯注地盯着屏幕上变化的数字和图像,偌大的空间里唯有清脆的键盘敲击声……

image.png

这是城北水厂“智慧水务”的应用场景。依托先进的“智慧水务”平台,技术人员坐在屏幕前就能对水厂生产的一切尽在掌握:从设备的运行数据到管道的分布情况,从水厂的生产流程到管网的输配状态,再到终端用水的实时信息,均一目了然。通过对海量数据的深度分析,水厂不仅能及时掌握现状,更能预测潜在问题,让管理决策变得更加智能、精确且高效。

在加氯、加矾车间,科技的力量让生产更加精准。净水药剂投加不再依赖人工经验,而是根据水质指标自动调节,从进液到配置再到投加,实现全流程精准把控。不仅保障了水质稳定优质,还提高了生产效率

 

无人”值守引领高效安全供水新变革

在市自来水有限公司的水厂中,一场生产变革正在悄然发生。

走进智慧生产车间,往昔工作人员穿梭于各个净水环节检视的场景已成为过去。如今,通过电脑就能对自来水处理流程进行全自动化巡检。水厂负责人兴奋地表示,曾经需人工奔波检查,现在鼠标一点就能迅速查看各个巡检部位。

在那些具有潜在危险的配电室、氯库、加氯间等区域,智能机器人成为新的“守护者”。它们不知疲倦地工作,代替人工进行巡检任务。这一改变带来的成果显著,生产安全性得到极大保障,同时巡检效率大幅提升。

如今,从进料到配液再到投加的自来水处理工艺环节,全部实现了无人值守。全自动巡检系统发挥着巨大作用,让水厂管理变得更加精细。据了解,随着智慧生产的广泛应用,公司基本达成了水厂制水工艺现场无人(少人)化的目标。

 这不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供水行业向现代化迈进的重要标志。无人值守的智慧水厂模式,既减少了人力成本,又提高了生产过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公司供水能力翻了一番,人员还有所减少。

 image.png

“云上”诊断,构建科学管理运维新路径

“设备检查非常‘吃经验值’,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拿着先进的‘设备听诊器’偶尔也会判断失误。”公司负责人表示,为摆脱粗放式管理方式,实时监测设备健康状况,“智慧水务”平台汇集了几十种常见的设备故障数据,就像一个“错题集”,当数据出现异常,平台会进行自动比对,发现以往出现的“错题”便会及时发出预警,提醒技术员对设备展开检查。

image.png

智慧水务平台倒逼公司实现了从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的转变。以往工作人员多凭借经验判断管网问题,而如今有了模型的辅助,决策更加精准高效。通过“仿真”模拟水流在管网中的流动情况,公司能够精准分析不同区域的水压分布、水流速度等关键信息。比如在老旧城区,原有的管网布局可能存在不合理之处,导致部分区域水压不足或水流不畅。借助水力模型,可以找出问题节点,重新规划管网走向,减少弯头和阻力点,使供水网络更加科学合理,保障居民用水的稳定供应。

 image.png

针对供水管网漏点不易发现、探漏工作量大、人工探漏经验限制强等实际问题,公司基于物联网和GIS平台等先进技术,在城区260平方公里供水范围内分布88个管网水测压点收集数据,并在管网监测数据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分区计量方案,准确定位漏点区域,有效缩小漏损目标区域,方便业务人员在更小范围内进行管道检漏与排查作业,提升漏损控制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实现绿色、节能与企业生产经营效益的同步提升。

 

下一步,公司将锚定发展目标,不断集聚高层次平台、高水平团队、高转化机制以科技创新为引擎,加快培育形成强劲新质生产力,为不断适应和服务社会需求和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贡献供水力量”。


分享到:
登录 之后才能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