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7-10 15:57:31 | 来源:威派格 | 作者:本站编辑 | 浏览次数: |
通过近些年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我国农村供水保障水平显著提高,初步建成了比较完善的农村供水工程体系。到2022年底,将全面解决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基本解决饮用水氟超标等地方病问题,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7%,规模化供水千吨万人工程服务人口占农村供水总人口56%,初步建立了农村饮水安全规范化管理制度框架、政策体系。
农村供水工程面临的挑战
农村供水工程是农村重要的公共基础设施,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农村居民对供水保障水平的需求不断提升,现行农村供水标准和保障水平难以满足农村居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村供水与乡村振兴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2022年10月24日水利部联合生态环境部、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国家乡村振兴局印发了《关于开展农村供水水质专项行动的指导意见》,要求以县域为单元,以农村供水工程为对象,依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22)利用水行政主管等部门区域水质监测中心水质巡检、生态环境主管部门饮用水水源水环境质量检测、疾控主管部门饮用水水质监测结果和乡村振兴主管部门防止返贫监测户、脱贫户等有关信息,摸清农村供水水质底数,建立水质台账并及时更新。
从以县为单元调查、制定的水质提升专项行动方案看,我国目前已经建成了比较完整的农村供水工程体系,但仍然存在一些短板和问题。
农村供水是农村重要基础设施,是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补短板的重点领域。农村供水项目具有经营性和公益性双重特征,近些年国家涉农优惠政策多、农村供水建设力度大,但仍存在农村供水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与实际需求差距大,同时部分地方政府对农村供水设施建设主要依靠中央和省级政府资金拨付,存在重建轻管现象,导致工程建设标准低、配套设施不完善。十三五期间,有脱贫攻坚任务的县,因当地政府高度重视、投入大,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和管理水平显著提高;但部分没有脱贫攻坚任务的县资金投入明显不足或基本没有投资。从2022年年底以各县为单元调查、制定的水质提升专项行动方案来看,仍有部分农村居民存在季节性水量不足的问题。
水源地作为供水全流程的起始点,水源地水质优劣直接关系到后续各环节的供水保障及高效运维。农村供水中,水源地存在水质和水量受季节、天气、温度影响较大,部分供水设施的水源受本底条件差、水源保护不到位、水环境污染等因素影响,高氟水、硝酸盐、氨氮超标及有机物污染水等区域性水质问题复杂,再加上净化消毒设施设备不完善、亦或运行状况不良好,水质保障水平与保障要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多措并举,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
按照城乡融合发展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要求,加快推进农村规模化供水工程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聚焦解决农村供水水质问题,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配套完善净化消毒设施设备,强化水质监测和卫生监督,加快建立健全从源头到龙头的水质保障体系,健全完善农村供水工程长效运行管理机制,不断提升工程管理管护水平,确保农村供水水质安全。
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建设旨在着力破除城市供水和农村供水二元分割格局,打破乡镇村区划界限壁垒,形成“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的城乡供水融合发展思路,以市域或县域为单元,统筹规划,坚持全域供水一体化、水务产业一体化、建设管理一体化,构建形成稳定可靠水源与规模化供水为主、小型供水工程为辅、数字化管控为支撑的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体系,推进城乡供水融合发展,实现“全域覆盖、建管一体,以城带乡、以大带小”目标,最终达到“喝好水”目的。
总体上看,我国农村供水基本形成以集中供水工程为主,集中连片供水、单村分散供水等工程为辅,二者互为补充的供水体系。但农村供水工程量大面广、点多线长,既要管住水源、管好水厂、还要管好管网、最终供水到户,以建设稳定水源为基础,实施规模化供水工程建设和小型工程标准化改造,提升农村供水工程质量标准、要求,推进农村供水规模化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在水量、水质、供水保证率和用水方便程度等四个方面,稳步实现“城乡一体化、工程产品化、建设标准化、运行专业化、管理智慧化”。
提供从水源头到水龙头供水全流程的系统解决方案,提供有一套控制风险且能够提前预知各种风险的预案或者方案,建立供水“一张图”、“一张网”,打通供水全流程,实现供水全过程风险管控,强化了供水行业“运维+监管+服务”,建立以运维为基础的系统化供水工程建设,实现农村供水从水源到水龙头的综合管控水质、水量、水压、视频全流程监控预警分析、风险识别、报表统计,构建完善的供水工程运维与监管体系,推动和建立供水工程管理现代化水平和效能,确保供水安全稳定、提升供水水质、提高管理水平、优化运行成本。
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线,建立水源、水厂、管网等重要环节,水量、水质、水压、取用水计量等关键参数及主要设施设备运行状态的在线监控,构建供水风险识别与管控系统:水源风险管控、水厂风险管控、旱情风险管控、强降雨风险管控、风险报警、大屏。对供水水质、水量、旱情、安防、设备故障等进行识别与管控,构建具有预报、预警、预演、预案(以下简称“四预”)功能的智慧化供水体。
以物理供水工程为单元,时空数据为底板,数学模型为核心,工艺流程为驱动,对供水全过程要素和建设运行过程进行数字映射、智能模拟、前瞻预演和仿真运行、虚实交互、迭代优化,建设涵盖全区域的城乡供水水源、水厂、供水管网、供水终端的全过程数字化管理业务系统,提升城乡供水一体化管理水平和效能,推动城乡供水工程管理现代化。建立先进、可靠、高效、安全、标准且便于未来扩充的数字化农村供水工程,打造城乡供水标准数字化供水工程,实现城乡供水全过程风险管控,实现智慧化供水。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统一,聚焦解决农村水质供水水质问题,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提升农村供水工程建设规模、标准,稳步提高供水稳定性、安全性,建立以“设施良好、管理规范、供水达标、运行可靠”为目标的农村供水工程标准化建设、管理体系,按照“需求牵引、应用至上、数字赋能、智慧供水”要求,推进农村供水工程信息化管理、提升管理决策水平,进一步提升农村供水水质保障水平,推动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满足农村居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